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1-01 03:25
轉自:中國經營網
中經記者 陳婷 趙毅 深圳報道
「低價回購,高價減持」「根本不看好自己的公司」「老套路了,不是減持就是在減持的路上」……10月29日傍晚,藥明康德(603259.SH、2359.HK)公告大股東減持計劃。消息一出,迅速引起投資者熱議。
公告顯示,因自身資金需求,藥明康德實際控制人控制的18名股東擬通過集中競價和/或大宗交易方式減持公司A股股份,減持股份數量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2%。公司實際控制人為李革、張朝暉及劉曉鍾。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前幾天,藥明康德交出了一份亮眼的三季報,公司前三季度淨利潤同比大漲84.84%至約120.76億元。細究其變動原因,報告期內公司主要因出售持有的聯營企業藥明合聯(2268.HK)股票獲得了約32.23億元的收益,對淨利潤貢獻佔比達26.7%。10月8日,藥明康德繼續減持藥明合聯,該交易的投資淨收益對公司2025年度稅后淨利潤的影響約為16.79億元。此外,在披露三季報當天,藥明康德公告擬以28億元出售兩家公司的100%股權,所獲收益預計將對公司2025年度淨利潤產生較大積極影響。
截至10月30日收盤,藥明康德A股股價報97.06元/股,跌幅8.47%。
藥明康德主要從事醫藥研發服務行業,主要為全球醫藥及生命科學行業提供新葯研發和生產服務,其主營業務涵蓋化學藥研發和生產、生物學研究、臨牀前測試和臨牀試驗研究等領域。對於持續減持藥明合聯的原因及公司業績增長的可持續性,《中國經營報》記者致電致函藥明康德方面,但截至發稿未獲迴應。
累計套現超40億元
三季報顯示,非經常性損益項目中,藥明康德今年年初至三季度末非流動性資產處置損益金額合計約32.23億元,主要是公司出售藥明合聯部分股票的收益。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非流動金融資產及衍生金融工具等公允價值變動及處置損益分別約1.35億元、1.01億元,其余項目產生的金額為負數。也就是説,報告期內,公司淨利潤的增長有相當一部分來自出售藥明合聯股票的投資收益。
今年1月,藥明康德公告通過兩次大宗交易累計出售藥明合聯8600萬股股票,約佔藥明合聯當前總股本的7.17%,累計成交金額約24.26億港元,佔公司2023年度經審計歸母淨資產的4.07%。該公告顯示,過去12個月內藥明康德出售藥明合聯股票累計實現的投資收益為20.16億元,佔公司2023年度經審計歸母淨利潤的比例超過10%,其中影響公司2024年度當期淨利潤約7.2億元,影響公司2025年度當期淨利潤約12.97億元。
4月,藥明康德公告通過大宗交易繼續出售所持有的藥明合聯5080萬股股票,約佔藥明合聯當前總股本的4.23%,成交金額約21.78億港元,佔公司2024年度經審計歸母淨資產的3.43%。該交易產生的投資收益約18.47億元,佔公司2024年度經審計歸母淨利潤的比例超過10%,影響公司2025年上半年淨利潤約18.47億元。
財報顯示,藥明合聯主要從事全球ADC(抗體偶聯藥物)及更廣泛生物偶聯藥物市場的CRDMO(合同研究、開發與生產)業務,由藥明康德間接控股子公司藥明生物(2269.HK)、合全藥業香港投資有限公司聯合成立,藥明合聯於2023年11月在港交所上市。
2024年,藥明合聯營收約40.52億元,同比增長90.8%,純利同比增長277.2%至約10.7億元。2025年上半年,該公司營收同比增長62.2%至約27億元,純利同比增長52.7%至約7.46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藥明合聯股價自2024年下半年以來震盪上行。Choice數據顯示,從藥明康德第一次對其減持(2024年11月8日)到2025年10月30日,藥明合聯股價累計漲幅191.25%。
