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31 16:00
(來源:何支濤)
— 01 —
歐賽斯過去説「點、線、面、體」有三大層次:
01
「點、線、面、體」第一個層次是認知
點是零維,即點狀思維;線是一維,即線性思維;體是三維,即體系思維 ;體是三維即體系思維。
02
「點、線、面、體「的第二個層次是企業成長
創業階段是從0到1,其根本找到業務破局點,先活下來,是點。
快速成長階段是從1到10,其根本是要在一個業務領域做到領先,是線。
體系化擴張階段是從10到100,要在覈心競爭力支撐下從一個業務領域進入多個業務領域,是面。
生態化成熟階段是從100到1000,要圍繞着企業在行業中獨特的生態位構建一整個生態系統,是體。
03
「點、線、面、體的第三個層次是品牌
品牌是一個點、線、面、體構成的超級引擎化體系,其中:
點
指商業戰略破局點:
企業要從行業、競爭、客户、自身四大維度尋找最大的戰略機會點,即企業的戰略破局點,這個戰略破局點總藴藏着企業最大的戰略增長機會及戰略競爭機會。
線
包含「符」和「咒」雙線:
點確定了,就要在戰略破局點之上打造品牌戰略記憶系統,部署「符咒雙線」。「符咒」雙線的背后是品牌的視覺霸權與語言霸權,構建起品牌核心表現,建立品牌視覺領導力和語言領導力,交織成為品牌所有的表現。
符:視覺符號系統,如戰略色彩、戰略符號、戰略IP、戰略紋樣、戰略KV系統等,將品牌氣質轉化為可識別的視覺語言;
咒:語言體系,包括品牌名、戰略口號、體系話語等,形成統一傳播口徑。
面
包含了360°品牌領導力模型及360°品牌觸點。
品牌戰略定位以后,它就有了一個靈魂,有靈魂還要填充品牌的血肉,讓它成為一個有血肉的「人」,然后佈署所有品牌的觸點。
填充血肉怎麼填充?
用的是歐賽斯超級品牌360°領導力模型。
360°領導力模型打造的目的是綱舉目張,即一引其綱,萬目皆張。
360°模型構建完以后,要在所有的品牌觸點上,向消費者傳遞一致化的品牌信息,構建一致化的品牌體驗,就要部署品牌360°觸點。。
體
即運營配稱。
把品牌貫徹到經營系統里,建立一組獨一無二的經營活動。
獨一無二的經營活動構建起來以后,就建立了競爭優勢,競爭優勢可以持續不斷地積累,就能構建競爭壁壘。
企業唯有建立一種長期可保持的差異化時,才能戰勝競爭對手。他必須向客户交付更大的價值,或以更低的成本,創造相當的價值或兩者間距。
在品牌定位確立后,各個運營要素就有了基準。品牌信息、產品、價格、渠道、傳播等都要圍繞定位展開,從而將「邏輯可能性」轉化為「現實可能性」。
— 02 —
以下內容引子於來自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的文章《戰略的「上帝視角」:梁寧「點線面體」理論的深度應用與推演》。
梁寧老師在她的課程中,提出了一個讓無數「努力奮鬥」的職場人瞬間破防的殘酷現實:「你再努力也只是一個點,工資只是一個點的努力成果。但騰訊股票與北上廣房子的收益,是點附着在了快速崛起的經濟體上線性周期的收益。」
這句話,像一把鋒利的手術刀,無情地剖開了一個我們都隱約感知到,卻不願承認的真相:在一個動態變化的系統中,個體努力(點)的回報率,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所處的宏觀結構(線、面、體)的勢能所決定的。
梁寧老師的「點線面體」理論是一個極其簡潔、卻又擁有驚人解釋力的「戰略思維框架」。它為我們提供了一個「上帝視角」,讓我們得以從日常瑣碎的「點狀競爭」中抽離出來,去看見那些真正決定我們命運的、宏大的、結構性的力量。
