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老鋪:黃金「愛馬仕」的漲價迷思

2025-10-31 20:25

北京的菜百店,回收金條的隊伍甩出老遠,人人緊攥着裝有金飾的布袋,眼神里是急於兑現的焦灼。

十幾公里外,老鋪黃金的門店外,另一條隊伍也早早排起。人們的目光投向櫥窗內流光溢彩的黃金首飾,臉上同樣是急切。

同樣是金鋪前的長龍,隊伍兩端奔湧的是當下黃金市場最矛盾的暗流:一端是「拋售黃金」的避險本能,另一端是「搶購金飾」的消費狂熱。 在這冰與火的奇景之間,老鋪黃金,這個宣稱要成為「黃金界愛馬仕」的品牌,完成了年內的第三次漲價。

然而,這場雄心勃勃的漲價行動,很快便顯露出其脆弱的一面。

社交媒體上有人曬出的截圖顯示,在10月26日高調漲價后,部分產品於10月28日便悄然回調了價格。其中,一款76.39克、原價101700元、調價后146800元的龍鳳香囊(繩鏈),10月28日的實際售價爲133460元,降幅13390元。

一邊是老鋪黃金的「愛馬仕」野心,一邊是回調的金價:一場關於品牌溢價與黃金本質的壓力測試,結果已然揭曉。

定價困境

看好款式,詢問當日金價,用金價乘以克重再加上工費——這是許多人購買黃金的習慣流程。在這個金價決定一切的市場里,湖南商人徐高明試圖用 「一口價」 打破常規:把工藝作為賣點,賣的不僅是黃金,更是品牌。

這兩年,奢侈品市場走弱的同時,徐高明的老鋪黃金卻一路開掛,儼然有了「黃金中愛馬仕」的架勢。2025年上半年,其營收達123.54億元,同比增長251%;淨利潤22.68億元,同比漲幅為285.8%。

對奢侈品品牌們來説,有一項指標極為關鍵,那就是單店坪效。每開一家門店,他們都是以能不能給企業創造一個億以上的收益來計算,上海恆隆的LV門店一年可以賣出26億,杭州大廈的香奈兒據說一年曾賣出18億。

在老鋪黃金樂於對外公佈的數據中,有一項就是單店坪效。

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其在單個商場平均實現銷售業績約為4.59億元,媲美一線奢侈品牌。「2025年上半年在所有珠寶品牌(含國際、國內珠寶品牌)中,本集團在中國內地的單個商場持續保持平均收入、坪效均排名第一」,它在半年報中寫道。

調價是老鋪黃金打造奢侈品光環的另一核心策略。

僅今年以來,其就進行了三次調價,分別是2月、8月、10月。有媒體統計,前兩次調價熱門飾品普遍上調1000至3000元,漲幅在5%-13%,最近10月26日的這一次調價,幅度更高,基礎款漲幅在10%-15%,熱門的複雜工藝款漲幅在18%-25%。

比如十字金剛杵1號(8.39克)漲幅為23.33%,玫瑰花窗1號寶石款(14.8克)漲幅為25.15%,琺琅七子葫蘆吊墜(22.39克)漲幅為26%。

在金價上行期間,周大福等金店儘管也將首飾金的價格同步提升,但顯然,老鋪黃金有着與衆不同的提價邏輯,引發的也是不同的市場反應。

金店提價,哪怕是打算結婚買五金的人,很多想的也是等一等;老鋪黃金提價,「信徒」們的購買熱情卻不降反增,10月26日的提價生效日,全國多家店出現了排隊購金。

「越漲越買」,這的確是很多奢侈品品牌的慣行策略。從LV、Dior到香奈兒、卡地亞,很多奢侈品品牌在漲價時,儘管宣稱的是受到原材料和勞動力成本上漲的壓力,但衆所周知,這些品牌的漲價邏輯更像是把控定價權,進一步篩選忠誠用户。

LVMH董事長貝爾納·阿爾諾(Bernard Arnault)曾明確表示,集團的目標不是無限制地增長,而是提高品牌的吸引力和被消費者渴望的程度。提高「被渴望度」纔是奢侈品們漲價的內在邏輯,老鋪黃金就是如此。

然而,奢侈品行業的遊戲規則遠比數字複雜,漲價也並不是奢侈品的萬能靈藥。

近年來接連漲價的香奈兒,今年5月發佈了2024年業績報告,銷售額同比下滑5.3%至187億美元,淨利潤大跌28.2%至34億美元——這是自2020年以來營收、利潤首次雙下滑。下滑的原因在於手袋銷售不及預期,而這正是香奈兒過去幾年漲得最多的品類。

儘管漲價篩選出了更忠實的高淨值人羣,但也讓香奈兒們失去了一部分消費者。香奈兒高管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雖然頂級消費者仍在購買,但品牌門店首次和偶爾購買的消費者有所下降。

對於提價,貝爾納·阿爾諾也曾表達了謹慎意見。2024年,他執掌下的LVMH「適度提價」了2-3%。「消費者可以接受合理漲價,但若無品質提升,提價15%就是自殺。」

走奢侈品路線的老鋪黃金,能用好漲價這把雙刃劍嗎?

