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1-01 08:30
智通財經APP獲悉,中指研究院最新發布《2025年1-10月全國房地產企業拿地TOP100排行榜》顯示,2025年1-10月,TOP100企業拿地總額7838億元,同比增長26.4%,延續增長態勢,但增幅較1-9月大幅收窄,主要是由於9月多宗大規模收併購地塊,致增速較高。從新增貨值來看,中海地產、招商蛇口和綠城中國位列前三。
重點房企拿地總額同比增長26.4%
2025年1-10月,TOP100企業拿地總額7838億元,同比增長26.4%,延續增長態勢,但增幅較1-9月大幅收窄,主要是由於9月多宗大規模收併購地塊,致增速較高。拿地企業仍以央國企為主,拿地金額前十企業中8家為央國企,部分民企亦有一定投資強度,比如浙江、四川的多家民營房企拿地較為積極。
從新增貨值來看,中海地產、招商蛇口和綠城中國位列前三。2025年1-10月,中海地產以1870億元新增貨值位列第一,招商蛇口新增貨值規模為1807億元,位列第二,兩家企業均通過獲取上海城市更新項目,貨值大幅提升。綠城中國新增貨值規模為1209億元,位列第三。TOP10企業2025年1-10月新增貨值總額10449億元,佔TOP100企業的48.1%,新增貨值門檻為72億元。
多宗地塊採用聯合體形式拿地風險共擔利益共享
10月,多宗土地拿地方為聯合體。從拿地城市來看,主要集中於一二線核心城市,包括上海、北京等一線城市和杭州、成都等熱點二線城市。從拿地金額來看,除上海靜安區C070102單元32-04地塊及32-08地塊地下空間地塊成交總價較高外,其他地塊成交金額並非巨大。因此,當前房企傾向於聯合拿地,主要是爲了應對市場不確定性,將市場風險如銷售不暢、價格波動等由多家企業共同承擔。從聯合體企業性質來看,多采用「央企+地方國資」的形式,也有部分「房企+資方」的拿地形式。同時,部分項目通過聯合拿地形式,提前鎖定項目開發以代建形式展開。如蘇州蘇地2025-WG-Z22號地塊,拿地企業分別為禾之江置業、振渭城鎮建設和綠城管理,該項目將由綠城管理代建。當前,代建企業前期介入項目,通過引入資方代持股或小股操盤與委託方合作拿地,獲取項目代建的案例屢見不鮮,也為代建提供了新的拓展模式。
重點區域及城市房企拿地
從各城市羣拿地金額來看,長三角位居四大城市羣之首。2025年1-10月,長三角TOP10企業拿地金額2617億元,位居四大城市羣之首,京津冀TOP10企業拿地金額1020億元,位列第二;中西部TOP10企業拿地金額588億元,位居第三。
從重點城市拿地金額TOP10房企來看,央企、國企和地方國資仍是主力,民企僅在重點深耕區域補充土儲。招商蛇口在北京、上海、南京、成都等四個城市拿地金額均進入前十;建發在杭州、北京、蘇州和成都四個城市拿地金額進入前十,綠城和保利均在3個城市的拿地金額位列前十,頭部企業聚焦核心城市加大力度補倉。濱江集團聚焦杭州,在杭州位列拿地金額第一;大華集團在上海增加土地儲備;嘉禾興地產進入成都拿地金額前十。
從全國住宅用地成交總價TOP10來看,10月高總價地塊主要集中在上海和北京。入榜地塊中,上海有4宗入榜,總成交金額高達170億元,其中,靜安區C070102單元32-04地塊及32-08地塊地下空間地塊以總成交價77億元位列第一。北京有2宗地入榜,總成交金額為54億元。西安、廣州、蘇州和東莞各1宗。從拿地企業來看,有4宗地塊為聯合體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