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31 18:34
華盛資訊10月31日訊,中國太平洋保險今日公佈第三季度業績,公司第三季度營收1444.08億元,同比增長24.6%,股權持有人應占溢利178.15億元,同比增長35.2%。
一、財務數據表格(單位:人民幣)
| 項目 | 2025年7-9月 | 2024年7-9月 | 同比變化率 | 2025年1-9月 | 2024年1-9月 | 同比變化率 |
| 營業收入 | 1444.08億 | 1159.00億 | 24.6% | 3449.04億 | 3105.64億 | 11.1% |
| 股權持有人應占溢利 | 178.15億 | 131.77億 | 35.2% | 457.00億 | 383.10億 | 19.3% |
| 每股基本溢利 | 1.85元 | 1.37元 | 35.2% | 4.75元 | 3.98元 | 19.3% |
| 保險服務收入 | * | * | * | 2168.94億 | 2094.09億 | 3.6% |
| 利息收入 | * | * | * | 438.14億 | 417.99億 | 4.8% |
| 毛利率 | * | * | * | 13.5% | 12.6% | * |
| 淨利率 | * | * | * | 13.7% | 12.7% | * |
二、財務數據分析
1、業績亮點:
① 2025年前三季度,集團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457.00億人民幣,同比增長19.3%,主要得益於資本市場上漲和保險服務業績的穩健增長。
② 太保壽險轉型成效顯現,前三季度新業務價值達到153.51億人民幣,同比增長7.7%,按可比口徑計算同比增長31.2%,顯示出強勁的價值創造能力。
③ 銀保渠道成為壽險業務的強勁增長引擎,前三季度實現規模保費583.10億人民幣,同比大幅增長63.3%,其中新保期繳規模保費同比增長43.6%。
④ 太保產險的承保盈利能力持續改善,前三季度承保綜合成本率同比下降1.0個百分點至97.6%,表明成本控制和風險管理能力有所增強。
⑤ 公司的經營現金流狀況顯著改善,前三季度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達到1693.97億人民幣,同比大增31.6%,主要由於收到的保險合同保費現金增加。
2、業績不足:
① 截至報告期末,歸屬於母公司股東權益為2841.85億人民幣,較上年末下降2.5%,主要受其他綜合損益項目中債務工具公允價值變動錄得虧損所拖累。
② 太保產險業務整體增長乏力,前三季度原保險保費收入為1602.06億人民幣,同比僅微增0.1%。
③ 在產險業務中,非車險業務出現下滑,原保險保費收入為797.45億人民幣,同比下降2.6%,公司稱此為主動調整業務結構所致。
④ 壽險核心的代理人渠道新保業務增長面臨挑戰,其新保業務保費收入在前三季度同比下降1.9%至331.91億人民幣。
⑤ 公司的投資收益穩定性面臨壓力,前三季度淨投資收益率同比下降0.3個百分點至2.6%。
三、公司業務回顧
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於回顧期內,公司縱深推進轉型,經營業績穩健增長。2025年前三季度,集團實現保險服務收入2168.94億人民幣,同比增長3.6%;歸母淨利潤達457.00億人民幣,同比增長19.3%。分業務看,太保壽險實現規模保費2638.63億人民幣,同比增長14.2%;太保產險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1602.06億人民幣,同比增長0.1%,承保綜合成本率優化至97.6%。資產管理方面,截至報告期末,集團投資資產達29747.84億人民幣,較上年末增長8.8%,前三季度總投資收益率為5.2%。
四、回購情況
公司在報告中未披露回購情況。
五、分紅及股息安排
公司在報告中未披露分紅及股息安排。
六、重要提示
報告期內,上海瑞永景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成為集團子公司,其併入合併報表範圍產生了一次性收益約16.03億人民幣。此外,公司股東上海國際集團有限公司向上海久事(集團)有限公司及上海電氣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無償劃轉了部分公司A股股份。
七、公司業務展望及下季度業績數據預期
公司在報告中未披露業務展望及業績指引。
八、公司簡介
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領先的綜合性保險集團,總部設在上海。公司通過旗下控股的中國太平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等專業子公司,在全國範圍內為社會各界提供人壽保險、財產保險、資產管理等全方位的風險保障解決方案、投資理財和資產管理服務。
以上內容由華盛天璣AI生成,財務數據可能出現識別缺漏及偏差,僅供各位投資者參考。更多公司財報信息:請點擊查看財報源文件鏈接>>
風險提示: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亦可跌,更可變得毫無價值。投資未必一定能夠賺取利潤,反而可能會招致損失。過往業績並不代表將來的表現。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之前,投資者須評估本身的財政狀況、投資目標、經驗、承受風險的能力及瞭解有關產品之性質及風險。個別投資產品的性質及風險詳情,請細閲相關銷售文件,以瞭解更多資料。倘有任何疑問,應徵詢獨立的專業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