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31 18:57
兩家中國教育行業巨頭好未來與新東方在 10 月末發佈了最新季度財報。
截至 2025 年 8 月 31 日,好未來的 2026 財年第二季度收入 8.61 億美元,同比增長 39.1%;新東方的 2026 財年第一季度收入 15.23 億美元,同比增長 6.1%。
好未來和新東方財務指標對比(數據來源:官方披露)
一邊是高速擴張,一邊是穩健盈利。兩份財報共同揭示出教育企業在重組周期后的一種新秩序:增長路徑分化,但行業方向趨同。
如果説幾年前教育巨頭的主題仍是「修復」,那麼現在,關鍵詞已轉變為「再造」。好未來與新東方雖然處在不同階段,卻在戰略重心上驚人一致:都將「教育科技化」視為核心競爭力的再定義。
兩家公司都在快速推進智能學習設備與數字化教學系統。
好未來在財報中披露,其素質課程和學習設備業務「環比與同比均實現增長」,並首次明確學習設備是集團的關鍵增長支點。這一業務既承載了 AI 算法驅動的個性化學習系統,也為公司提供了可持續的硬件收入來源。
新東方則將「智慧學習系統及設備」列為新的戰略板塊,目前已在約 60 個城市落地,活躍付費用户超過 45 萬。公司管理層表示,這套系統整合了 AI 教學分析與課程內容推送,已成為課堂與家庭場景的雙向連接器。
此外,人工智能在兩家公司內部均被視為「新基礎設施」。
新東方首席執行官周成剛提到,公司「正在加大 AI 在教學與內部運營中的應用,包括智能排課、題庫生成和教師培訓」,目標是在保持教學質量的同時提升人效。
好未來總裁彭壯壯則強調,AI 正在被嵌入公司核心課程與內容生產環節,未來將形成「硬件+內容+算法」的閉環。
可以説,無論是以 AI 驅動的內容生產,還是智能學習終端的落地,二者都在試圖構建一個新的行業範式:教育從「服務」變為「系統」,從「內容」變為「數據結構」。教育巨頭的共識已不在於「誰增長更快」,而在於「誰先重塑學習的結構邏輯」。
在業績增速上,好未來的表現明顯更具爆發力。
2026 財年第二季度,公司淨收入 8.61 億美元,同比增長 39.1%;經營利潤 9609.7 萬美元,同比增長 102%;淨利潤 1.24 億美元,同比增長 116%。從連續兩個季度的數據看,好未來已經連續保持三成以上的增長。
業內人士分析,這種增速來自「雙引擎」:其一是素質教育類課程的線下恢復,其二是智能學習終端的強勢拉動。學習機與 AI 課程的捆綁銷售形成協同效應,帶動整體營收結構由單一服務型向複合產品型轉變。
公司在財報會上明確提出,「未來的學習不再侷限於課堂,而是跨設備、跨場景的持續體驗」。這意味着,好未來正嘗試通過技術手段延長學習生命周期,把一次性的教育消費轉化為長期訂閲式支出。
相比之下,新東方的增長節奏更平穩,但仍保持穩健擴張的態勢。
本季度淨營收 15.23 億美元,同比增長 6.1%;經營利潤 3.11 億美元,同比增長 6%;淨利潤 2.41 億美元,同比略降 1.9%。雖然增速放緩,但收入結構更均衡,成人與大學生考試業務增長14.4%,非學科教育業務增長15.3%,形成「穩健的多元化組合」。財報指出,留學與出國考試業務因國際環境趨穩而恢復增長,而國內考試與素質課程板塊則成為主要支撐。
不同的增長速度背后,是經營邏輯的根本差異。好未來仍在通過「產品創新與技術加速」擴張新邊界;新東方則以「品牌穩健與結構優化」維持長期盈利。一個在尋找新的曲線起點,一個在延展原有的曲線長度。
如果説收入是市場表現,那麼利潤率體現的是經營質量。
新東方依舊保持行業最高的盈利水平。經營利潤率 20.4%,非通用會計口徑(剔除股權激勵與無形資產攤銷影響)達 22%。其核心在於精細化的成本控制,本季度營收成本同比上升9.3%,銷售費用上升3.6%,管理費用上升2.4%,漲幅均低於收入增長。
公司管理層指出,這源自「對人力與門店規模的動態優化,以及 AI 技術在課程設計和教師管理環節的引入」。換言之,新東方的 AI 應用主要服務於效率:讓同樣規模的人力與空間產出更高收益。
