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比亞迪變速:季度營收三年首降,日均研發投入1.6億

2025-10-31 20:04

在連續狂奔幾個季度后,比亞迪有了新節奏變化。

最新披露的三季度財報里,比亞迪的增速進入「緩衝」:

前三季度銷售326萬輛,穩居全國第一,全年目標已完成超七成;三個季度總營收5662.7億元,創歷史新高,平均日入20億元。

但第三季度銷量、營收,卻是三年來首次下滑,同期淨利潤78.23億元,也同比縮水三成。

核心原因還是技術周期里的研發投入。

當然,增長同比下降,市場只看外表,所以股價下滑2.3%:

可真正要了解比亞迪的全面基本盤,還是要穿過表面數據,挖得更深。

賣得越多,賺得越少?

從整體銷量來看,比亞迪的漲勢依然很猛。

今年前9個月,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為326萬輛,同比增長18.64%,依然位居國內第一。

不過第三季度銷量為111.4萬輛,同比下滑1.85%,三年來首次出現單季下滑。

比亞迪官方也「謹慎地」首次公開今年的銷量目標——460萬輛。截至9月末,目標已完成70.87%,還有134萬輛的KPI要衝。

如果要達標,接下來三個月平均每月需交付44.66萬輛車,按照去年第四季度的交付量看,並非難以實現。

再看乘用車交付結構,前三季度純電車型累計銷量為160.6萬輛,同比大漲37.3%,佔總銷量的49.3%,純電交付量已經連續四個季度超過了特斯拉。

對應到營收指標上,其增長曲線基本也和銷量保持同步。

今年前三季度,比亞迪總營收為5662.7億元,同比增長13%,創同期歷史新高,平均下來大約每天能入賬20億元

其中第三季度營收為1949.85億元,同比減少3.05%,也是三年首次下滑,環比下降2.9%。

利潤層面,公司前9個月的歸母淨利潤為233.3億元,同比下滑7.55%。

第三季度的歸母淨利潤為78.23億元,連續兩個季度下滑,較去年同期降低32.6%,這其實和上半年大部分車企利潤下滑的趨勢保持一致。

不過即便下滑,比亞迪依然是國內最賺錢的車企之一。粗略估算,平均下來約每天淨賺8546萬元。

最后再看現金和資產層面,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408.45億;截至今年9月末,比亞迪的現金及等價物余額還有11175億元。

截至三季度末,公司的總資產為9019.25億,總負債為6435.27億;資產負債率約71.35%,用車企上半年數據對比,處於中間偏低水平。

應付賬款及應付票據金額為2250.15億,同比下降了6.4%。結合充足的現金流來看,可能是主動優化了付款。

整體上,比亞迪的前三個季度依然很猛,但在Q3進入了增長「緩衝」——賣得越多,反而賺得越少了。

進入緩衝帶,比亞迪該怎麼加速?

為啥會這樣?其實比亞迪賺得多,花得更多。特別是對於研發的投入,下的血本也足夠多。

第三季度,比亞迪的研發費用為141.52億元,同比增長3.31%。

作為對比,2024年研發投入車企里第三高的上汽(第二是小米集團),一年的研發費用是176.5億元;排在第四和第五的蔚來和理想,去年研發費用分別是130.4億元和110.7億元。

而比亞迪今年三個季度的累計研發費用達437.5億元,同比大漲31%,平均下來每天花1.6億元,也是遠超其他車企穩居第一。

並且,在過去的11個季度中,有10個季度比亞迪的研發費用超過了淨利潤

捨得砸錢研發,對應的是比亞迪今年層出不窮的技術推出:

電動化方面,有集成兆瓦級閃充、3萬轉高性能電機和全域千伏高壓架構的超級e平臺;還有第五代DM技術,把虧電油耗降到了2.4-2.6L/100km等等。

智能化方面,喊出「智駕平權」以來,比亞迪接連推出」天神之眼」輔助駕駛系統、DiLink智能網聯繫統、智電融合的璇璣架構……到9月,比亞迪已將輔助駕駛滲透率提高到了91.3%

而高研發砸出來的新技術、新產品,短期看是擠佔利潤空間,長期看卻是公司保障定價權的根本。而這種投入為盈利能力帶來的回報,也可以在財報中有所感知:

第三季度,比亞迪的綜合毛利率為17.6%,環比上漲了1.3個百分點,意味着利潤壓力正在緩解。

但需要承認的是,比亞迪的增速確實有所下滑,短期內談不上輕松。

所以外界可以感知到的是,比亞迪在三季度短暫緩行后,又在第四季度發起猛攻。僅僅是10月份,就有至少7款車型密集上市。

比如10月23日三箭齊發,連發2026款比亞迪宋L、宋Pro、秦L三款DM-i車型;就在發佈財報前,纔剛發佈了騰勢品牌新車騰勢N8L

另外,比亞迪又在基本盤之上,找到了兩條還有更多發展空間的路徑,一個是高端化,一個是海外市場,都在這一季度的財報中看到了成效:

方程豹、騰勢、仰望三大高端品牌,今年前三季度合計銷量達22.3萬輛,同比增長83.5%,佔總銷量比例提升至6.8%。

而出海方面,今年前三季度,比亞迪海外銷量達69.71萬輛,同比暴漲136%,為比亞迪總銷量貢獻了21.38%。

One More Thing

在海外大殺四方的比亞迪,還殺進了東京車展,成為唯一正式參展的「中國面孔」。

畢竟,比亞迪現在是全球銷量前四的車企,對比日系車企,已經超越本田、鈴木和日產,僅次於豐田(數據來源:易車榜)。

和比亞迪一起來的,還有其專門為日本市場量身打造的K-EV BYD RACCO,翻譯過來就是「海獺」。

外觀是日本市場偏愛的方盒子小車風格,雙側側滑門設計,預計搭載20kWh電池組,WLTC工況續航里程180km,支持100kW充電功率。

另外,比亞迪還引入了海獅06DM-i,這是公司在日本推出的首款插混車型。

進入日本20年,看樣子比亞迪這次誓要大開日本市場大門。用網友的話來説就是,「給日本市場一點小小的震撼」。

至於能不能如願……直接看發佈會現場,比亞迪展臺,已經被圍得里三層外三層了。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智能車參考」,作者:傑西卡 ,36氪經授權發佈。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