這篇文章,將是對「點線面體」理論的一次極限級深度挖掘。我們將首先對其進行再定義,理解其超越商業範疇的普適性;然后,我們將用它作為「手術刀」,重寫幾場經典的商業戰史,看清戰爭勝負的真正手;接着,我們會將其工具化,為你構建一個可實際操作的「戰略四維羅盤」;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我們將探討如何將這個宏大的理論,應用於我們每一個普通人的、具體的、人生的重大抉擇之中。
這是一次認知上的「升維」之旅。準備好,我們將一起學習,如何不再只做一個努力的「點」,而是成為一個懂得「順勢而為」的智者。
第一章:「點線面體」的再定義——超越商業,理解世界的基本構成
梁寧老師最初提出的「點線面體」,是一個用於戰略判斷的框架。爲了更深刻地理解和應用它,我們有必要對其進行一次「哲學化」的再定義,揭示其背后所對應的、構成我們世界的基本維度。
點(Point):個體與行動
定義:點,是系統中最基礎、最微觀的存在單元。它可以是你,可以是你的產品,可以是你的一個功能,也可以是你此刻正在做出的一個決策。
本質:點的本質,是「個體能力」與「單一行動」。它代表了你能掌控的、屬於你自身的一切。你的技能、你的意志、你的努力、你的時間投入,都發生在「點」的層面。
特徵:點是具體的、可感的、當下的。我們絕大多數的日常感知和情緒,都聚焦於「點」的得失成敗。
侷限:一個孤立的點,是無力的。它的能量,取決於它自身的質量和動能,但這種能量的增長,是線性的、有上限的。
線(Line):趨勢與周期
定義:線,是點在時間維度上的運動軌跡。它可以是產業的生命周期、技術的演進路線、用户的成長路徑,也可以是你個人職業生涯的發展曲線。
本質:線的本質,是「時間與趨勢」。它揭示了事物並非靜止,而是在一個有方向、有節奏的動態過程中演變。
特徵:線具有「方向性」和「周期性」。它有起點、有上升期、有平臺期、有衰退期。理解一條「線」,就是要理解它當前處於哪個階段,以及下一個拐點將在何時出現。
機會與風險:附着在一條上升的「線」上,一個普通的「點」也能獲得巨大的加速度。反之,固守在一條下降的「線」上,再努力的「點」,也難逃被時代拋棄的命運。
面(Plane):結構與連接
定義:面,是由無數相互連接的點和線所構成的「生態系統」。它可以是一個平臺(如微信、淘寶)、一個供應鏈網絡、一個流量窪地、一個行業標準。
本質:面的本質,是「結構與連接」。它定義了系統內各個「點」之間資源交換、信息流動和權力分配的規則。
特徵:「面」具有「網絡效應」和「賦能」/「收割」的雙重屬性。一個強大的「面」,能為附着其上的「點」提供巨大的流量、信任和基礎設施支持(賦能);同時,它也通過制定規則,從這些「點」的交易中抽取利潤(收割)。
戰略價值:對於一個「點」來説,選擇附着於哪個「面」,往往比提升自身的「點狀能力」更為重要。而有能力「做面」的玩家,則是在進行更高維度的競爭。
體(Body):環境與基礎設施
定義:體,是承載着所有面、線、點的宏觀環境。它可以是國家的經濟周期、人口結構、文化思潮、政治格局,也可以是底層的技術基礎設施(如5G網絡、雲計算)。
本質:「體」的本質,是「宏觀環境與基礎設施」。它為系統內的一切活動,提供了最底層的、不容置疑的「初始條件」和「物理定律」。
特徵:「體」的變化,通常是緩慢的、根本性的、不可逆的。它像地殼板塊的運動,一旦發生,將重塑其上的一切「面」、「線」、「點」的生態。
終極勢能:能夠預判和利用「體」的變化,是最高階的戰略能力。這種機會,往往被稱為「時代紅利」。
