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31 21:02
本文來源:時代財經 作者:賀晴
10月底,多家A股上市車企陸續發佈2025年第三季度財報。在汽車行業總量增長與結構分化中,不同車企業績情況也呈現反差。
前三季度,A股上市車企中,營收破5000億元的車企僅有比亞迪一家。比亞迪營收達5662.7億元,同比增長13%,再創同期新高;其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下稱「淨利潤」)233.3億元,相當於每天賺超8500萬元。
上汽集團前三季度營業總收入4689.9億元,同比增長8.95%;淨利潤81億元,同比增長17.28%。錄得營收、利潤雙雙增長的還有賽力斯,營收1105.3億元,同比上升3.7%;淨利潤53.12億元,同比上升31.6%。
但受到國內汽車行業競爭激烈等因素影響,前三季度,廣汽集團營收、利潤雙雙下滑;長城汽車、長安汽車則增收不增利。
根據乘聯會祕書長崔東樹披露的數據,今年1-9月汽車行業利潤率4.5%,相對於下游工業企業利潤率6%的平均水平,汽車行業仍偏低。
今年7月,多部門聯合約談國內部分頭部車企,要求避免惡性內卷和競爭。如何遏制非理性競爭,穩定價格體系,提高產品附加值,從而提升整體盈利能力仍然是車企今年面對的共同考題。

車企盈利分化
翻開國內主要A股上市車企的三季報,各家業績表現分化,有人「歡喜」有人「愁」。
比亞迪實現營收與銷量的領跑。今年前三季度,比亞迪營收達5662.7億元,同比增長13%。營收創同期新高背后,比亞迪前9個月賣出326萬輛車,同比增長19%。
不過,比亞迪利潤出現下滑,前三季度淨利潤同比下滑7.55%至233.3億元;第三季度淨利潤更是同比下降三成,錄得78.2億元。
比亞迪方面暫未回覆淨利潤下滑的原因,但根據財報,比亞迪前三季度研發費用437.5億元,同比大增31%。
營收規模第二的是上汽集團。今年前三季度,上汽集團實現營業總收入4689.9億元,同比增長8.95%,淨利潤81億元,同比增長17.3%。具體來看,其第三季度淨利潤同比大漲644.9%至20.8億元。
賽力斯前三季度也實現營收、利潤雙增,其營業收入為1105.3億元,同比上升3.7%;淨利潤為53.1億元,同比上升31.6%。
然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也有車企增收不增利或由盈轉虧。
今年前三季度,長城汽車營收1535.82 億元,同比增長7.96%;淨利潤86.35 億元,同比下滑16.97%。第三季度,長城汽車淨利潤同比下滑三成至22.98億元。
銀河證券稱,長城汽車Q3利潤短期承壓,但規模效應驅動期間費用率繼續優化。
長安汽車方面,前三季度累計營業收入1149.27億元,同比增長3.58%;淨利潤30.55億元,同比下滑14.66%;扣非歸母淨利潤則達20.18 億元,同比增長 20.08%。
華西證券在研報中指出,長安汽車主營業務盈利能力改善。歸母淨利潤下滑主要受非經常性損益項目影響,如政府補助減少等;以及支持新能源銷量提升及新品推廣帶來的前三季度銷售費用同比增長 56.26%。
廣汽集團前三季度營收同比下滑10.49%至662.72億元;淨虧損43.12億元,而上年同期淨利潤1.2億元。
廣汽集團在三季報中解釋,業績變動主要是受國內汽車行業競爭激烈、以及需求結構快速升級導致汽車銷量與盈利下滑以及上年同期如祺出行港股上市估值溢價,利潤總額同比減少等綜合所致。
崔東樹稱:「結合前幾年的利潤率下行趨勢看,近期汽車行業利潤下滑幅度仍較大,由於政策加持下的新能源價格優勢明顯,主流車企盈利壓力仍將急劇增大。但隨着國家反內卷工作持續推進,對改善行業利潤的促進效果也有所體現。」
尋找多維增長路徑
對於尚處在虧損狀態或利潤下滑的車企而言,積極加速轉型、尋求多維增長路徑改善盈利已經刻不容緩。
「每天都要進步,每天都要創新。廣汽確實進入了‘戰時狀態’。」10月20日,廣汽集團董事長、總經理馮興亞在央視《對話》欄目中表示。
番禺行動啟動后,廣汽集團業績環比有所改善,其銷量和營收已連續兩個季度實現環比正增長。
9月,廣汽集團與華為聯合打造的「啟境」官宣成立。10月21日,馮興亞在個人社交平臺透露,前段時間拜訪任正非,對方提議取一個更年輕、更科技的名字。
據悉,華為方面已有幾百人長期在「啟境」駐場。「啟境」品牌首款產品,將於2026年中上市,並全棧搭載華為乾崑智能解決方案。
長安汽車則全力推進新能源「香格里拉」計劃,打造阿維塔、深藍汽車、長安啟源三大新能源品牌。今年1-9月,實現全球新能源銷量 72.4萬輛,同比增長59.7%。
上汽集團通過全面深化改革,對自主品牌乘用車、商用車業務實施一體化管理,提高市場響應速度等,驅動「自主品牌、新能源、海外市場」三駕「新馬車」跑出加速度。
海外市場方面,1-9月,上汽海外市場累計銷售76.5萬輛,同比增長3.5%;其中新能源汽車在海外的銷量達到21.5萬輛,同比增長69.7%;上汽MG在歐洲市場終端交付超過22萬輛,保持兩位數增長。
比亞迪海外市場表現尤為亮眼,前三季度銷量達70.2萬輛,同比暴漲132%,已經遠超2024年全年海外銷量總和,目前產品已覆蓋全球117個國家和地區。
10月9日,比亞迪第1400萬輛新能源汽車在巴西工廠下線。此外,比亞迪全球首發為日本市場量身定製的K-EV BYD RACCO,並同步推出「純電+混動」雙線策略,正式引入其在日本市場的首款插電式混動車型海獅06DM-i,加速拓展日本市場車型佈局。
海外市場逐漸成為車企穩定的增長點。長城汽車9月海外銷量首次突破5萬輛大關,達到50269輛。2025年前三季度,長城汽車海外累計銷售33.42萬輛。
與此同時,針對人形機器人、飛行汽車等新興產業,車企也競相入局。如長安汽車聯合頭部合作伙伴共同研發人形機器人,突破機器人「大腦」「能源」「驅動」等核心技術。飛行汽車領域,長安汽車則計劃2030年推出航線飛行汽車產品,實現商業化運營。
打造新能源新品牌、孵化爆款車型、掘金海外市場、搶灘新興產業……越來越多車企正在打破傳統,擁抱新趨勢。三季度財報揭示的不僅是業績分化,更是對技術、全球化與組織能力的考驗。在行業洗牌深水區,唯有持續創新者方能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