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15年400億研發打底!安踏創新全面佈局,破解「卡脖子」難題,搶佔AI先機

2025-11-02 08:47

安踏正通過科技創新,實現持續增長、構建難以逾越的品牌護城河。

10月31日,體育用品產業創新聯合體(下稱「聯合體」)在第二屆大會上發佈「無氟安踏膜技術」及「六度芯保暖科技」兩大高性能材料攻堅成果,安踏集團同時會上發佈了「AI365戰略」及體育用品行業首個設計大模型安踏「靈龍設計大模型」。

當前中國體育用品行業正處於從規模擴張轉向價值提升的關鍵階段。

一方面,全球消費需求趨於專業化、個性化,消費者對運動裝備不再僅滿足於基礎防護,而是對品牌提出了更高、更細分的要求。另一方面,傳統產業長期面臨核心材料依賴進口、研發轉化效率低下等難題。

面對新的市場周期,科技創新是品牌尋求增長的關鍵。眾多品牌創新方式包括品類創新,滿足消費者的多元需求;材料創新,解決產業端發展痛點;又或是進行技術攻關,擁有與國際巨頭比肩、能説服消費者的硬科技。

此次聯合體大會所發佈的兩大材料科技,正是安踏進行包括技術攻關在內的多方面創新成果。安踏的「無氟安踏膜技術」攻克了高性能防水透濕膜的世界性難題,這是企業自身的科技創新突破,同時也是中國品牌邁出打破外資巨頭技術壟斷的重要一步。

不過,安踏在創新方面的佈局並非只有材料研發方面的基礎創新,也涵蓋AI、數據大模型等前沿領域。安踏已將AI打造為企業發展的重要戰略方向,其希望通過AI推動業務創新、變革和可持續發展,實現降本增效,驅動增長。

在創新領域的全面佈局,是安踏體量巨大仍能實現收入增速領先紡織服裝行業的重要原因。儘管與全球巨頭處於不同起跑線,但安踏正通過科技創新,一步步打破國外品牌壟斷、走向「世界的安踏」。。

破解產業「卡脖子」難題

運動鞋服品牌在材料、專利技術等方面已經展開激烈較量。材料是體育用品的靈魂,這一領域研發周期長、攻堅難度大,但材料的核心技術革新對產業進步至關重要。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在上述聯合體大會上表示,體育用品行業正處在由「大」到「強」的關鍵時期,面臨着三大結構性難題。難題之一是核心技術仍存突圍之困。在高性能纖維、功能性膜材料、智能紡織品等關鍵領域,「卡脖子」風險猶存。

雖然起步較晚,但中國品牌和麪料供應商並未缺席這場科技競賽,並且已經在部分領域取得顯著突破,破解產業「卡脖子」難題。

以衝鋒衣必備的防水透濕面料為例,長期以來,國際品牌在全球防水透濕科技面料領域牢牢掌握話語權,不僅通過專利佈局構建了嚴密技術壁壘,同時也通過嚴格的品牌授權和供應鏈管控形成產業依附。

特別是市場上主流國際防水透濕面料的衝鋒衣動輒四五千元,對大眾消費者而言定價較高;另一方面,近兩年,紡織面料無氟化已是大勢所趨,市場需要更加安全環保的新一代產品。

無氟安踏膜的科技突破則直擊這些痛點。不同於部分國際品牌氟替代改良的慣性思維,安踏以底層技術重構實現面料的無氟化。

「無氟安踏膜」由安踏與東華大學聯合研發,採用自研高透濕生物基高分子及微納米結構調控技術,實現靜水壓和透濕率兩個核心指標的國際領先。

如果説,此前安踏的第一代防水透濕面料技術是對國際巨頭的追趕,今年發佈的「無氟安踏膜」則是從追趕到領跑的跨越。這一面料性能表現比肩國際品牌,且將產品售價控制在國際同類面料成衣的三分之一,不僅打破國外技術壟斷,率先推動綠色科技普惠化,更為中國品牌在全球高性能技術服裝的無氟化進程中佔據市場主導權提供了重要支撐。

