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1-01 03:16
轉自:中國經營網
中經記者 陳晶晶 北京報道
助力新一輪科技創新,保險業大有可為。
近期,爆火的杭州「六小龍」背后已聚集數十家險資引發市場關注。《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當前,保險資金已廣泛參與科創企業的創業投資基金和私募股權基金之中,通過「股、債、基、另類」投資方式協同發力,響應科技企業不同發展階段的資金需求,並積極參與科技公司定向增發、戰略配售以及科創ETF等。
據記者統計,通過多元化的投資工具,當前保險資金投資版圖已覆蓋了半導體、人工智能、高端製造、新材料、能源、機器人等多個領域。
不過,多位保險資管人士對記者表示,保險資金精準投向科技創新領域,未來還需要進一步強化投研能力、優化風險定價模型,真正發揮耐心資本的引領作用。
積極投資上市科技企業
在資本市場投資方面,保險資金日益活躍。記者統計多家上市科技公司三季度報告發現,其前十大股東出現了多家險資股東「身影」。
10月28日,安集科技(688019.SH)發佈的三季度報告顯示,截至2025年9月30日,在其十大流通股股東中,景順長城基金-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分紅險-景順長城基金國壽股份成長股票型組合單一資產管理計劃(可供出售)持有148.5萬股,持股比例0.88%。瑞眾人壽保險有限責任公司自有資金本期持有143.4萬股,佔流通股比例0.85%。
10月29日,深科技( 000021.SZ )三季度報告顯示,截至2025年9月30日,中國人民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分紅—個險分紅本期持有462.9萬股,佔流通股比例0.29%;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傳統-收益組合本期持有438.86萬股,佔流通股比例0.28%。
此外,歌爾股份(002241.SZ)、佳訊飛鴻(300213.SZ)、中船特氣(688146.SH)等上市公司的三季度報告顯示,其前十大股東中,分別有新華保險、前海人壽、中國人壽等險資股東。
值得一提的是,記者梳理發現,多家頭部險企通過戰略配售、基石投資等方式深度參與科技公司IPO。
近期,奇瑞汽車(9973.HK)、奧克斯電氣(02580.HK)等多家公司登陸港交所,吸引了多家基石投資者,其中包括泰康人壽、大家人壽、中國太保(601601.SH)、中郵人壽等險資機構。
據Wind數據,今年泰康人壽、大家人壽、中郵人壽、太平洋資產、中國太保投資管理(香港)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太保資管香港」)等險資機構以基石投資者身份參與7家公司港股IPO配售。
其中,泰康人壽共參與了5家公司港股IPO配售,包括禾賽-W(02525.HK)、峰岹科技(01304.HK)、三花智控(02050.HK)、寧德時代(03750.HK)等。中國太保旗下太平洋資產參與了寧德時代的港股IPO配售。此外,大家人壽和中郵人壽則分別參與了奇瑞汽車、奧克斯電氣的港股IPO配售。
在A股市場,今年險資也在積極參與能源行業、裝備製造等A股IPO項目。
7月,2025年A股募資規模最大的IPO——華電新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電新能」,600930.SH)登陸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板,共募資181.71億元人民幣。其中,中國人壽(601628.SH)作為戰略投資者,獲得配售3.01億股,動用資金約9.59億元。
3月,中國人壽認購電投產融43.30億新發行股份,權益變動后,中國人壽及一致行動人國壽資產合計持股佔電投產融總股本的25.0540%。
Wind數據顯示,今年中保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保投資公司」)發起設立的保險投資專項基金——中國保險投資基金(有限合夥),以戰略投資者的身份認購了華電新能、屹唐股份(688729.SH)、新恆匯(301678.SZ)、華之傑(603400.SH)等企業的首發股票。
中再資產方面對記者表示,2025年上半年,大模型、機器人、高端製造、創新葯等泛科技領域,因產業突破與市場預期共振,催生顯著投資機會。中再資產聚焦具備核心關鍵技術的行業龍頭企業進行超配,在人工智能、半導體制造、先進製造等領域股票持倉佔比近40%。
多位保險資管人士對記者表示,在監管政策持續引導與資產配置需求升級的雙輪驅動下,近兩年保險資金踐行「長錢長投」理念的步伐顯著加快,特別是不斷加大對未上市企業股權投資、IPO戰略配售及基石投資等領域的投入,凸顯「耐心資本」特質。
創新投資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二級市場外,在一級市場投資領域,保險資金還通過創業投資基金(VC)和私募股權基金(PE)等間接投資方式佈局科技項目。
