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31 20:57
來源:投資家
作者 | 楓葉
AI帶貨,突然爆火。
ChatGPT出現以來,全球AI熱潮襲來。
DeepSeek、Kimi橫空出世,國產大模型大爆發。
馬雲、馬化騰、張一鳴等大佬們也紛紛押注,阿里通義、騰訊元寶、字節豆包應運而生,AI大戰一觸即發。
一番酣戰后,作為眾矢之的的OpenAI「落下馬來」,國產AI巨頭們也「殺瘋」了。
最新數據顯示,豆包以1.72億月活穩居第一,DeepSeek以1.45億月活暫列第二,二者合計用户規模接近3.2億人,幾乎相當於中國網民的三分之一。
誰能想到,短短兩年時間,豆包從亮相時月活躍用户還不足10萬,已暴漲170000%,躍至第一。
豆包大模型使用量從2024年5月1200億tokens增長253倍至今年9月的超30萬億tokens。
AI工具業已從「遙不可及」到「觸手可及」,如今全球都在加速AI工具商業化。
前不久,豆包默默上線了購物功能。搖身一變,竟然成了「帶貨主播」。
你敢想象,我的AI聊天搭子竟然開始給我上鍊接了。
作為國內少有的仍在堅守chatbot路線的AI產品,終於還是走上了那條堪稱「宇宙盡頭的道路」——帶貨。
在這個動靜不太大的「雙11」里,直播間里少了些許「家人們666」、「給老鐵們上點福利」的喧囂,突然多了一種以AI帶貨的平臺方式。
AI的工具屬性愈發明顯,「帶貨」的實際效果又會如何呢?
01
AI大模型也能帶貨了?
不得不感慨,上線兩年的豆包正變得越來越全能,不僅能做聊天搭子,實時回答你的問題,還可以在推薦商品時附上抖音商城的鏈接,化身AI導購。
用户在與豆包的對話中,即可直接完成「諮詢-比價-下單」全流程。這種「對話式消費」,有助於用户決策效率的提升,可能會改變未來的購物方式。
因為相對於廣告或者直播間中帶貨主播的推銷話術,用户普遍會認為AI更具有「中立性」,給出的建議比較客觀,更易於接受。
如果不是面向大眾的AI實在賺不到錢,豆包恐怕也不會這麼急着「為五斗米折腰」。
事實上,不止豆包,大模型「前輩」ChatGPT都開出了成年人限定服務,還與沃爾瑪合作,計劃在ChatGPT上提供購物功能;亞馬遜也推出了AI購物助手Rufus。
值得注意的是,Kimi同樣可以跳轉到具體的商品鏈接。目前國內頭部AI大模型背后不少都關聯着成熟的電商生態,如元寶與騰訊、通義千問與阿里。
不過,便捷的同時,豆包「帶貨」的初期體驗仍顯得有些許「粗糙」。
首先是有些推薦不太精準,並不全是官方旗艦店產品,還有就是目前還無法顯示商品的折后價。
新模式的出現往往都是伴隨着新問題的,用户會信任AI推薦的商品嗎?傳統電商模式下,商家可以通過付費提升排名,增加曝光。當「豆包們」開始嵌入電商鏈接后,又如何保證AI給出的推薦結果不會被商家暗中操縱呢?這些都是AI帶貨所要面臨的難題。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豆包在帶貨上的策略更像是一場雙11期間 「錦上添花」的測試,有效果當然更好,沒有也不強求,畢竟產品都是基於用户需求才不斷迭代的。
而這場添頭,測試的不僅是豆包的帶貨效果,更是面向大眾的AI產品,到底有沒有不虧本的可能。
02
如火如荼發展的AI產品,目前實現盈利的沒幾家,基本都是行業頭部(像人形機器人龍頭宇樹科技),特別是大模型領域。
OpenAI今年上半年淨虧損高達 24億美元,同比擴大了45%。
AI實在太燒錢了,硬件、場地、人員都很費錢,微軟、亞馬遜、Meta四巨頭2025年在AI數據中心和芯片採購上投入超3200億美元。都生怕別人超過自己,戰略卡位已經壓過商業回報的驅動了。
強如微軟,在今年上半年,每多一個AI用户,微軟就虧20美元。有一些擅用AI的用户,每個人每個月能讓微軟虧80美元!
