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三個理工生IPO,把小麪館開到估值數十億!

2025-11-01 08:45

在中國餐飲界,一個由三位華南理工畢業生創立的品牌正悄然改變着中式快餐的格局。十年前,他們在廣州體育東橫街開了一家僅有60平米的小麪館;十年后,這家名為「遇見小面」的麪館已擁有超過450家門店,估值高達數十億元,正向港交所發起衝擊。

理工學霸的餐飲創業路

2014年,宋奇、蘇旭翔和羅燕靈這三個華南理工的畢業生,在香港科技大學完成碩士學業后,做出了一個讓身邊人意外的決定——開一家重慶小麪館。

這並非一時衝動。創始人宋奇曾在百勝餐飲和麥當勞積累餐飲管理經驗,他敏鋭地察覺到中式快餐市場的巨大潛力。聯合創始人羅燕靈回憶:「我們看到了將傳統中式餐飲與現代管理相結合的機會。」

他們的第一家店選址在廣州體育東橫街,主打源自山城重慶的麻辣小面。這家不起眼的小店,很快以其獨特的口味和標準化運營吸引了食客,日均翻檯率高達12次。

十年磨一劍,打造餐飲界「隱形冠軍」

遇見小面的發展歷程堪稱教科書式的創業故事:

2015年,成立「小面大學」,建立系統化內部培訓體系

2016年,獲得九毛九和弘毅投資的Pre-A輪融資

2019年,開啟特許經營模式,加速市場擴張

2021年,第100家餐廳開業,完成B輪融資

2024年,進軍香港市場,開設首批海外門店

截至2025年,遇見小面已在中國內地22個城市開設440家餐廳,香港特別行政區開設11家,另有101家新店正在籌備中。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按2024年總商品交易額計算,遇見小面已成為中國第四大中式麪館經營者。

數字驅動的現代化餐飲模式

與傳統餐飲企業不同,遇見小面從創立之初就堅持標準化、體系化和數字化的運營模式。

「我們建立了高度標準化的業務模式,將中式麪館的傳統魅力與現代餐廳管理相融合。」宋奇在招股書中表示。公司開發了覆蓋菜品研發、採購、供應鏈、選址建店、餐廳營運等各個環節的管理體系。

這種模式的優勢在疫情期間尤為明顯。儘管2022年因疫情影響錄得虧損,但2023年迅速扭虧為盈,實現淨利潤4591萬元,2024年淨利潤進一步增長至6070萬元。

資本寵兒的進階之路

遇見小面的成長離不開資本的支持。自2014年成立以來,公司已完成多輪融資,投資方陣容豪華:

2014年:顧東生先生的天使輪投資

2015年:青驄資本的天使+輪投資

2016年:九毛九、弘毅投資的Pre-A輪和A輪投資

2020年:A+輪融資,九毛九再次加碼

2021年:B輪及B+輪融資,碧桂園領投

這些投資不僅為公司提供了資金支持,更帶來了戰略資源。如碧桂園的投資為公司利用其全國房地產項目快速擴張餐廳網絡提供了可能。

全時段、多場景的多元化經營

遇見小面的另一大特色是其多元化經營模式。與傳統麪館不同,他們服務全人羣、全時段、全場景:

覆蓋老年人、中年人、年輕人及兒童

提供早餐、午餐、下午茶、晚餐及夜宵

66家餐廳實行24小時運營

場景涵蓋購物中心、辦公區、住宅區、交通樞紐等

這種模式有效提升了客流量和頻次,推動了餐廳網絡的快速增長。2024年,公司總商品交易額達到13.48億元,較2022年增長超過2.6倍。

中式快餐迎來黃金發展期

遇見小面趕上了中式快餐發展的黃金時代。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中式麪館市場規模從2020年的1833億元增長至2024年的2962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12.7%。其中,川渝風味麪館增速最為顯著,預計到2029年將達到1357億元。

中國餐飲市場高度分散,前五名參與者僅佔3%市場份額,這為具備標準化運營能力和品牌優勢的企業提供了巨大整合機會。

挑戰與機遇並存

儘管前景廣闊,遇見小面仍面臨諸多挑戰。招股書顯示,公司存在業務集中、依賴特定品牌、原材料成本波動等風險。同時,餐飲行業競爭激烈,消費者偏好變化快速,都對公司持續創新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不過,三位理工背景的創始人對此充滿信心。他們在招股書中表示,將繼續拓展直營及特許經營餐廳網絡,加大技術和數字化投入,提升品牌影響力,通過尋求戰略投資提高運營效率。

從街邊小店到估值數十億元的餐飲連鎖,遇見小面的故事印證了中國消費升級和餐飲標準化的大趨勢。在這個黃金周,當無數遊客在各大商圈遇見這個小面品牌時,或許不會想到,這三個理工生創辦的企業,正在書寫中國餐飲業的新篇章。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