好未來的利潤率雖僅約 11%,但同比翻倍,增幅遠高於營收增長。
背后原因在於,公司正在形成技術驅動的經營槓桿。學習設備業務的毛利率高於傳統課程,AI 驅動的教學內容減少了邊際成本,加上訂閲型付費機制,帶來了規模效應。
財務上,經營利潤從去年同期的 4762 萬美元增至 9609 萬美元,淨利潤從 5743 萬美元增至 1.24 億美元,均創數年新高。這説明其盈利增長並非來自削減支出,而是源於結構性提效,從「教一節課」到「售出一個系統」。
從資本角度看,兩家公司正在形成對稱的盈利邏輯:新東方通過成本紀律和品牌議價力確保穩定收益,好未來通過技術積累和規模槓桿放大利潤空間。前者靠效率守成,后者靠創新破局。二者的分歧,也是教育產業成熟化與科技化的雙向映射。
在資本管理上,新東方與好未來展現出幾乎對立的策略取向。
新東方的資產負債表極為穩健:截至 8 月 31 日,現金及等價物 12.8 億美元,定期存款 15.7 億美元,短期投資 21.8 億美元,合計超過 50 億美元。公司董事會於今年 7 月批准三年期股東回報計劃,自 FY2026 財年起每年將不低於上一年度淨利潤的 50%用於分紅與回購,首期金額約 3 億美元。
這一動作使新東方成為教育行業中罕見的「高現金回報公司」。正如管理層所言,「保持資本紀律和投資者信任,與業務增長同等重要」。這意味着新東方的增長模式已經從「規模擴張」過渡為「現金流複利」,更接近於成熟消費品牌的邏輯,穩定現金回饋帶來的市值溢價。
反觀好未來,現金、等價物和短期投資合計 32.49 億美元,較上半年下降約 10%。公司解釋稱,這主要由於加大了在技術研發、產品升級與市場拓展方面的支出。好未來仍處於投資周期的中段:通過持續投入換取未來市場份額與用户粘性。這也是教育科技公司的典型特徵:研發費用短期壓縮利潤,但長期構建壁壘。
資本市場對兩家公司評價分化:投資機構普遍認為,新東方代表「防禦性價值」,好未來代表「成長性潛力」。兩者的財務策略如鏡像反射:一家把現金變成回報,一家把現金變成未來。在資本緊縮與行業分化的時代,這種差異反而構成了教育行業的穩定格局。
在戰略層面,好未來與新東方的未來敍事正朝不同方向演化。
好未來更像一家科技公司。總裁彭壯壯在公告中強調,公司「致力於打造創新學習解決方案,將優質教育內容與智能設備結合」,希望通過「技術、數據與內容的融合」構建長期壁壘。
在外界看來,好未來正在複製互聯網企業的路徑:以技術重構產品體驗,以AI建立護城河,並逐步淡化「教育公司」的標籤。未來的估值邏輯,也將更多取決於其AI與終端生態的滲透率。
新東方則繼續強化「品牌與信任」的護城河。俞敏洪在業績發佈會上指出,公司將「穩步推進智慧教學體系建設,並持續提升教育服務質量與客户體驗」。
這是一種品牌化路徑:新東方依託廣泛的線下網絡與文化積累,將教育延伸為綜合消費體驗。AI在其中扮演的不是替代者,而是增強者:提升課程質量、提高教師能效、延伸品牌觸點。
因此,兩家公司雖同屬教育巨頭,卻在長期目標上呈現分叉:好未來以科技創新定義未來教育的形態;新東方以品牌資產守住教育的核心價值。一個在構建「學習系統的基礎設施」,一個在維護「教育品牌的文化價值」。
二者的方向不同,卻都在迴應同一個時代命題:教育如何在智能化浪潮中重新找到邊界與商業邏輯。
當 AI、智能設備與數字化教學成為教育企業的底層能力,「增長」已不再僅指營收增幅,而是系統複製與生態延展的能力。從最新財報看,好未來以技術和產品為核心驅動力,正在搭建科技化的學習系統,新東方則以品牌與效率構築穩定收益,正在沉澱品牌化的教育生態。
一家公司在探索新的教育邊界,另一家公司在穩固既有教育秩序。二者方向不同,卻都指向同一目標——讓教育在技術時代重新獲得確定性。在資本與產業並行重塑的周期中,真正決定未來的,不是誰跑得更快,而是誰能在結構中跑得更穩、更遠。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多鯨」(ID:DJEDUINNO),作者:鄧黎斯賢,36氪經授權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