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31 08:06
進入2025年四季度,面對即將開啟的2026年市場競爭大幕,梳理家電行業的各個熱門品類和領域,家電圈認為,廚電行業的所有企業和商家,必須要快速經營覺醒、加速擁抱用户,加油衝刺了!
賀揚 撰寫
今年以來,相對於白色家電、生活電器、清潔電器等行業的企業市場表現,廚電行業及相關企業的表現,不只是出現了羣體性的市場經營和推廣全面低調化,同時很多廚電企業的經營業績更是呈現一路下行和慘淡局面。
對此,在家電圈看來,當前眾多廚電企業最受衝擊的,並不是市場下行和經營業績低迷,而是面對競爭、面對未來,缺乏應對的手段和方向。無論是曾經引以為傲的高端制勝,還是后來的多品類驅動,以及下沉市場和性價比消費羣體的捕捉,普遍出現了「慢半拍」局面。核心原因,在擁抱用户、貼近用户、洞察用户,以及為用户而改變的道路上,廚電業出現了戰略級的思想大滑坡和市場策略錯配。
廚電市場出現「多頭混戰」格局
最近5年以來,廚電產業在整個家電市場的綜合表現,偏低迷、偏弱勢。但是,讓家電圈沒有想到的是,在專業企業之外,整個廚電市場上的企業卻出現了「數量與質量」的雙增長。
一方面,大量家電行業的白電、黑電、生活電器、清潔電器、熱水器等領域的企業,紛紛進軍廚房電器,都看中了廚電在中國家庭城市換新和農村新增的剛需;另一方面,大量非家電企業,比如互聯網、科技公司,以及新創公司,都在紛紛將生態和生意的版圖伸向廚電行業,希望掌握廚房話語權。
具體來看,海爾、美的、格力、博世西門子、惠而浦,以及長虹、美菱、康佳、創維、吉德等白電、黑電企業,均已經進軍廚電行業搶奪數年,但從整體實力來看,也只有海爾、美的能佔據領軍地位,其它企業更多還是業務和品類的延伸,處在市場邊緣地帶的混戰。
讓人意外的,則是生活電器、熱水器等領域的企業,也頻頻在廚電行業搶奪併發力。從蘇泊爾、格蘭仕,以及A.O.史密斯、林內、萬和、萬家樂等企業,都是從小家電、熱水器等專業品類,向廚電多品類拓展。這不只是簡單的擴品類,還是看中了廚房、衞生間等多場景的協同機會。不過,現階段仍處在市場的探索期,市場進展緩慢,經營業績一般。
再者,就是非家電行業的互聯網公司和初創公司。小米算是重要的代表,而華為則通過旗下的鴻蒙智選生態品牌,也在發力廚電市場;今年以來,最知名的跨界突破者,當屬追覓,一路從清潔電器向大家電、廚電、淨水等多品類全面覆蓋。此外,還有一些初創公司則憑藉專業化代工拓展海外市場,以及為國內市場的企業等提供廚電代工業務,像米家生態鏈企業澄一科技。
此外,還有大量的租賃知名老品牌經營廚電業務的,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奧克斯、志高,以及先科、西屋、湯姆遜等中外品牌的租賃經營。
最終,面對來自不同行業和領域的企業,紛紛加碼廚電賽道,對於專業化企業標杆的方太、老闆、華帝、帥康,以及浙江美大、火星人、森歌、億田、帥豐等更專業的集成灶企業來説,既是巨大的商業衝擊和市場爭奪白熱化,也折射產業可能藴育的商業機會和未來潛在的新空間。
廚電企業面臨「四座大山」重壓