通過這番再定義,我們看到,「點線面體」不僅是一個商業分析工具,它更是一套認知世界的「四維座標系」。它要求我們將任何一個孤立的事件(點),都放回到它的「時間軸」(線)、「結構網」(面)和「大環境」(體)中去進行審視。擁有了這種「升維」的視角,我們才能開始看懂商業世界那些真正重要的遊戲規則。
— 03 —
「點線面體」 的工具化落地 —— 構建可執行的戰略四維羅盤
當我們理解了 「點線面體」 的哲學內涵與商業邏輯后,更重要的是將其轉化為可落地的行動工具。結合歐賽斯服務企業的實戰經驗與梁寧老師理論的普適性,我們可構建 「戰略四維羅盤」,從 「企業經營」 與 「個人成長」 兩個維度,讓 「點線面體」 從 「認知框架」 變為 「決策指南」。以下將以華為為貫穿案例,拆解 「點線面體」 在企業不同發展階段的應用邏輯。
01
企業實戰:以華為為例,
用 「四維羅盤」 錨定增長路徑
華為從 1987 年成立至今的發展歷程,堪稱 「點線面體」 戰略落地的教科書級案例。其每一次關鍵突破,都是精準匹配 「點線面體」 勢能的結果,完美避開了 「錯位發展」 的陷阱。
(一)創業期(0-1,1987-1995):聚焦 「點」 的破局,錨定 「線」 的萌芽
創業期的華為,核心目標是 「在通信市場活下來」,此時以 「點」 的精準切入為核心,同時錨定 「通信國產化」 這條萌芽線。
點的動作:從 「行業、競爭、客户、自身」 四維鎖定戰略破局點。1980 年代,國內通信設備市場被愛立信、西門子等外資品牌壟斷,價格高且服務響應慢。華為抓住 「國內中小企業、鄉鎮電信局對高性價比通信設備的需求」 這一空白,以 「低價 + 快速服務」 為核心,推出首款產品 「HJD48 型程控交換機」—— 這款針對國內市場的小容量交換機,解決了 「外資設備價格昂貴、售后滯后」 的痛點,成為華為的破局點。1992 年,該產品年銷售額突破 1 億元,讓華為在通信市場站穩腳跟。
線的判斷:用 「三看原則」 驗證 「通信國產化」 的上升趨勢 —— 看政策(國家推動 「通信基礎設施自主可控」,減少對外依賴)、看技術(國內電子元器件技術逐步成熟,降低設備生產成本)、看用户(國內電信運營商對 「本土化服務」 的需求迫切)。確認這條線的成長性后,華為集中所有資源打磨 「程控交換機」 的產品力,避免過早涉足無線通信等領域,確保 「點」 的突破力度。
避坑提醒:此階段華為拒絕了 「多元化」 誘惑,未跟風進入當時火熱的房地產、貿易領域,始終聚焦 「通信設備」 這一個點,這種 「單點突破」 策略,是創業期企業的核心生存法則。
(二)成長期(1-10,1996-2004):強化 「線」 的領先,綁定 「面」 的生態
成長期的華為,核心目標是 「成為國內通信設備領先者」,需在 「程控交換機」 破局點的基礎上,強化 「有線通信設備」 的品類線優勢,再綁定 「國內電信運營商」 的生態面。
線的動作:將 「點」 的優勢延伸為 「線」 的壁壘。在程控交換機站穩腳跟后,華為圍繞 「有線通信」 這條線,橫向拓展產品品類(如接入網、光傳輸設備),縱向深化技術能力(自主研發芯片,降低對國外元器件的依賴)。1998 年,華為推出的 SDH 光傳輸設備,性能接近外資品牌,但價格低 30%,迅速搶佔國內市場份額;2000 年,華為在國內固定通信設備市場的佔有率突破 30%,超越愛立信、西門子,成為國內有線通信領域的龍頭。
