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董事長、總裁「一肩挑」,東海證券何時圓夢IPO?

2025-10-31 18:53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獨角金融

  歷時半年,東海證券(832970.NQ)總裁之位塵埃落定。

  10月29日晚間,東海證券發佈公告,正式聘任公司董事長王文卓為執行委員會主任(總裁)。這意味着,在代理總裁職務六個月之后,王文卓將董事長與總裁兩大要職集於一身。

  業績層面,東海證券在今年上半年表現亮眼,實現營業收入8.15億元,同比增長38.07%;歸母淨利潤1.06億元,同比增長231.01%;主要得益於投資收益同比扭虧為盈至1.15億元,2024年同期為虧損0.41億元。

  然而光鮮之下亦有隱憂,東海證券投行業務仍顯疲軟,手續費淨收入僅0.55億元,同比下滑56.58%,成為整體業績中的一塊短板。

  在高管變動與業績變奏中,東海證券再度站回IPO起跑線。10月15日,中信建投已經報送了第十四期東海證券上市輔導工作進展情況報告。王文卓董事長、總經理「一肩挑」后,會如何推動東海證券IPO進程?

  1

  董事長王文卓兼任總裁,上半年淨利潤增長230%

  根據公開資料,王文卓出生於1971年,現年54歲,碩士學位,在金融行業深耕多年。曾在中國人民銀行系統內歷經多崗位鍛鍊,隨后相繼擔任國家外匯管理局常州市中心支局副局長、常州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副局長、市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等要職。

  2024年2月,王文卓出任東海證券黨委書記、董事長,宏觀調控、地方金融與國資管理的複合背景,為其推動證券公司的深度轉型奠定了堅實基礎。

  自王文卓上任以來,東海證券業績持續向好。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14.69億元,同比增長125.94%;歸母淨利潤雖然與2023年虧損4.92億元相比實現扭虧為盈,淨利潤2348.71萬元;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8.15億元,同比增長38.07%;歸母淨利潤1.06億元,同比增長231.01%。

  圖源:罐頭圖庫

  業績增長主要得益於投資收益和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的顯著提升。2025年上半年,東海證券經紀業務手續費淨收入同比增長48.4%至3.25億元;投資收益同比扭虧為盈至1.15億元,2024年同期為虧損0.41億。

  不過,東海證券的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值也較高,為1.79億元。中國投資協會上市公司投資專業委員會副會長支培元指出,「這反映出其投資收益的‘含金量’可能不足‌。這一現象與上半年股票市場強勢、自營業務彈性釋放的行業背景相關,但需警惕市場波動對未實現收益的衝擊‌。若未來市場回調,這部分浮盈可能縮水,影響業績穩定性‌。」

  圖源:東海證券半年報

  此次王文卓兼任總裁,源於半年前的高層人事變動。今年4月29日,東海證券發佈公告稱,公司職工董事、執行委員會主任(總裁)楊明因個人原因,辭去其在公司、公司控股子公司及參股公司的全部職務。與此同時,公司執行委員會委員高宇也因個人職業規劃調整辭去職務。

  同日,東海證券決定由王文卓代行總裁職責,期限最長不超過6個月。如今代行職責期限一到,王文卓正式身兼董事長、總裁兩項職務。

  實際上,券商行業中董事長、總經理/總裁「一肩挑」的情況並非個例。

  除了東海證券外,今年3月,財達證券公告稱,公司董事長翟建強到齡退休,公司副董事長、總經理張明將出任董事長,並接棒翟建強在公司的其他主要職務;7月,五礦證券宣佈由鄭宇擔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履新后實現董事長、總經理「一肩挑」。

  圖源:罐頭圖庫

  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指出,該結構通常出現在兩類場景:一是高管交替過渡期,用「一肩挑」保證戰略延續;二是公司處於戰略轉型關鍵期,需要核心領導人集中資源推動改革。

  「對東海證券而言,王文卓同時執掌董事會和經營層,有利於統一內部思想、壓縮決策鏈條,在衝刺A股上市、推進業務轉型時減少內耗、加快落地。但潛在風險是權力過度集中可能削弱內部制衡,后續需通過強化合規、審計與獨立董事職能來彌補治理缺口。」柏文喜表示。

  2

  投行業務收入下滑57%,投行團隊半年縮水21人

  在整體業績增長的情況下,東海證券亦有「煩惱」。

  一方面,東海證券於2025年8月收到了證監會的行政處罰決定書。此項處罰源於公司在2023年2月6日被證監會立案調查的事件。

  根據處罰決定書,該案涉及東海證券在金洲慈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重大資產重組項目。證監會認定,東海證券在該項目中出具的相關文件存在重大遺漏、虛假記載,在獨立財務顧問業務中未勤勉盡責。

  基於上述違規事實,證監會對東海證券責令改正,沒收業務收入1500萬元,並處以4500萬元的罰款,合計罰沒金額高達6000萬元。

  東海證券半年報顯示,公司於2025年7月3日收到《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已據此確認行政罰款。上半年東海證券營業外支出5993.93萬元,同比增長14780.41%,主要原因即行政罰款增加。

  圖源:罐頭圖庫

  另一方面,東海證券的投行業務持續縮水。根據歷年年報,2019年至2022年,東海證券投行業務淨收入分別為3.08億元、3.42億元、3.62億元、4.69億元,在全國券商中排名中等偏上,投行業務也是東海證券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