梳理今年以來廚電產業的發展,特別是廚電市場及廚電企業的變化及動作,家電圈認為,廚電行業的所有企業們目前正面臨「四座大山」的正面衝擊,對企業的營銷團隊、研發團隊,以及產品企劃、營銷服務拉通落地,甚至經營用户的體系建設,均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挑戰一:低價內卷,不得不戰卻又缺少增量的價值。今年以來,以618大促為節點,整個廚電行業也未能避免家電行業的「拼低價」等內卷式競爭,幾乎所有廚電企業和品牌,都參與價格競爭並通過線上平臺型電商,拉低了行業的價格下限。但是,這種低價內卷,對於廚電企業沒有價值,既無法找到新路,也無法搶奪並激活用户,反而拉低市場均價造成廠商利潤下行甚至微利及虧損。
挑戰二:品質與下沉,路長且艱卻又是短期支撐。長期以來,不少廚電企業的高端品質舒適圈或低端低價規模圈過於龐大,一直享受到高端市場或低價市場的慣性紅利,卻忽視了市場和年輕消費的變化,最終缺少應對的手段。在下沉市場的佔位,以及品質高性價比、高質價比等年輕用户的搶奪,主要廚電企業迟迟沒有取得突破性進展,普遍陷入「前進三步后退兩步」的尷尬之中。
挑戰三:高端化破局,缺乏手段卻又不能直接躺平。這幾年聚焦高端市場、高端人羣,廚電企業也展開了一系列「從高端產品向全場景高端廚房解決方案」的轉型探索,中間甚至出現了AI烹飪,以及全鏈路烹飪方案等一系列具體的成果,但是市場接受度偏低、用户普遍缺乏主動響應。説明廚電企業在高端人羣的全場景化、全鏈路AI方案化還需要打磨,加速用户價值創造才能落地並引爆。
挑戰四:多品類破圈,總是在觸碰「天花板」,表明廚電企業普遍缺少狼性的戰鬥力。今年以來,集成灶市場全面潰敗已經無法阻擋,這也讓「集成灶上市四小龍」火星人、美大、億田、帥豐四家企業陷入了「營利雙跌或虧損」的下行通道。此外,集成烹飪中心、微蒸烤一體機、洗碗機等廚房新品類的規模化突破,也頻頻受冷,遭遇階段性的「天花板」。如何進行新品類、新賽道的突破,除了家用市場,商用及海外市場是否也值得去闖,這些都考驗着廚電企業的戰鬥力。
可以説,這四大挑戰,並非是單一企業的經營轉型壓力,而是整個廚電產業的阻力和困惑。衝破這「四座大山」,對於廚電產業來説,不只是意味着新的平臺和商機,還有更為廣闊的戰場和更具潛力的空間。
廚電未來只有「一條路」可走!
最近幾年,廚電產業所遭遇的市場挑戰,以及廚電企業所面臨的經營衝擊,本質上並不是外部的經濟和產業鉅變,更多還是廚電行業的相關企業,面對用户需求的持續多變和市場經營及競爭秩序的裂變,沒有及時做出「積極主動」突破和改變,反而陷入一輪「墨守陳規」的自我滿足之中。
無論是方太、老闆、華帝,還是海爾、美的、博世西門子,或者A.O.史密斯、林內等企業,在廚電行業未來的發展,未來的唯一出路或者説機會,就是來自於「用户的深度及持續洞察」,以及「全鏈路、全科技、全體系」聚焦用户重構能力和水平,真正打造「叫好又叫座」的廚電產品、廚房烹飪解決方案。
在這一過程中,有五個注意:一是,當前AI技術、數字化全鏈路等,只能作為工具而不是能力,要讓技術工具服務企業的各項經營變革。二是,一切變革的核心,都是要解決用户的需求,創造用户的驚喜,最終引導用户生活方式的裂變。
三是,不能只滿足於一部分用户的需求滿足,而是要考慮全階層用户的需求,真正拿科技惠民而是愚民。四是,無論是高端、高品質,還是低端、高性價比、高質價比,都要精準觸達,實現供需精準對接;五是,不能滿足於眼前的市場領先或搶跑,而是要面向未來3年、5年等更長時間的突破,從家用、商用到特殊領域,從國內向海外等全球化落子。
敢於想象,更要敢闖敢干,不能滿足並停留地過去幾年的成功經驗和模式,廚電企業一定要持續瞄準未來的突破和探索,一切爲了用户去改變!
聲明:家電圈所有原創文章,未經授權一律嚴禁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