無氟安踏膜的突破,是安踏眾多創新成果中的一個。安踏此次發佈的「六度芯保暖科技」,由安踏-徐衞林院士工作站成果轉化,是玄武岩纖維技術平臺的核心應用。玄武岩纖維能夠滿足消費者在極端環境中的需求——耐極端高低温、高強度、高耐磨,填補了國內體育用品領域應用空白。此前,安踏首創智能模擬仿真設計,將3D打印的鈦合金鞋釘融入鞋底前腳掌;不久前,安踏還發布了全球首創鈦板科技「未來跑鞋」。

取得行業科技突破的關鍵在於,安踏的創新並沒有侷限於企業內部,其在去年牽頭成立的體育用品產業創新聯合體打通 「產學研用」 鏈路,直接解決產業共性難題。

經過一年發展,聯合體隊伍正不斷壯大,包括復旦大學、香港理工大學等高校,國家先進功能纖維創新中心等供應鏈企業,國家先進印染技術創新中心等科研機構也簽約加入聯合體,聯合體成員單位已從13家提升至34家。

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聯合體還在會上發佈了天璣·高性能材料攻堅計劃。這是行業首個材料領域的攻堅計劃,希望聚焦突破國際巨頭在高端材料領域的技術壟斷。這一計劃也將支撐安踏集團從「中國的安踏」走向「世界的安踏」,衝擊全球高端市場;同時也將在碳中和材料、智能纖維等前沿領域建立技術壁壘,推動中國標準成為全球行業標杆。

用AI重構產業生產力

對體育用品企業而言,材料是產業創新的硬件基礎,為產品性能突破提供核心支撐;AI則從技術應用維度發揮作用,推動企業業務創新和變革,驅動業務增長。

在上述大會上,安踏集團對外發布「AI365戰略」,包括三大方向、六大領域及五大保障。其中,三大發力方向涵蓋降本增效導向的效率型AI、驅動增長導向的精準型AI,以及用户體驗導向的體驗型AI,六大業務應用領域包括營銷、設計、商品、供應鏈、零售與運營,五大創新保障由創新機制、創新團隊、文化與意識、創新預算保障、及生態協同與共創構成。安踏集團提出實現內部AI使用率達到50%以上,創造價值超過50億元人民幣的三年目標。作為「AI365戰略」的一部分,安踏集團同時發佈了安踏靈龍設計大模型。

該大模型亮點頗多,它是國內體育用品行業首個垂直領域的AI設計大模型,同時擁有完全的自主知識產權——其基於安踏過往30多年積累的上千萬鞋服數據及百億參數大模型底座進行訓練,並對鞋服設計領域進行了針對性優化,具有文生圖、線稿生圖、鞋服設計、圖案創意設計、爆款快速拓展等一系列功能。

這意味着,靈龍設計大模型不僅能大幅提升設計人員的工作效率,也徹底擺脫了通用大模型的版權枷鎖,從根源上規避版權糾紛,確保設計成果可直接商業化落地。

實際上,安踏早已在AI領域進行佈局,並在內部各個領域深入運用。以安踏旗下斐樂品牌為例,其網球鞋傳統設計周期約3個月左右,但在AI參與多個環節並與企劃設計師協作下,使得一款網球鞋從項目啟動到最終定款不到40天。

在這過程中,AI大幅提升了商品設計環節的效率。斐樂鞋商品企劃部藉助安踏AI平臺洞察網球受眾用户畫像並快速鎖定核心需求,企劃團隊將需求、參考鞋款設計圖、相關技術參數等輸入靈龍大模型,后者在幾分鍾內便生成56套靈感方案。在配色環節,靈龍設計大模型5分鍾內輸出十幾套配色方案,並獲得專家一致認可。

AI在多個領域的應用能夠為安踏帶來設計效率和創新能力的提升、生產和供應鏈管理的優化、用户體驗的優化。而行業首個AI設計大模型的發佈,也能夠為行業樹立AI應用標杆,引領體育用品行業向數字化、智能化轉型,促使企業向更具科技含量的方向發展。

AI365戰略和靈龍設計大模型並非單一的技術工具,而是安踏多年來堅持創新投入的戰略實踐。過去十年安踏集團累計研發投入超200億元,未來五年將繼續在研發方面投入200億元。以此計算,15年間安踏研發投入將超過400億元。

安踏這份持續且堅定的投入,背后是中國企業打造世界級品牌的決心。企業在走上世界舞臺的過程中,唯有掌握核心科技,才能構建起真正的護城河,最終在參與全球競爭時牢牢佔據一席之地。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