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煤炭航母」中國神華:將重構火電盈利模式

2025-10-31 08:36

(來源:火電之聲)

     交出三季報后的首個交易日10月27日,「煤炭航母」中國神華(601088.SH)收於42.69元/股,漲0.45%。

      公司此前披露的業績顯示,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2131.51億元,同比下降16.6 %;歸母淨利潤390.52億元,同比下降10.0%。

      中國神華以其煤電路港航化的縱向一體化經營模式為驕傲,其中煤炭板塊與火力發電板塊都是公司重要的利潤貢獻支柱。今年公司煤炭、電力的售價與銷售量均有所下降,導致煤炭銷售與售電收入下滑。

      電力市場化改革持續深化,以及全國統一碳市場的擴容,也讓參與其中的發電企業面臨持續的挑戰。能源結構綠色低碳的未來對於火電企業而言意味着更迫切的轉型壓力。

      在10月27日召開的業績説明會上,中國神華高管表示,煤炭消費在達峰以后,將較長時間維持高位水平。至於發電業務,未來火電盈利模式重構,公司將提高火電項目容量電費和輔助收入佔比。

      低煤價周期下開展成本管控,高管稱煤炭消費仍將較長時間維持高位水平

      有「煤炭航母」之稱的中國神華煤炭保有資源量超過400億噸,公司採用煤炭、發電、鐵路、港口、航運、煤化工一體化經營模式,主要運營模式為煤炭生產→煤炭運輸(鐵路、港口、航運)→煤炭轉化(發電及煤化工),各部分之間存在業務往來。

      煤炭板塊是中國神華最主要的利潤來源,歷年的利潤佔比基本在六成以上。今年前三季度,中國神華煤炭銷售量合計3.165億噸,其中通過集團銷售的煤炭為3.044億噸,這部分煤炭的不含税平均價格為496元/噸,較上年同期的579元/噸相比降幅達到14.3%。

      今年上半年煤價一度承壓明顯,秦皇島港5500大卡動力煤成交均價同比下降超過20%。不過進入夏季用電高峰之后,隨着需求回升,煤價再度反彈。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0月中旬全國各煤種價格以漲為主。

      煤炭收入下降的同時,中國神華該項業務的成本也同比下降,自產煤單位生產成本同比下降7.5%,原材料、燃料及動力成本和安全生產費、維簡費等項目均實現下降。抵消之后,最終公司煤炭板塊毛利率為30.5%,較去年同期上升1.1個百分點。

      展望四季度的煤炭業務表現,公司表示,當前煤炭市場供需情況基本穩定,煤炭價格穩中有升,受經濟運行、供需形勢、氣候變化和進口情況等多重因素影響,價格走勢存在一定不確定性,不過也同時提到受結算周期等因素影響,通常四季度公司成本費用水平高於前三季度。

      中國神華總會計師、董事會祕書宋靜剛表示,公司今年各業務板塊開展降本增效專項行動,將按照增幅不高於6%的目標管控噸煤生產成本,力爭實際成本管控效果好於年度目標。

      中國神華獨立非執行董事陳漢文在業績會上表示,煤炭仍然是我國的重要能源,煤電仍然提供了我國超過50%的發電量。按照我國能源政策,在構建新型能源體系的過程中,依然要遵循「先立后破」的原則。按照專業機構預測,煤炭消費在達峰以后,將較長時間維持高位水平。因此,目前公司運營不存在因行業政策(如碳排放限制)或市場競爭導致的重大風險。

      三季度發電板塊利潤大增,火電盈利模式將迎重構

      發電業務是中國神華利潤貢獻佔比在15%左右的另一大主要業務。截至三季度末,中國神華對外商業運營的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48681兆瓦,其中燃煤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45384兆瓦,佔公司總裝機容量的93.2%,此外另有少部分燃氣發電、水電與光伏發電裝機。

      今年前三季度,中國神華發電板塊實現利潤總額101.42億元,同比增長20.4%。其中三季度實現利潤總額50.55億元,同比增長58.3%,環比二季度增長105.3%。據公司介紹,發電業務利潤增長受益於燃煤成本下降,以及售電量環比增長等因素。

      雖然中國神華發電業務盈利增長,但公司發電量同比降幅大於行業。今年前三季度全國規模以上電廠火力發電量同比下降1.2%,中國神華發電量同比下降5.4%。中國神華副總經理李志明就此解釋稱,除了行業因素外,公司電廠所處的廣西、山東、河北、福建等省份火電發電量同比降幅明顯,此外去年三季度公司四川、重慶等區域發電情況較好,導致基數較高。

      李志明在27日的業績會上提到,今年大部分省份電力中長期合約簽約價格同比下降,再加上新能源全面參與市場競價,公司電廠所在的大部分區域電力市場競爭加劇。未來,火電盈利模式重構,電量電費佔比將進一步下降,容量電費+輔助服務將是重要盈利來源。

      據李志明介紹,下一步公司將加強火電項目投資管控,實施三改聯動,強化電力營銷,提高火電項目容量電費和輔助收入佔比,實現火電板塊差異化、高質量發展。同時公司積極與地方政府和相關企業對接,已取得位於礦區、電廠所在地的多個新能源項目的開發資源。截至2025年9月末,公司已規劃、在建、投運新能源項目合計裝機約345.87萬千瓦。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