面的綁定:選擇 「國內電信運營商」 這一高價值生態面深度合作。華為與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建立 「聯合研發 + 定製服務」 的合作模式 —— 針對運營商的網絡需求,提供個性化解決方案(如為偏遠地區定製低成本接入設備),同時通過 「賬期靈活 + 快速售后」 的服務,綁定運營商生態。2004 年,華為來自國內運營商的營收佔比達 75%,為后續全球化擴張奠定基礎。
歐賽斯實戰啟示:成長期的 「面」 需與 「線」 精準匹配。華為若此時綁定 「國外運營商」 面,不僅面臨技術壁壘,還會因服務響應半徑過長喪失優勢;而 「國內運營商」 面既能放大 「性價比 + 本土化服務」 的線優勢,又能提供穩定訂單,這種 「線面協同」 是成長期企業的增長關鍵。
(三)擴張期(10-100,2005-2018):構建 「面」 的體系,借勢 「體」 的紅利
擴張期的華為,核心目標是 「成為全球通信設備領導者」,需以 「有線 + 無線通信」 的雙線優勢為基礎,構建 「全場景通信解決方案」 的面,再借 「全球移動通信升級」 的體勢能。
面的構建:以 「無線通信」 為新增長線,拓展 「全場景解決方案」 面。2005 年起,華為加大對 3G、4G 技術的研發投入,推出基站、核心網、終端等全鏈條產品,從 「單一設備供應商」 升級為 「通信解決方案服務商」。例如,為歐洲運營商提供 「3G 網絡建設 + 終端定製 + 運維服務」 的一體化方案,解決運營商 「多廠商合作效率低」 的痛點;2012 年,華為在全球 4G 設備市場的佔有率突破 20%,超越諾基亞、阿爾卡特,構建起 「覆蓋有線、無線、終端的全場景服務面」。
體的借勢:抓住 「全球移動通信升級」 與 「中國企業走出去」 兩大體紅利。2000-2018 年,全球從 2G 向 3G、4G 升級,通信設備需求爆發(體的技術紅利);同時,中國與非洲、東南亞等地區的經貿合作加深,為華為全球化提供政策支持(體的政策紅利)。華為藉此機會,在新興市場以 「比歐美品牌低 20% 的價格 + 本地化運營」 快速擴張,2018 年,華為全球通信設備市場佔有率達 28%,成為全球第一,營收突破 7000 億元。
關鍵邏輯:擴張期的 「面」 需有 「核心技術線支撐」。華為的全場景面之所以能落地,核心是 「5G 前向技術研發」 的線優勢 —— 早在 2009 年就啟動 5G 研究,累計投入超 600 億元,這種 「技術線先行」 的策略,確保面的擴張有堅實基礎,避免 「多而不精」 的困境。
(四)成熟期(100-1000,2019 至今):打造 「體」 的生態,建立競爭壁壘
成熟期的華為,核心目標是 「構建不可替代的生態壁壘」,需圍繞 「5G + 鴻蒙」 的面優勢,打造 「‘硬件 - 軟件 - 服務’共生」 的體生態,對抗外部競爭壓力。
體的打造:以 「鴻蒙系統」 為核心,構建全場景智慧生態體。面對美國製裁導致的芯片供應受限,華為加速推進 「鴻蒙生態」 建設 —— 上游聯合芯片設計廠商(如中芯國際)、硬件廠商(如榮耀、小米),中游開放鴻蒙系統給開發者(提供開發工具與補貼),下游為用户提供 「多設備互聯」 的無縫體驗(如手機、平板、汽車、智能家居的協同)。截至 2024 年,鴻蒙系統搭載設備超 8 億台,開發者數量突破 220 萬,形成 「‘系統 - 硬件 - 軟件’相互賦能的生態體」。
歐賽斯品牌視角:此時的 「體」 更是 「品牌心智生態」。華為通過 「鴻蒙」 符號,將 「自主可控、全場景智慧」 的品牌認知植入用户心智 —— 消費者想到 「多設備互聯」,優先聯想到鴻蒙;想到 「國產高端科技」,優先聯想到華為。這種心智認知成為生態體的 「隱形壁壘」,即使面臨芯片短缺,仍能通過生態協同維持增長(2024 年營收突破 8900 億元)。
