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31 19:34
2025年一季度金融黑灰產市場規模突破2800 億元、「徵信洗白」等黑灰產信息在互聯網平臺大量滋生……黑灰產亂象持續蔓延。
如何有效防範和治理金融黑灰產?這需要金融監管部門、金融機構、行業組織以及司法機關等各單位的合力共治。
9月5日,2025智博會開幕式當天,在由重慶市互聯網界聯合會、打擊金融領域黑產聯盟(AIF聯盟)、消費金融服務聯盟主辦,馬上消費承辦的金融安全生態創新發展研討會上,來自政府監管單位和產學研單位代表,就黑灰產洞察與治理創新實踐等議題展開了深入探討與交流。
重慶市委網信辦主任、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兼)吳勇軍在致辭中表示,金融安全從傳統意義上的資金安全、交易安全,擴展至數據安全、系統安全和生態安全,建議推動構建網絡金融風險防範化解機制、多部門持續深化網絡空間法治建設,構建開放、包容、可持續的金融安全生態共治格局。
重慶市委金融工委專職副書記金勇傑在致辭中亦表示,重慶正在建設全國消費金融的集聚地,也在努力構建消費金融市場體系,規模優勢持續鞏固。現階段金融黑灰產等亂象仍是消費金融行業發展需要共同抵禦的頑疾,其隱蔽性、鏈條化特徵也日益凸顯,嚴重擾亂金融秩序。對此,他提出了三點倡議:進一步強化協同共治、進一步聚焦科技共贏、做清靜金融的構建者。
重慶市通報中心相關領導在致辭中指出,金融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網絡安全則是金融安全的「數字護城河」。隨着金融數字化轉型加速, 網絡攻擊手段更趨隱蔽化、智能化,數據泄露風險向「雲端」延伸,供應鏈安全、API接口安全等新挑戰不斷涌現。他期望與各方一道,以「制度保障」夯實安全底座、以「技術賦能」強化數據防護、以「協同聯動」織密防護網絡,共同構建「技術先進、管理科學、協同高效」的金融安全生態。
金融黑灰產猖獗 探索破解治理困局
近兩年,金融行業在數字化浪潮中飛速發展,卻也面臨着金融黑灰產帶來的嚴峻挑戰。馬上消費研究院、西南政法大學聯合發佈的《中國金融黑灰產治理研究報告(2025)》顯示,金融黑灰產市場規模持續攀升,2025年一季度突破2800億元,較2023年增長了約40%。此外,2024年中國黑灰產從業人員估算超800萬人。
對此,重慶市互聯網界聯合會常務副主席謝紅華在演講中指出,從獲客端依賴平臺導流到傳播端依託平臺擴散,再到交易端藉助平臺隱蔽操作,金融黑灰產在不少互聯網平臺氾濫,互聯網平臺必須成為治理的「關鍵一環」。
「面對複雜形勢,金融安全治理已進入‘深水區’,單靠某一部門的‘單兵作戰’已難以奏效。我們需要構建‘網信管平臺、金融管機構、公安管犯罪、多方協同’的綜合治理體系。聯合會將從行業規範與標準制定等四個方面發力,讓治理更有力。聯合會將從行業規範與標準制定、行業自律與監督等四個方面重點發力,共同織密金融安全防護網。」謝紅華表示。
西南政法大學金融法治研究院院長王煜宇針對性點出,受金融業內部監管標準差異大、法律法規層面的滯后性、跨區域執法難、消費者對金融知識和非法代理維權風險的認知不足等因素制約,金融黑灰產治理存在監管困境。舉例來看,現行法規滯后於犯罪迭代,缺乏對金融黑灰產明確的法律定性,法律適用存在空白。
因此,王煜宇建議,可從技術探索與機制匹配、治理生態優化等方面着手,構建長效治理機制。「我們要變原有的以機構、行業為主的金融監管,而走向以信息和認知為對象的金融監管。在解決治理主體多元協同、技術多元共享、法治治理問題的基礎上,再展開全面的、徹底的、基於長遠未來的探索和實踐。」王煜宇表示。
加大打擊力度 圍剿金融黑灰產亮新招
為遏制金融「黑灰產」蔓延態勢,金融機構與平臺亦在深度應用AI、大數據等技術,加強風險防控和打擊力度。
騰訊公司公共事務部總經理高大為圍繞黑產治理新範式做了分享。為解決數據巨量化、產品多元化、鏈條更加複雜等反詐治理中的難題和挑戰,騰訊以混元大模型為技術底座,將AI深度集成至全線產品反詐體系,騰訊客服聯合多個團隊推出了「AI反詐助手」。團隊通過深入分析海量真實案例,提煉常見詐騙套路的典型特徵及人工成功勸阻的關鍵要素,以此訓練AI模型,提供專業精準且有温度的反詐服務。