例如,數十家險資投向杭州「六小龍」,均以有限合夥人(LP)身份,通過私募股權基金進行間接投資。而險資所投的這些私募基金,均以國資主導為主。其中,有27家險資間接投資了宇樹科技,有25家險資間接投資了雲深處科技,成為這兩家企業二級至四級股東。
太平資產方面對記者表示,圍繞科技企業的發展規律和特徵,保險資金可以構建層次豐富、精準匹配的全周期投融資支持體系:初創期可通過母基金、創投基金等方式,篩選專業GP進行管理,直接切入基礎研究階段,分散早期研發風險。中期可參與Pre-IPO等多輪融資,或通過定向增發戰略入股已上市的科技企業,抑或通過協同共建重點實驗室與專利池等方式來孵化技術。成熟期可參與S基金、IPO戰略配售乃至定製化的債權融資等,進一步支持龍頭企業進行產業鏈整合、做大做強。
記者採訪獲悉,在支持新質生產力和科技創新、創業投資方面,保險資金逐漸探索形成了S份額創新投資策略。
S基金份額(Secondary Fund,私募股權投資二級市場基金)通常是指在私募股權投資領域,一類專門從投資者手中收購另類資產基金份額、投資組合或出資承諾的基金產品,在盤活存量資產、優化資本配置方面具有獨特優勢。
去年12月,中保投資公司攜手新華保險(601336.SH)、中匯人壽出資超20億元,設立中保投智集芯(嘉興)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即智集芯基金。據中保投資公司介紹,該智集芯基金是以S份額投資方式,受讓上海國際集團持有的上海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份額。
記者從國壽資產方面獲悉,去年12月,其成功發起設立了「中國人壽-北京科創股權投資計劃」,規模為50億元,以S份額方式投資北京市科技創新基金。
國壽資產方面向記者表示,以S份額投資方式參與具有獨特區域稟賦優勢的創投母基金,是國壽資產在此前S投資策略基礎上的再進階,通過以「類指數投資」佈局相關領域的創新舉措,為創業投資發展提供了增量耐心資本。
人保資產方面亦表示,積極發展「產業鏈協同投資」模式,探索聯合頭部產業資本開展戰略性投資,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製造業特色企業,推動S基金接力投資。
不僅如此,保險資金還通過認購科技創新公司債券、資產支持計劃等產品,為科技企業提供多元融資渠道。
公開信息顯示,光大永明資產已投資首批證券公司發行的科技創新債券,成為參與券商科創債投資的保險資管機構之一。
太平資產方面向記者透露,其已在大類資產組合中納入優質科創資產。「保險資金運用的核心是大類資產配置,具有跨市場、跨周期、平滑市場波動的優勢,而優質科創資產是保險資金實現長期穩定收益的必要組成部分。」
中再資產方面向記者表示,已深度參與科創票據、科創債、科創債ETF及科創REITs等創新工具投資,覆蓋交通運輸、電力等多個行業以及國家級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例如,創新編制「中誠信-中再智惠保綠色投資債券指數」,為投資者提供更為多元的資產配置工具。設立「中再科技興邦資管產品」,深度覆蓋人工智能、機器人、半導體、智能駕駛等前沿關鍵領域。
深度適配科創需求
除了優化投資策略和拓展投資工具外,保險機構還需要從負債端和機制端對科技創新投資進行深度適配。
人保資產公開發文表示,持續加強支持科技創新機制建設,包括加強專業賽道研究。設立科技創新賽道,配備專業研究人員,開展深度研究,提高科技產業把握能力,賦能一級、二級市場科創投資,助力公司在科技金融領域投資實踐走深走實。注重揚長補短。堅持能力先行,在契合保險資金的科技創新領域,用好「股權基金+股權計劃」的投資模式,加強與優秀管理人、優質國企、產業龍頭及政府平臺合作,大力抓大項目、標杆項目,助推「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
太平資產方面對記者表示,一方面,推動保險業務結構轉型,從源頭上構建與新質生產力發展需求相匹配的資產負債協同機制;另一方面,加快建立以長期價值創造為核心的績效評估體系,建立健全風險包容機制,為支持早期、前沿科技項目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
「守牢風險底線是商業可持續的必要前提。安全性始終擺在保險資金運用的首要位置,保險資管積極參與科創投資,需要進一步建立健全風險管控體系:盯住內外部發展環境和產業趨勢,立足宏觀全局,以長期視角進行分析評估;盯住負債端的資本充足率和財務穩健性,避免盲目冒進和涉足高風險領域帶來的投資風險;盯住經營主體和資產質量,建立與科創投資特點相適配的風險評估模型,加強實時監測;盯住投資組合的內在關聯性,定期開展壓力測試和情景分析,應對好市場波動風險和信用風險。」太平資產進一步表示。
此外,估值定價也是險資參與長期投資的重要能力。
人保資產表示,將基於長周期視角篩選符合科技創新方向的優質股票標的,提高股票估值定價能力;在市場價值低估時加大科技創新領域投資標的配置。積極探索構建適合科技型企業特徵的信用評價體系,從經營者能力、技術性、生產性和商業性等方面綜合評價科技型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