啟示:成熟期的 「體」 不是 「業務簡單疊加」,而是 「規則與標準的輸出」。華為通過鴻蒙系統制定 「多設備互聯」 的技術標準,通過 「華為開發者大會」 輸出生態合作規則,這種 「標準制定權」 讓競爭對手難以複製,成為對抗外部壓力的核心護城河。
02
個人決策:用 「四維羅盤」 突破成長瓶頸
對普通人而言,「點線面體」 同樣是突破認知侷限、實現階層跨越的核心工具。多數人的成長困境,是 「只關注‘點’的努力,卻忽視‘線面體’的勢能」,而 「戰略四維羅盤」 能幫我們找到 「借勢成長」 的路徑。
(一)職場選擇:選 「線」 比磨 「點」 更重要
職場中,「選擇什麼行業、什麼崗位」(線),遠比 「提升什麼技能」(點)更能決定長期收入。
線的判斷:用 「三看原則」 選上升線 —— 看政策(如 「雙碳」 政策下的綠色科技、「老齡化」 下的銀發經濟)、看技術(如 AI 原生應用、新能源技術)、看用户(如 Z 世代的悦己消費、中產的健康需求)。比如某互聯網從業者,2022年發現 「AI 內容創作」 是上升線,果斷從 「傳統文案」 轉型 「AI 內容策劃」,3 年后薪資翻番,而仍在做傳統文案的同事,薪資僅增長 10%。
點的適配:選擇上升線后,再打磨 「線」 所需的 「點」 能力。「AI 內容策劃」 需要的不是 「純文案能力」,而是 「AI 工具使用 + 行業洞察 + 內容創意」 的複合能力,該從業者通過學習 AI 工具(如 ChatGPT、Midjourney)、研究不同行業的內容需求,快速構建了差異化的 「點」 優勢。
避坑提醒:不要在 「衰退線」 上死磕 「點」 的能力 —— 比如傳統紙媒、線下教培等衰退線,再努力提升 「採訪寫作」「課程設計」 能力,也難以對抗行業下行的勢能。
(二)副業與投資:綁定 「面」 的生態,借 「體」 的紅利
副業與投資的核心,是 「讓自己的‘點’能力,藉助‘面’的生態,享受‘體’的紅利」。
面的綁定:若你擅長 「短視頻剪輯」(點),可綁定 「短視頻平臺面」(如抖音、B 站),通過平臺流量分成、商單合作賺錢;若你擅長 「理財分析」(點),可綁定 「知識付費面」(如知乎、小紅書),通過課程、社羣變現。某寶媽擅長 「兒童輔食製作」,綁定 「母嬰社羣面」,通過社羣分享輔食教程、推薦食材,月副業收入超 8000 元。
體的借勢:投資的本質是 「買‘線面體’的勢能」—— 買股票,是買 「公司所在行業的線 + 公司生態的面 + 宏觀經濟的體」;買房產,是買 「區域發展的線 + 配套資源的面 + 城市經濟的體」。比如 2015 年投資新能源汽車股票,是借 「新能源技術線 + 汽車產業變革面 + 雙碳政策體」 的紅利;2010 年投資北上廣房產,是借 「城市化線 + 核心資源面 + 經濟增長體」 的紅利。
歐賽斯風險提示:不要脱離 「線面體」 做投資 —— 若某公司所在行業是衰退線(如傳統燃油車),即使短期業績好,長期也難有增長;若某區域沒有產業支撐(線)、配套匱乏(面),即使房價低,也難有升值空間。
(三)能力提升:用 「覆盤迭代」 優化 「點」,用 「向高手學」 升維認知
普通人突破認知侷限,需雙管齊下:用 「覆盤迭代」 優化現有 「點」 能力,用 「向高手學」 打開 「線面體」 的認知。
覆盤迭代:按歐賽斯 「四步法」 操作 —— 回顧目標(如 「本月通過短視頻漲粉 1 萬」)、評估結果(如僅漲粉 3000)、分析原因(如 「內容未匹配用户需求」)、迭代行動(如 「先做用户調研,再策劃內容」)。某銷售通過覆盤發現,自己 「只關注推銷產品(點),卻沒分析客户所在行業的趨勢(線)」,調整后主動為客户提供 「行業趨勢 + 產品解決方案」,成交率提升 50%。