關於持續減持藥明合聯對公司的影響,藥明康德在兩次公告中均表示,通過出售上述股票資產所獲得的現金收益將用於加速推進全球產能及能力建設,吸引並保留優秀人才,持續強化公司獨特的一體化CRDMO業務模式,從而高效滿足全球客户和患者日益增長且不斷變化的需求。不過,眼下,這些交易的價值已在藥明康德的業績中得到兑現。
就在四季度開端,藥明康德公告於2025年10月8日出售藥明合聯3030萬股,約佔藥明合聯當前總股本的2.47%,成交金額約23.46億港元,佔公司2024年度經審計歸屬母公司股東淨資產的3.67%。公司2025年度累計出售藥明合聯股票的投資淨收益對公司2025年度稅后淨利潤的影響約為43.51億元。
擬28億元出售資產
減持藥明合聯之外,藥明康德還將出售自身業務資產,該筆交易預計同樣增厚公司2025年度淨利潤。
10月26日,藥明康德公告全資子公司擬將持有的上海康德弘翼醫學臨牀研究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康德弘翼」)和上海藥明津石醫藥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津石醫藥」)100%股權轉讓給高瓴投資,股權轉讓價款為28億元(最終金額將基於交易協議的相關約定進行調整)。兩名受讓方均為高瓴投資為此次交易新設立的公司。高瓴投資成立於2005年,專注於醫療健康、製造業、綠色能源、硬科技和消費科技等領域,投資橫跨早期風險投資、私募股權投資以及併購投資等階段。
康德弘翼成立於2011年9月23日,津石醫藥成立於2009年2月24日,兩家公司主要經營臨牀研究服務業務,目前均處於正常運營狀態。2025年1月至9月,兩家公司營收合計約11.6億元,約佔藥明康德2025年前三季度營收的3.5%;淨利潤合計約0.9億元,約佔藥明康德2025年前三季度淨利潤的0.7%。
其中,康德弘翼前三季度營收約1.86億元,虧損7545.3萬元,津石醫藥營收約9.79億元,淨利潤約1.62億元。
公告顯示,交易完成后,康德弘翼及津石醫藥將不再納入藥明康德合併報表範圍。此次交易的具體收益受最終交易定價影響,經初步測算,此次交易最終實施完成產生的收益預計將超過公司2024年度經審計淨利潤的10%,預計將對公司2025年度淨利潤產生較大積極影響。
藥明康德在業績演示材料中表示,為進一步聚焦CRDMO核心業務發展,專注藥物發現、實驗室測試及工藝開發和生產服務,並投資加速全球化能力建設和產能投放,公司與高瓴投資達成協議,將出售中國臨牀服務研究業務100%股權,包括臨牀CRO(合同研發服務)和SMO(臨牀試驗現場管理服務)業務。
三季報顯示,藥明康德前三季度臨牀CRO和SMO業務收入12.1億元,受市場價格因素影響,收入同比下降6.4%。其中,隨着歷史訂單逐漸轉化為收入,SMO收入同比下降0.7%。前三季度,公司來自中國客户收入50.4億元,同比增長0.5%,在所有細分市場中增速最低,收入貢獻佔比16%。
前三季度,藥明康德持續經營業務收入324.5億元,同比增長22.5%。公司高度依賴美國市場,報告期內來自美國客户收入221.5億元,同比增長31.9%,佔比達到68%;來自歐洲客户收入38.4億元,同比增長13.5%,佔比12%;來自其他地區客户14.2億元,同比增長9.2%,佔比4%。
分業務來看,化學業務收入259.8億元,同比增長29.3%;測試業務收入41.7億元,其中實驗室分析與測試業務收入同比增長2.7%至29.6億元,臨牀CRO及SMO業務收入下滑;生物學業務收入19.5億元,同比增長6.6%;截至2025年9月末,藥明康德持續經營業務在手訂單598.8億元,同比增長41.2%。
2024年,藥明康德出現近五年首次業績下滑。在今年三季報中,公司預計2025年持續經營業務收入重回雙位數增長,增速從13%—17%上調至17%—18%。公司預計全年整體收入從425億—435億元上調至435億—440億元。公司將聚焦CRDMO核心業務,持續提高生產經營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