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資金抱團下的結構性行情與機遇

2025-11-01 00:35

上證指數月K線圖

金融投資報評論員 劉柯

  上證指數觸及了4000點,這讓很多人感到意外,畢竟今年年初時只有為數不多的市場人士看到了3700點甚至4000點以上。當然,本報特約專家曾經旗幟鮮明地指出上證指數如果站穩4100點,就可以看到了7000點。這一觀點被很多人認為是不可思議的,現在看來一切皆有可能。

  上證指數為什麼能漲到4000點?其實,這與上證指數的權重股上漲有很大的關係。上證指數在3600點以前是大盤權重股在領漲,特別是大市值銀行股,這些個股對上證指數的拉動作用非常明顯。而上證指數在3600點以后,主要是高價大市值科技股在漲,其中一個比較明顯的特徵,是科創板指數和科創50指數漲幅明顯高於上證指數。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其實,目前的主力資金只在少數優勢個股上做文章,比如以前就在大市值銀行股里抱團。銀行板塊是一個聯動性非常強的板塊,但是從去年到今年,只有幾隻國有大銀行股的股價不斷創新高,其他大多數股份行和城商行的股價並沒有跟上國有大銀行股的漲幅。為什麼?就是因為機構資金只在國有大銀行股里抱團。而上證指數漲過3600點以后,是部分主力資金從銀行股和權重股中溢出,並集中力量炒作高價大市值科技股的傑作。當然,科技股特別是自主可控高價科技股的炒作有一定的政策背景,有一定的市場因素,但是從資金的脈絡上可以看出,存量主力資金操作的痕跡比較明顯。這種對高價科技股的炒作巧妙地避免了兩個不利因素:一是這些高價科技股沒有量化資金做空的壓力;二是這些個股基本上沒有散户來回做「T」的壓力,只要資金實力夠大夠強,就能夠把股價一鼓作氣拉上去,就能夠把相關指數拉上去,然后再反過來促使相關主題ETF基金收益率上升,吸引越來越多的場外資金不斷抱團取暖。

  瞭解了這波行情的性質,投資者也應該對上證指數4000點的意義有新的看法,目前市場還是由存量主力資金在操作。和以往不一樣的是,現在還只是一點突破,並非全面牛市。事實上,從目前資金面和宏觀經濟基本面、上市公司基本面,特別是三季報的情況來看,也不支持全面牛市。因此,在上證指數抵達4000點關口以后,我們要從兩個方面來研判市場未來的運行方向:一是向前看,就是從三季報、低估值和比價效益上看相關題材上漲的趨勢;二是向后看,就是從政策面看未來中長線可能出現的新機會。

  向前看,主要是看比價效益。例如,除了銀行股和高價科技股以外,相關的科技題材有沒有被低估的。比如,CPO光模塊漲了這麼多,那麼,相關的人工智能硬件產業鏈上的AI服務器、光交換機等有沒有比價效應?有沒有新機會?最近我們看到,英偉達出資10億美元入股諾基亞,這讓人很意外,因為諾基亞是傳統的電信設備生產商,似乎和人工智能沒什麼關係,但要知道,未來算力互聯網的發展和6G以及下一代電信網絡有很大的關係,傳統的電信網絡在物聯網上還是會有很大的優勢。特別是6G大規模鋪開以后,AIGC和電信網絡甚至可能是一種共生的關係。比如英偉達就發佈了 Arc Aerial RAN Computer技術,支持分佈式邊緣AI推理及6G通信技術開發。其實,國內的電信設備產業鏈在全球都是數一數二的,華為、中興、新華三等在全球範圍內排名都是很靠前的,甚至比諾基亞和愛立信還強,這些被低估的國內自主可控優勢科技產業鏈很可能被市場挖掘。

  向后看,應該瞄準「十五五」規劃中新增的科技和前沿產業方向。例如,「十五五」規劃首次提出「航天強國」的概念,航空航天和深空經濟未來幾年將迸發出巨大的市場潛力,火箭製造、火箭發射、衞星通信導航、衞星互聯網以及太空智算中心等都面臨着巨大的市場增量空間。與此同時,「十五五」規劃還提出了六大前沿科技產業的發展。比如要推動量子科技、生物製造、氫能和核聚變、腦機接口、具身智能(機器人)、第六代移動通信(6G)等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這些新的產業增長點也肯定會成為資本市場未來關注的焦點。

  總之,從一箇中長期的角度來看,無論上證指數未來會發生怎樣的變化,上述產業發展機會以及其帶來的市場投資機會,都值得我們重點關注。

來源:《金融投資報》 http://jrtzb.com.cn/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