  而2022年之后,東海證券投行業務收入持續下降,2023年、2024年分別為3.36億元、1.99億元。2025年上半年,投行業務手續費淨收入繼續下滑,同比下降56.58%至0.55億元。

  與此同時,東海證券投行人員也迎來縮減,2025年初,公司投行人員為148人,佔比7.11%。而截至2025年6月末,投行人員縮減21人至127人,佔比下滑至6.67%。

  圖源:東海證券半年報

  2024年,東海證券股權承銷項目1單,金額為6.94億元,為2024年1月上市的再融資項 目;債券(含企業債)總承銷數量107只,承銷金額261.18億元;資產支持證券總承銷數量2 期(8只),承銷金額8.27億元。此外,Wind數據顯示,近一年,東海證券僅保薦了安順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一家企業,但2025年2月已撤回IPO,撤否率100%。

  事實上,2024年4月,東海證券還曾因自營、投行等業務被罰。具體來看,一是自營業務風險控制組織架構不合理,風險管理不到位,權益類業務內設風險限額管理未能有效執行;二是2020年10月至2021年3月,未能即時完成子公司東海投資公司監事的任免工作;三是部分投行項目中,未建立完善的包銷風險評估與處理機制等。與此同時,楊明作為東海證券總裁,因未能有效落實公司的合規管理目標被警示。

  針對提振投行業務,柏文喜建議東海證券,「聚焦長三角、新能源、先進製造等區域優勢產業,做深做透‘小專精’賽道,形成差異化品牌;與控股股東常州國資、地方政府基金協同,強化‘投資+投行+研究’聯動,提高項目轉化率;加大債券、新三板、北交所等審覈周期短、競爭相對緩和的業務投入,穩住基本盤;引進或內部培養具備產業背景的保薦代表人,優化激勵考覈,穩定團隊。」

  3

  三年未圓上市夢,仍在上市輔導期

  東海證券成立於1993年,前身為常州證券,截至2024年底擁有17家分公司,69家證券營業部;截至2025年上半年,東海證券資產總額570.98億元,歸屬於掛牌公司股東的淨資產97.21億元。

  從股權結構來看,截至2025上半年,常州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為東海證券第一大股東,持有其26.68%股份。第三大股東銀川聚信信德資產管理 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所持8300萬股股權已全部質押,第九大股東袁宗順所持5500萬股股權也全部質押。

  圖源:東海證券半年報

  對於王文卓而言,當前最迫切的願望或許是推動東海證券上市。

  早在2007年,東海證券就有過IPO想法,但是進展並不順利。2012年初,證監會受理了東海證券的改制申請,但不久后便中止了審查,一直到2013年才得以改制成功,由東海證券有限責任公司更名為東海證券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7月27日,東海證券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新三板)正式掛牌。

  至於為何選擇新三板而非主板掛牌,當時市場分析,從聯訊證券(粵開證券原名)、九鼎投資(九鼎集團原證券簡稱)等在新三板掛牌的金融機構來看,在新三板掛牌也會受到市場追捧及認可,融資規模方面沒有太大差別。首次公開發行(IPO)暫緩,為爭取上市速度部分機構選擇在新三板掛牌。

  圖源:罐頭圖庫

  不過東海證券並未打消在主板上市的想法。2022年3月,東海證券與中信建投簽訂了輔導備案協議,擬在上交所主板上市,同日向江蘇省證監局提交了上市輔導備案材料,3月15日江蘇證監局對材料予以受理,公司進入IPO上市輔導期;但一年時間還沒到,東海證券就因金洲慈航2015年的重大資產重組項目被證監會立案。

  根據東海證券公告,10月15日,中信建投已經報送了第十四期東海證券上市輔導工作進展情況報告。報告顯示,2025年第三季度,中信建投繼續對東海證券進行上市輔導,輔導工作主要通過專題會議、日常溝通及資料審閲等方式進行,重點圍繞公司治理、規範運作、財務會計及內部控制等方面持續梳理和核查。

  報告中提及,東海證券此前因在金洲慈航2015年重大資產重組項目中未勤勉盡責,於2025年8月收到中國證監會行政處罰決定書。東海證券表示目前公司經營情況正常,財務狀況穩定,該事項未對經營活動和財務狀況產生重大不利影響。

  圖源:罐頭圖庫

  柏文喜指出,根據相關規定,IPO企業需要具備良好的合規記錄和內部控制體系,而東海證券此次因未勤勉盡責被處罰,可能會被視為公司內部控制存在缺陷,使東海證券的IPO審覈進度受到一定影響。

  支培元則認為,「此次行政處罰的落地,標誌着針對金洲慈航事件的調查正式終結,清除了公司IPO道路上的部分不確定性‌。但此事暴露出的內控缺陷,會使監管機構會重點關注公司是否已有效整改、財務影響是否充分消化,以及治理結構是否健全‌。東海證券需通過實際行動證明其已從處罰中吸取教訓,並具備持續合規經營的能力‌。」

  如何平衡短期業績與長期合規、如何重振投行業務,最終推動東海證券圓夢IPO,是王文卓身兼雙職后仍需面臨的挑戰。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