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1-01 18:30
(來源:萬得基金)
【摘要】華泰證券易峘認為,人民幣有望繼續走強,人民幣升值有望推動中國資產進一步重估。中金公司策略團隊指出,中期市場維持積極觀點,但短期需關注市場存在局部過熱。
一、焦點鋭評
1.中國10月官方製造業PMI為49,前值49.8
10月31日,國家統計局公佈數據顯示,10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49.0%,比上月下降0.8個百分點,製造業景氣水平有所回落。從分類指數看,生產指數為49.7%,比上月下降2.2個百分點,表明製造業生產有所放緩。新訂單指數為48.8%,比上月下降0.9個百分點,表明製造業市場需求有所回落。從業人員指數為48.3%,比上月下降0.2個百分點,表明製造業企業用工景氣度小幅回落。
【解讀】申萬宏源趙偉認為,10月PMI偏弱表象原因是需求偏弱,深層原因是庫存對生產指數有較大拖累。生產指數大幅回落,或源於「搶生產」效應退坡,高庫存及PMI環比屬性的共同影響。往后看,高庫存及外部擾動趨於緩和,增量政策已在加快落地,均有助於對衝產需回落的壓力,后續進一步跟蹤製造業景氣的邊際變化。
二、權益市場
1.華泰證券:人民幣有望延續走強,推動中國資產重估
華泰證券易峘認為,近期人民幣匯率呈現獨立升值趨勢。展望未來,美元可能進一步貶值,而人民幣憑藉製造業全產業鏈優勢及亞洲「去美元化」帶來的資金迴流潛力,有望繼續走強。人民幣升值有望推動中國資產進一步重估,利好港股及中資海外資產配置,但需警惕美國政策突變等風險因素。
2.中金公司:中期樂觀,短期關注局部過熱
中金公司策略團隊指出,中期市場維持積極觀點,但短期需關注市場存在局部過熱,進一步上行之后難免繼續面臨資金獲利了結,以及熱門板塊過度擁擠問題,近期美聯儲降息、中美談判和三季報披露等積極事件密集落地后,若市場缺乏新的催化可能再次轉為震盪。
3.景順長城基金:部分熱門賽道面臨泡沫化風險
景順長城基金楊鋭文稱,儘管科技板塊表現亮眼,但當前市場亢奮,部分熱門賽道面臨泡沫化風險,需保持理性看待,重視風險管理。A股市場存在「重外需、輕內需」及板塊分化現象,房地產的企穩對內需回暖具有關鍵作用。此外,「反內卷」是實現經濟正循環的重要步驟。
三、行業研究
1.中信建投證券:小核酸藥物引領多維突破
中信建投證券賀菊穎等指出,小核酸藥物憑藉靶向不可成藥靶點、作用長效等優勢,有望成為第三大藥物類別。GalNAc技術突破為肝靶向遞送樹立成功範式,推動全球產業商業化及技術突破,同時中國企業在減重及CNS適應症等領域全球競爭力增強。相關行業政策、研發進展、市場競爭等需密切關注。
2.華夏基金:CPO光模塊長期看好
華夏基金認為,算力硬件及光模塊CPO概念板塊近期因市場風吹草動受短線資金集中拋售影響出現回調,短期進入低位調整狀態。長期來看,光通信仍為算力市場最重要環節,預計隨技術升級及產業景氣度提升,800G將向1.6T升級,同時ASIC設備需求增加將拉動光模塊用量。
3.華泰柏瑞基金:四季度結構性機會充足
華泰柏瑞基金表示,「十五五」規劃正式公佈,明確科技自立自強、人工智能發展、提振消費和反內卷等重點方向支持中國經濟轉型。國家將加快關鍵領域技術攻關,加強人工智能創新及應用,並推動航天產業擴展發展。相關ETF佈局成為投資熱點,重點推薦以科技為核心的新興產業投資機會。四季度結構性機會充足,市場波動風險需關注。
四、宏觀與固收
1.國泰基金:美聯儲偏鷹態度削弱后續降息預期
國泰基金表示,美聯儲本次會議決定降息25個基點符合市場預期,但偏鷹派態度削弱了后續降息預期。美債利率下行趨勢仍存在風險,波段交易可關注短端債券;中端配置價值顯現但需警惕通脹超預期。流動性改善及AI產業鏈的強勢表現有望推動美股上漲,但通脹可能侵蝕利潤需謹慎。后市議息與政局走向仍是關鍵。
2.博時基金:四季度債券投資更具吸引力
博時基金呂瑞君指出,截至10月底,中國央行已通過逆回購等方式加大貨幣淨投放,資金面有所改善,但主要回購利率仍波動。美聯儲再次降息25個基點,同時宣佈年底停止縮表操作,顯示國際貨幣政策維持寬松。國內政策如央行或重啟國債買賣操作可能進一步改善債市供需,利好債券市場。
3.中信證券:國債買賣操作或對降準存替代作用
中信證券固收團隊認為,11月財政因素對資金面的擾動整體可控,央行或將通過國債買賣、MLF、買斷式和質押式逆回購等多種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充裕,預計隔夜資金利率中樞將維持在政策利率下方,R-DR資金利差也或將保持低位。對於后續貨幣政策值得注意的是,國債買賣操作可能對降準存在一定的替代作用,而降息落地還需進一步觀察四季度國內宏觀經濟基本面的修復情況。
五、資產配置
1.國聯民生投顧:建議均衡配置
國聯民生投顧梁潤指出,「十五五」規劃建議發佈,明確了經濟保持合理增長、科技自立自強及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等發展目標,新能源、量子科技、半導體等相關行業大幅上漲。建議均衡配置,關注科技紅利低位股票,尤其是存儲芯片、新能源產業鏈、計算機等方向,同時港股紅利資產也具備較高配置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