從消費者層面來看,無論是2月、8月還是10月份的這次漲價后,老鋪黃金的一些店鋪都出現了排隊潮。比如此次漲價后的10月26日下午,上海恆隆的老鋪黃金門店就在排隊,店鋪里一些款式已經出現斷貨,比如八寶花絲香囊、三圈福珠。

但也有一些消費者被漲價勸退。有人就是在漲價前買了一波熱門款,很多沒買到,漲價后已經決定徹底放棄不再搶。

今年以來的三次提價,老鋪黃金的漲幅不小。根據摩根士丹利的報告,2月,普遍漲價在10%;8月,大部分產品漲價在12%。再加上10月的這次,僅今年以來,總體的漲幅就超過了四分之一。

當價格調整過於激進,超出了消費者心理承受範圍時,市場的懲罰也將隨之而來。從社交平臺上透露的某些產品價格回調來看,老鋪黃金似乎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在黃金和奢侈品之間,它還是不能徹底脱離金價的桎梏。

定位焦慮

是黃金還是奢侈品?老鋪黃金的敍事始終在兩者之間搖擺。

在描述品牌願景時,創始人徐高明以黃金的固有屬性為支撐:「賣黃金的,如果比不過賣皮具的,我們要回去反省一下。」

在解釋漲價邏輯時,他又轉向奢侈品的話語體系,聲稱價格調整「基於品牌本身的定位和定價策略所決定,與黃金漲幅並無直接關係」。

這種搖擺,揭示了老鋪黃金的核心困境——它既想擺脫黃金的商品屬性,又不得不依靠黃金的價值背書。

在當下的市場中,這種定位有其生存空間。

根據要客研究院的數據,2024年,中國淨資產1000萬以上人民幣要客VIC羣體人數繼續減少,降為446萬,比2023年減少7萬人,佔總人口3‰多一點,人均年奢侈品消費額超過19.49萬元,比2023年的19.10萬增加1.5%,並且仍有上升空間。

這意味着,新的經濟形勢下,國內的頂尖富人或許在減少,在他們的消費能力和消費慾望並沒有減少。

重視質價比的風,還是吹了進來。

「過去只有老百姓講性價比,現在高端消費者也講性價比」,要客研究院院長周婷曾公開表示。奢侈品的商品性價比由四種價值構成,包括品牌價值、產品價值、服務價值、稀缺價值,其中,產品價值、服務價值的重要性顯著提升。

老鋪黃金的奢侈品故事就由兩大價值支柱:一個是基於黃金的產品價值,相較於愛馬仕、LV等的皮包、衣服等來説;一個是基於中國古法手工工藝的稀缺價值,背景是國人的文化覺醒。

△ 金胎漆器螺鈿十二月花卉紋杯 圖源:老鋪黃金微博截圖 

現在的老鋪黃金,無論是業績還是市值,底層的價值支撐是它處於奢侈品品牌和普通金店間的「真空地帶」。

然而,徐高明的野心不止於此。

從老鋪黃金2025年內的兩次募資用途,可以窺見其戰略的張力:5月的募資主要用於門店擴張,指向的是奢侈品野心;10月的募資則計劃將70%用於存貨儲備,揭示其仍深陷黃金生意的本質。

東吳證券研報中顯示,自2025年7月1日至今,老鋪黃金在國內持續拓展線下佈局,期間新增5家門店,分別落位於深圳灣萬象城、上海新天地、南京IFC、北京SKP及香港IFC。今年10月,它又入駐了上海恆隆廣場,與一眾頭部奢侈品品牌毗鄰。

△老鋪黃金 上海恆隆廣場店 圖源:老鋪黃金微博截圖 

它的海外版圖也在擴張。今年6月,老鋪黃金在新加坡濱海灣金沙購物中心開出了首家海外門店,同樣與一眾高端奢侈品品牌為鄰。

從海內外的持續拓店,一年的三次漲價來看,去年的上市只是徐高明「黃金愛馬仕」野心的第一步,他的第二步邁得更大,走得更快。而對老鋪來説,第一步只是「黃金愛馬仕」的故事講出去,第二步纔是這個故事能不能講下去的關鍵。

從第二次募資來看,它的向上之路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

要真的同頭部奢侈品品牌相比,金價和黃金存貨儲備始終是老鋪脱不開的桎梏。愛馬仕的Birkin包在二手市場往往能獲得高於原價的溢價。而據媒體報道,在二手流通市場上,老鋪的回收商多數仍然以黃金克重和當日金價大盤為基準進行估價。

同時,每一個奢侈品都要會講故事,也都會為自己找稀缺性,比如愛馬仕的皮料,香奈兒工坊的面料與工藝。老鋪黃金在用古法制金工藝和設計為自己構築稀缺性,但這一稀缺性並不牢固。

一方面,京工美作為老鋪黃金的最大供應商,佔據了老鋪黃金採購黃金總額的一半以上,這削弱了老鋪黃金在供應鏈上的獨特性。另一方面,它打的工藝牌也不那麼保險,越來越多的金店推出了古法金產品。

結語

價格可以一夜之間調整,但品牌價值的建立需要時間。

老鋪黃金的實驗,揭示了中國品牌高端化征程中的普遍困境。在金價下跌時仍能排起長隊,證明老鋪黃金已摸到了奢侈品的大門。但它離構建真正的奢侈品品牌護城河還有距離。

布契拉提、寶曼蘭朵、梵克雅寶等品牌的成功,都證明了「設計與故事」可以讓貴金屬脱離原料邏輯。但在全球奢侈品體系之外,中國或許需要一套新的敍事,而這條路,遠比想象中漫長。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一點財經」,作者:一點.大消費組,36氪經授權發佈。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