如今AI大模型缺乏好的變現途徑,哪怕是互聯網平臺最大的紅利,也無非是通過電商導流、廣告、金融「變現」,所以説豆包的行為並不「丟人」,它嘗試引流的方式可能開啟了AI變現的新路徑。
AI只是改變了「人」這個點,貨場還是互聯網時代。AI只是適應了消費者新的習慣,在不知道怎麼區分產品的時候,很少再去用搜索功能而是去問AI,這就使得電商和AI結合成了必然。
電商行業正經歷從「人找貨」到「貨找人」,再到「智能體代勞」的深刻變革。
其實,豆包引流抖音之前,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早已推出多款AI(人工智能)導購工具,一場圍繞AI導購的入口之爭已悄然啟幕。
可以預見,這個「雙11」,電商平臺的「戰爭」不再只是低價和補貼,一場關於AI導購的暗戰正悄悄打響。
豆包的帶貨嘗試,很簡單同時也會很難。
簡單在於引流方式上,而難卻在AI技術上。
在AI工具盈利模式尚不清晰的情況下,GEO優化(生成式引擎優化)正逐漸成為各品牌在AI時代不得不佈局的重要任務。
03
2023年,ChatGPT的橫空出世,掀起了AI行業熱潮,同行如雨后春筍般崛起,一通廝殺后「賣鏟人」賺瘋了。
海外大模型加速迭代推動了算力需求爆發,AI芯片供不應求,「賣鏟人」漲瘋了,賺得盆滿缽滿,全球第一家市值突破5萬億美元的英偉達,就是AI迸發目前最大的受益者。
2024年,DeepSeek面世,中國本土大模型躋身世界前列,推動了AI原生應用加速向前,互聯網巨頭反而因全棧AI能力和入口優勢,率先突圍而出。
字節旗下的豆包就是最好的例子,自2023年8月正式亮相以來,月活從不足10萬增長至超1.7億,僅用兩年時間,實現國內互聯網罕見增長速度。
豆包的快速崛起得益於抖音生態支持,2024年初抖音向6億日活用户推送「用豆包AI做春節特效」彈窗,實現大規模曝光導流。
AI產品的本質是數據智能,而非規則智能。更多用户意味着更多數據,更多數據意味着更聰明的AI,進而吸引更多用户,形成正向循環。
抖音日活超7億時,就成了豆包推廣的核心流量入口,通過高頻互動降低用户使用門檻,推動下載轉化。
2025年8月,豆包月活躍用户規模達到1.57億,環比增長6.6%,正式超越長期霸榜的DeepSeek,登上中國原生AI App月活榜榜首。
9月,豆包以1.72億月活穩居第一,依舊是目前國內最大的Chatbot產品。
截至2025年9月,中國AI原生App月活用户突破7億,AI助手、搜索、教育、創作等應用進入國民級階段。
豆包成功背后是張一鳴的一場豪賭,寧可利潤「失血」也要換未來十年的統治權:2024年,字節跳動在AI領域狂砸120億美元,日均消耗2.3億元,而字節跳動2024年淨利潤增速卻從兩位數跌至6%。
04
前不久,字節跳動旗下火山引擎披露了最新大模型token(大模型文本單位)調用數據,稱豆包大模型日均Tokens調用量破30萬億了。
2025年上半年,中國公有云大模型調用量達536.7萬億tokens。其中,火山引擎以49.2%的市場份額位居中國市場第一,阿里雲、百度智能雲分別佔比27%、17%,位列第二、第三位。
很明顯,殺出重圍之勢的豆包,勢必要跟ChatGPT「掰一掰手腕」了。
期待豆包不僅是中國人自己的大模型,更將會是未來的「世界模型」!
作為能夠建模物理規律、時空演化與場景邏輯的智能系統,世界模型賦予AI「看見」世界運行本質的能力,被認為是通往下一代智能的核心引擎。
衆所周知,AI是未來,而未來已來。
如果説AI的基礎是算力,那麼AI的盡頭可能就是光伏和儲能!
大模型質量的關鍵在於數據、算力和頂尖人才,而高算力的背后,是靠着數萬張芯片晝夜不停的運轉支撐,對電力日益增長的需求,就成了實實在在的新問題。
OpenAI近日疾呼美國政府承諾「每年新建100吉瓦」電力(相當於8000萬戶美國家庭的年用電量)。數據中心能耗呈指數級攀升,美國電網早已不堪重負,這些龐大的數據中心將直接挑戰能源供給極限。
這聲「電力求救」,撕開了OpenAI光鮮表象下的巨大焦慮,已然暴露其撐不住的窘境。
去年中國新增電力產能429吉瓦,美國僅新增51吉瓦,這種「電力鴻溝」若持續,美國或在全球AI賽跑中掉隊。
當AI算力被視為「上半場」,電力已悄然成為「下半場」的決勝變量。
因為,再龐大的算力訂單,若沒有穩定電力託底,最終只會是空中樓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