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31 19:01
10月31日,在上市公司三季報披露工作剛剛收官之際,金融監管總局開出一張9790萬元的近億罰單,劍指中國銀行(601988)及相關責任人員,這一金額刷新了年內金融業罰單紀錄,成為2025年至今最大金額的金融機構行政處罰。
據披露,中國銀行及相關責任人員在公司治理、貸款發放、同業業務、票據操作、資產質量管控、不良資產處置等多個核心業務管理環節,存在經營審慎性不足的問題。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法》等相關監管規定,監管總局除對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處以9790萬元罰款外,還對陳梓、劉伶俐、張聿娟、何春耕、余榮剛等相關責任人員給予警告,併合計處以30萬元罰款。
在此之前,2025年金融業大額罰單多集中於股份制銀行陣營,華夏銀行此前以8725萬元的處罰金額暫列年內首位。而此次中國銀行近億元罰單的落地,進一步拉高了行業監管處罰的「天花板」。
縱觀2025年全年,中國銀行從總行到全國各一級分行的處罰記錄,呈現出罰沒金額規模大、區域分佈範圍廣的特徵。
除總行層面的9790萬元大額罰款外,其全國30余家一級分行在2025年累計被罰沒金額已超過4073萬元,使得全行全年罰沒總額成功突破1.38億元。
在罰單數量方面,中國銀行吉林省分行以25張罰單的記錄位居各一級分行首位,成為全年被監管部門處罰頻次最高的機構;上海市分行以395萬元的處罰金額領跑全國各分行,雲南省分行(303萬元)、深圳市分行(321萬元)、安徽省分行(341.45萬元)等多家機構的罰沒金額均超過300萬元,在全國範圍內形成了多個百萬級大額處罰的集中區域。
深入剖析處罰事由不難發現,信貸業務已成為中國銀行違規問題的「重災區」。多數分行的處罰原因集中於信貸操作流程不規範、風險防控機制不到位等核心環節,這一現象與當前銀行業信貸業務「三查」制度落實不力的共性問題相契合。
與此同時,員工行為管理存在短板、內控制度不夠健全、外匯業務操作違規等問題也較為普遍,違規觸角延伸至票據業務、反洗錢、支付結算等多個業務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