向高手學:不是學 「表面技巧」,而是學 「高手的‘線面體’思維」。比如讀華為任正非的文章,要思考 「他為什麼在 2009 年就佈局 5G?他如何通過‘鴻蒙生態’綁定全球開發者面?」;跟行業高手做事,要觀察 「他做決策前,是否先分析宏觀體的變化?是否先找戰略破局點?」。某創業者跟投后導師學習,發現導師做項目前,會先花 2 周分析 「行業線面體」,再聚焦 「用户痛點」,這種思維讓他避免了 「盲目跟風創業」 的陷阱。
— 04 —
「點線面體」 的終極共生 —— 從 「借勢」 到 「造勢」
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點線面體」 的最高境界不是 「被動借勢」,而是 「主動造勢」—— 企業從 「適應生態」 到 「構建生態」,個人從 「跟隨趨勢」 到 「引領趨勢」。華為的發展歷程,正是 「從借勢到造勢」 的典型代表。
(一)企業造勢:從 「做產品」 到 「定標準」
華為在 5G 領域的突破,完美詮釋了 「造勢」 的邏輯。在 5G 技術萌芽期(線),華為通過 「極化碼(Polar Code)」 這一技術破局點(點),參與制定 5G 國際標準,定義 「5G 通信生態面」 的規則(如網絡架構、接口標準),最終推動 「全球 5G 產業體」 的成熟。截至 2024 年,華為擁有 5G 標準必要專利超 1.8 萬件,佔全球 20%,成為 5G 生態的規則制定者之一 —— 這種 「從產品到標準」 的跨越,是企業造勢的核心目標。
(二)個人造勢:從 「追趨勢」 到 「創需求」
頂尖的個人能在 「線」 的空白期,通過 「點」 的能力,創造新的 「面」 需求,甚至影響 「體」 的認知。如李佳琦在直播電商萌芽期(線),通過 「專業美粧知識 + 沉浸式直播」 的點能力,創造了 「‘直播帶貨’這一全新的消費面」—— 從 「人找貨」 到 「貨找人」,從 「線下試用到線上種草」,李佳琦的個人能力推動了 「直播電商體」 的爆發,甚至改變了消費者的購物習慣(體的認知)。
認知升維后的 「自由」—— 在趨勢中掌控人生
華為的案例告訴我們,「點線面體」 不是靜態的理論,而是動態的戰略工具 —— 創業期聚焦 「點線匹配」,成長期強化 「線面協同」,擴張期借勢 「面體紅利」,成熟期打造 「體的生態」。每一步都需精準判斷勢能,避免錯位發展。
對企業而言,增長不是 「點的努力疊加」,而是 「線面體的共振」;對個人而言,成功不是 「單點的勤奮」,而是 「在正確的線、面、體上,做正確的點」。當我們真正理解 「點線面體」 的邏輯,就能跳出 「點狀掙扎」 的焦慮,在宏觀趨勢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 既不盲目跟風,也不固步自封,而是像華為一樣,從 「借勢成長」 到 「造勢引領」,在時代的浪潮中,掌控自己的發展航向。
這就是認知升維后的 「自由」:不是對抗趨勢,而是與趨勢共生;不是被動接受,而是主動創造。願你我都能成為 「懂趨勢、會借勢、能造勢」 的智者,在廣闊的商業與人生舞臺上,實現更高遠的價值。
歐賽斯服務過的新冠軍品牌有:
1.料酒大王:老恆和
2.醋大王:恆順香醋
3.黃魚大王:裕鮮舫
4.甲魚大王:明鳳甲魚
5.OTC之王:華潤三九
6.東北冰激凌大王:德氏
7.中國掛麪大王:克明面業
8.中國麪食領導品牌:白象
9.中國電動車領導品牌:愛瑪
10.中國船舶動力領導者:中船集團711所
11.中國門窗行業隱形冠軍:好博窗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