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海螺、冀東等水泥巨頭淨利大增,煤價下跌成「大功臣」

2025-11-03 16:31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華夏時報

華夏時報記者   李未來   北京報道

  營收止步不前,淨利卻大幅上漲,這是水泥企業前三季度的集體業績表現。但在產能過剩和水泥價格急劇下滑的情況下,水泥行業需要更多行動來保住這樣的榮光。

  較為典型的是金隅冀東,前三季度其營業收入為185.75億元,同比微增0.1%,淨利潤為4035.49萬元,同比大增113.60%。「今年煤炭降價幅度較大,其他原燃材料也在降價,企業都在全力降本增效,經濟效益同比還是有所改善的。」金隅冀東副總經理、董事會祕書任前進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但從供需格局來看,由於產能過剩,水泥價格今年4月初以來一直下滑,處於近9年低位。整個前三季度,只有第一季度的水泥價格表現可以支撐盈利增長。自2024年以來,水泥行業在「內卷」和「反內卷」的交織中掙扎。如果把時間拉長到從2024年初至今的22個月來看,水泥價格呈「拋物線」走勢:高峰出現在去年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去年上半年和當下是低谷。正是去年的低谷,讓行業普遍覺醒,企業加強自律,撐起后來的高峰,而高光時刻僅維持半年,企業又以低價搶市場,使得水泥價格直線下降。

  不增收,反增利

  近幾日,海螺水泥(600585.SH)、金隅冀東(000401.SZ)、華新水泥(600801.SZ)、塔牌集團(002233.SZ)等水泥企業集中發佈三季報。在營業收入普遍微增甚至下降的情況下,他們的淨利潤卻上漲。

  具體來看,海螺水泥前三季度營業收入612.98億元,同比下降10.06%,淨利潤63.05億元,同比增長21.28%;華新水泥前三季度營業收入為250.33億元,同比增長1.27%,淨利潤為20.04億元,同比增長76.01%;塔牌集團前三季度營業收入29.16億元,同比下降0.49%,淨利潤5.88億元,同比增長54.23%。

  這些水泥企業都不約而同地將業績增長原因指向成本下降。如海螺水泥表示,利潤總額上升「主要是公司強化成本控制,原燃材料及生產成本下降所致」。華新水泥稱,國內水泥價格同比上漲,疊加噸成本下降,以及海外業績持續增長,共同推動盈利上升。

  塔牌集團則從銷售情況和成本控制兩方面進行了解釋:「2025年1-9月,得益於公司所處市場區域氣候好轉及受上年同期銷量基數較低的影響,公司產品銷量實現同比上升,水泥銷量同比上升6.37%,‘水泥+熟料’銷量同比上升5.05%;得益於煤炭價格的下降和公司採取的瘦身強體、降本增效措施的累積效應,公司水泥平均銷售成本同比下降了7.03%,大於水泥銷售價格的同比降幅4.34%,管理費用亦實現同比下降,水泥主業盈利水平同比有所改善。」

  成本下降

  如水泥企業所言,雖然水泥價格同比下降,但煤炭價格同比也下降。

  根據水泥網數據,今年年初全國水泥價格指數約394,9月底降至320,降幅近19%。根據中國煤炭市場網數據,今年年初環渤海5500動力煤價格約770元/噸,6月中旬降至620元/噸,9月底又升至706元/噸。從均價來看,今年前三季度水泥均價同比降幅小於煤炭,因此騰出了利潤空間。

  拉長時間來看,在去年年初至今的22個月時間里,水泥價格呈「拋物線」走勢。以P.O42.5散裝水泥為例,去年年初以320元/噸開局,整個上半年都處於緩慢下跌的狀態,6月突然崛起,價格被拉昇至340元/噸附近,去年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維持在350元/噸,今年3月直線下跌,8月中旬纔有所緩和,目前提升到300元/噸以上。

卓創資訊分析師侯林林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2025年水泥價格呈現高位回落的走勢。水泥市場表現爲供需失衡、供過於求。」

  「行業反內卷、穩增長、強自律的呼聲高漲,去年下半年水泥價格止跌企穩並有所上漲,直到今年一季度,大家還是相對樂觀的。但今年4月份以后,供需嚴重失衡,企業很難達成共識,「內卷式」競爭再次加劇,水泥價格重回下行通道。」任前進告訴記者,目前北方進入水泥銷售淡季,價格止跌企穩,但又很難漲上去。好在今年煤炭降價幅度較大,其他原燃材料也在降價,企業都在全力降本增效,經濟效益同比還是有所改善的。

  反覆博弈

  在水泥價格波動的背后,是水泥企業「內卷」與「反內卷」的反覆博弈。

  水泥行業的「反內卷」由來已久,2016年—2020年,水泥錯峰生產已經得到全面推行。2020年年底,工信部和生態環境部對此進行了升級,推動全國水泥錯峰生產地域和時間常態化。

  「錯峰生產就是停窯,主要靠企業自律。」金隅冀東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而水泥企業對錯峰生產的執行卻各有自己的尺度,記者通過採訪金隅冀東、塔牌集團等企業瞭解到,今年上半年水泥企業在執行錯峰生產方面做得比較好,這是一季度水泥價格一直處於相對高位的重要原因。

  侯林林表示:「水泥上市公司淨利潤相較於去年同期有所改善,主要是得益於一季度行業錯峰生產執行較好,在2-3月份需求季節性恢復之際,價格也有所上漲。」

  事實上,從去年下半年起,深刻感受到市場寒意的水泥企業,就已經開始更嚴格地執行錯峰生產政策。去年上半年P.O42.5散裝水泥均價在320元/噸以下,水泥企業於是加強自律,更堅定地執行錯峰生產政策,效果立竿見影。

  「去年下半年水泥價格連續上漲5—6輪,最瘋狂的一輪一噸漲50元。」武漢一家混凝土公司負責人鄭學軍(化名)告訴記者。

  這波漲勢讓水泥行業獲得近半年的好光景,去年四季度及今年一季度,P.O42.5散裝水泥維持在350元/噸的相對高位。但好景不長,今年3月中旬水泥價格開始直線下滑,8月初跌到270元/噸左右。

  究其原因,需求下滑和水泥企業對錯峰生產執行力度的放松雙重因素疊加。侯林林認為:「2月下旬至3月份,元宵節過后,市場需求有所恢復,並且行業通過錯峰停窯形成有效減產降庫,水泥價格出現短暫反彈。隨后在4—5月份,社會資金流動性沒有改善,房地產新開工面積持續下降,需求展現出了同比、環比均在減弱的態勢,價格再次進入下跌通道。進入6月,儘管部分區域仍有嘗試推漲,但由於需求持續低迷,價格上漲不僅未能落實,反而出現進一步下跌。」

  當水泥價格跌破心理防線,企業便開始自律減產,推動價格回升,而當疲弱的需求再次拉低價格時,企業又陷入「內卷」,這是當下水泥行業的現狀。根據卓創資訊數據,從4月份以后,水泥需求同比持續減少,龍頭企業都以銷量同比持平為導向,積極通過價格競爭的手段爭奪市場份額,水泥價格出現了持續下跌趨勢。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