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1-01 23:46
(來源:譚談Health)
【華安證券醫藥團隊】2025年10月31日發佈公司點評榮昌生物(688331.SH):《財務狀況改善顯著,IO+ADC臨牀開發加速》,歡迎與我們交流。
作者:譚國超
SAC:S0010521120002
作者:任婉瑩
SAC:S0010525060003
核心觀點
I 事件1:
2025年10月30日,榮昌生物發佈2025年三季報,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7.20億元,同比+42.27%;歸母淨利潤-5.51億元,同比+48.60%;扣非歸母淨利潤-5.45億元,同比+50.31%。單季度來看,公司2025Q3收入為6.22億元,同比+33.13%;歸母淨利潤為-1.01億元,同比減虧65.24%;環比減虧48.25%;扣非歸母淨利潤為-1.00億元,同比減虧67.14%;環比減虧48.45%。
I 事件2:
2025年10月15日,公司自主研發的全球首創BLyS/APRIL雙靶點融合蛋白創新葯泰它西普(商品名:泰愛®)用於治療原發性免疫球蛋白A(IgA)腎病的上市申請,已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CDE)受理,並納入優先審評程序。泰它西普成為IgA腎病領域首個申報上市的國產原研新葯,申報的劑型為泰它西普注射液(預充式注射器裝),將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的給藥方式。
I 點評:
l 費用率顯著降低,財務狀況改善顯著
前三季度,公司整體毛利率為84.27%,同比+4.51個百分點;期間費用率115.44%,同比-54.98個百分點;其中銷售費用率47.83%,同比-3.68個百分點;研發費用率51.78%,同比-43.63個百分點,管理費用率12.54%,同比-6.87個百分點;財務費用率3.29%,同比-0.80個百分點;經營性現金流淨額為2.17億元,同比125.99%。
I IO+ADC管線協同並進,研究成果多次榮登頂刊
公司主要商業化產品泰它西普的IgA腎病新適應症上市申請NDA獲得受理,將於四季度在美國腎科年會ASN公佈臨牀數據;其乾燥綜合徵的新適應症上市申請也獲得受理,其相關臨牀數據已公佈於美國風濕年會ACR;其系統性紅斑狼瘡SLE的中國3期臨牀研究成果發表於國際頂級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同時,泰它西普用於其他自身免疫病例如眼肌型重症肌無力、抗結締組織間質性肺炎的3期臨牀試驗正在啟動中。海外方面,其重症肌無力和乾燥綜合徵的3期臨牀試驗正在積極入組和準備中。
公司商業化ADC維迪西妥單抗聯合治療一線尿路上皮癌3期研究成果公佈於ESMO 2025主席論壇,並同步發表於《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其胃癌的聯合治療一線HER2低表達的3期臨牀試驗正在進行入組,聯合治療一線HER2高表達適應症正在啟動3期臨牀研究。海外方面,尿路上皮癌的單藥二線治療正由合作伙伴準備上市申報。
公司眼科FIC品種VEGF/FGF雙融合蛋白RC28-E的大中華區及亞洲區域權益在今年8月授權給日本參天公司,公司獲得2.5億元人民幣首付款,以及最高可達5.2億元人民幣的近期開發及監管里程碑,和最高可達5.25億元人民幣的銷售里程碑付款,另外公司還可獲得高個位數至雙位數百分比的梯度銷售分成。目前,其糖尿病黃斑水腫DME的上市申請已獲受理,其wAMD適應症計劃於2026年申報上市申請。
公司雙抗平臺首個產品RC148(PD-1/VEGF)正在進行一線NSCLC的聯合治療2期臨牀試驗,目前已完成患者入組,目前正在進行隨訪,公司計劃啟動一線NSCLC的聯合治療3期臨牀試驗。在2025年ESMO大會上,公司公佈了RC118聯合RC148(MSLN ADC)治療二線胃癌的療效與安全性數據,目前PFS已達到8個月,安全性優異,展示公司IO+ADC產品組合聯合潛力。
I 投資建議
我們預計,公司2025~2027年收入分別22.5/28.7/36.3億元,分別同比增長31.1%/27.5%/26.6%,歸母淨利潤分別為-7.6/-4.8/0.7億元,分別同比增長48.0%/36.8%/113.5%。我們看好公司IO+ADC平臺的持續研發及出海進程、泰它西普在自身免疫病領域的拓展能力。維持「買入」評級。
I 風險提示
銷售不及預期風險;研發審批進度不及預期風險;新葯研發失敗風險;政策不確定風險。
重要提示
重要提示:本文內容節選自華安證券研究所已發佈公司點評榮昌生物(688331.SH):《財務狀況改善顯著,IO+ADC臨牀開發加速》(發布時間:2025年10月31日),具體分析內容請詳見報告。若因對報告的摘編等產生歧義,應以報告發布當日的完整內容爲準。報告發布機構:華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已獲中國證監會許可的證券投資諮詢業務資格)。
分析師:譚國超(SAC:S0010521120002) 郵箱: tangc@hazq.com
分析師:任婉瑩(SAC:S0010525060003) 郵箱: renwanying@hazq.com
華安證券醫藥團隊
譚國超:研究所副所長、醫藥首席分析師;中山大學本科、香港中文大學碩士;曾任職於強生(上海)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和君集團、誠通證券和華西證券研究所,主導投資多個早期醫療項目以及上市公司PIPE項目,有豐富的醫療產業、一級市場投資和二級市場研究經驗。受邀產業投資機構、產業峰會、上市公司、主流財經媒體等交流演講。曾獲得Wind金牌分析師、2023中經醫藥大健康產業深具影響力分析師等。(SAC:S0010521120002)
李嬋:分析師,主要負責醫療器械和IVD行業研究。對外經貿大學金融碩士,具備五年二級市場工作經驗。(SAC:S0010523120002)
錢琨:分析師,主要負責醫療器械行業研究。上海交通大學醫學本碩,曾任職於美敦力(上海)管理有限公司、某國產結構性心臟病公司。(SAC:S0010524110002)
任婉瑩:分析師,負責創新葯及製劑。武漢大學藥理學本科,香港大學藥理碩士,6年心血管藥理科研經歷,曾任醫藥行業一級投資經理及產業BD戰略經理。(SAC:S0010525060003)
楊馥瑗:分析師,主要負責CXO行業研究。復旦大學保險碩士,醫藥+經濟複合背景,曾任職於國金證券。(SAC:S0010524080001)
熊驥溟:研究助理,主要負責中藥和醫藥商業板塊。倫敦大學學院藥劑學碩士,1年醫藥行業研究經驗。(SAC:S0010123070085)
李雨涵:研究助理,主要負責生物製品、醫療服務研究。湖南大學本碩,生物技術+金融碩士複合背景。(SAC:S0010123070090)
歷史相關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