在此基礎上,騰訊打造產品技術防禦圈、用户防範教育圈、行業協同共治圈,開展黑產治理生態共建。比如,騰訊雲天御覆蓋金融業務全流程治理詐騙,AI模型可隨詐騙黑產自適應進化,提高對詐騙的識別和攔截能力。未來,騰訊將發揮技術、平臺、生態的能力,進一步加強協同治理,攜手各方構建 「技術可預警、行業可聯防、全民可參與」的反詐新生態。
平臺金融既是金融消費者最集中的「場所」之一,也是治理鏈條中的關鍵環節。美團金融服務平臺安全負責人薛祥飛結合金服業務,對反催收、仿冒APP、電詐洗錢等高發黑灰產場景進行了重點介紹,分享了打擊黑灰產風險的舉措和處置案例。
以反催收為例,結合虛構事實「停催」、模版式投訴、惡意索賠等特徵,以及「反催收」組織越來越專業化的趨勢,美團金融通過內部反催收黑產打擊機制建設、警企合作、行業聯合等舉措,與各方聯動治理、有效共治。
馬上消費場景創新實驗室負責人戢彬詳細分享了金融黑灰產識別打擊創新實踐。針對被動「挨黑」、識別手段單一、打擊手段有限等治理挑戰,馬上消費從源頭監測、全維洞察、協同打擊等方向開展創新實踐,打造了天星信息平臺、星辰反詐系統等能力平臺,建立起立體式全鏈條AI欺詐治理體系。
比如,通過建立行業內黑灰產信息共享與聯防聯控機制,目前已識別出與黑灰產關聯的可疑賬號超10萬個,黑聲紋超50萬個,黑名單庫里日均新增疑似黑灰產賬號超200個,累計協助各地警方受理非法代理維權案件554起。星辰反詐系統實現了預警時時推送、複雜網絡場景對抗、風險指令分級處置、受害人羣多維度評分反饋等功能。
天星洞察系統發佈 行業協同再升級
面對黑灰產技術手段不斷升級的情況,活動現場,中關村科金總裁喻友平、AIF聯盟理事長白恆斌、馬上消費場景創新實驗室負責人戢彬聯合發佈了一站式智能決策平臺——天星洞察系統,通過建立「輿情監控-智能化識別和預警-多方協同治理」的全鏈條聯動機制,覆蓋事前預警、事中攔截、事后處置三個關鍵階段,將有望形成一個多維度、系統化的風險防控網絡,助力從源頭治理金融黑灰產。
具體來看,應用圖片偽造檢測、語料分析、客户投訴挖掘、輿情監控等技術手段,該系統能對黑灰產信息進行更精準的自動攔截和風險預警。通過反詐彈窗、智能外呼、短信等反詐提醒,可實現風險分級處置。
在加強「科技反制」的同時,金融行業協同治理步伐也正在提速。會上,重慶市互聯網界聯合會主席王茵宣讀了《關於共同開展涉金融黑灰產內容治理的聯合倡議書》,與會各方共同啟動倡議,推動行業在嚴守合規準則、深化協同聯動、強化技術賦能、開展精準教育、完善舉報機制等方面的協作。
研討會圓桌環節,上海市公安局長寧分局刑偵支隊副支隊長方倢、西南政法大學金融法治研究院院長王煜宇,以及小紅書安全調查總監顏開、京東科技智能風險資產保全部副總經理龐艦、美團金融服務平臺安全負責人薛祥飛圍繞「破壁與共治:構建金融安全聯合防禦體」這一主題開展深入討論交流,為打造更加健康、公平、有序的金融安全生態環境建言獻策。
值得一提的是,AIF聯盟作為首個面向金融黑灰產治理的行業內共享互動組織,打造了協同共治的新樣本。截至目前,聯盟成員已突破161家,通過迭代升級AIF系統平臺——愛馬平臺、開展學術機構共建、與多地公安機關建立常態化合作機制等方式,逐步形成立體共治網絡。
根據AIF聯盟最新的治理數據,截至2025年9月,愛馬平臺累計導入超過17萬條黑灰產數據,聯盟已協助警方受理非法代理維權案件757起,採取刑事強制、行政處罰措施704人
基於此,據AIF聯盟理事長白恆斌介紹,聯盟將推動建立「信息共享、風險共擔、技術共用」的協作機制,並持續開展「金融安全三進活動」(進社區、進校園、進企業),協同發力剷除金融黑灰產滋生土壤。比如,2025年,AIF聯盟將推動制定團體標準——《網絡金融黑灰產識別標準》;2026年,推出「金融安全體驗館」,用VR技術模擬「非法集資」、「數據泄露」等場景,進一步提升公眾防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