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非洲手機之王」遭遇利潤滑鐵盧,傳音控股三季度淨利暴降45%背后

2025-10-31 16:53

全球存儲芯片漲價風暴與非洲市場日趨激烈的競爭,正讓這位「非洲之王」陷入增收不增利的經營困境。

深圳傳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688036.SH)素有「非洲手機之王」稱號,這家業務遍及非洲、南亞、東南亞等新興市場的中國手機廠商,在2025年10月28日交出了一份令人擔憂的三季報成績單。

今年前三季度,傳音控股營業收入為495.4億元,同比下降3.3%;歸母淨利潤為21.5億元,同比下降44.97%;扣非歸母淨利潤為17.3億元,同比下降46.71%。

尤為值得關注的是,第三季度單季,公司營收同比增長22.6%至204.7億元,但淨利潤反而下降11.1%至9.35億元。這種「增收不增利」的現象,揭示出傳音控股正面臨嚴重的盈利困境。

利潤暴跌背后

從三季度報告的具體數據看,傳音控股的盈利能力正在快速削弱。前三季度毛利率約19.5%,較去年同期的21.6%下降約2個百分點。

毛利率下滑直接壓縮了利潤空間。前三季度歸母淨利潤21.48億元,同比暴跌44.97%,這一跌幅遠超營收3.33%的降幅。更值得警惕的是,扣非淨利潤同比下降46.71%,降幅甚至超過歸母淨利潤,這表明公司主業盈利能力正在下滑。

加權平均ROE(淨資產收益率)驟降至10.48%,較去年同期下降近10個百分點,股東回報率大幅縮水。每股收益1.88元,同比減少45.66%。

從單季度表現看,第三季度營收增長22.6%,但淨利潤下降11.06%。不過,第三季度扣非淨利潤8.34億元,同比小幅上升1.6%,顯示公司主營業務可能略有回暖。

從費用結構看,前三季度銷售費用38.82億元,同比增長4.17%;管理費用13.06億元,同比下降2.52%;研發費用21.39億元,同比大增17.26%,佔營收比例從去年的3.56%提升至4.32%。研發投入的增加長期來看利好公司發展,但在當前盈利承壓的背景下,短期內進一步擠壓了利潤空間。

非洲護城河遭受衝擊

傳音控股素有「非洲手機之王」之稱。根據IDC數據,從2020年到2024年,傳音在非洲的市場份額已經連續5年時間超過40%,排名非洲第一。

然而,這一市場地位正面臨嚴峻挑戰。2025年第二季度,傳音控股雖仍以970萬部的出貨量、51%的市場份額位居非洲市場首位,但增長率僅為6%,低於整個市場7%的增幅。

相比之下,同期小米同比增長32%;榮耀更是以161%的同比增速躋身前五。OPPO雖下滑11%,但正在重組並加大在埃及等市場的投入。

「對超低價智能手機的需求正在重塑非洲市場,100美元以下機型在第二季度激增38%,並自2023年以來持續拉低平均售價。」有市場分析師如此表示。

在巴基斯坦,傳音智能手機市佔率超過40%,排名第一;在孟加拉國,市佔率達29.2%,同樣位居榜首。這些成績背后,是傳音憑藉高性價比產品搶佔市場的戰略。

然而,這種市場策略正面臨嚴峻挑戰。有手機產業鏈人士指出,「儘管份額仍是第一,但傳音已陷入‘保份額’還是‘保利潤’的兩難困局。爲了守住市場,它不得不讓渡利潤空間,領先優勢正被一點點削弱。」

存儲芯片漲價的衝擊

全球存儲芯片漲價風暴,成為擠壓傳音利潤的關鍵因素。根據行業數據,主流DDR4內存條價格漲幅超過100%,從去年低點的200多元飆升至突破500元。

存儲成本上升對中低端產品的影響尤為顯著。今年發佈的幾款低端機型均採用了LPDDR4X分離式方案,成本上升給這些產品的利潤空間帶來了巨大擠壓。

據TrendForce集邦諮詢預估,四季度整體一般型DRAM價格將單季度增長8%~13%;NAND Flash第四季各類產品合約價將全面上漲,平均漲幅達5%~10%。這一波存儲漲價行情或將持續至年底。

漲價的背后,是人工智能浪潮催生的高階存儲需求與海外巨頭戰略性產能轉移共同作用的結果。隨着三星、SK海力士、美光等原廠將產能加速轉向DDR5、HBM等高利潤產品,傳統DDR4及更早期的利基型存儲產品出現階段性供給缺口。

據Counterpoint硬件成本拆解報告,存儲芯片在中低端手機成本中佔比約15%~25%。大幅漲價直接侵蝕了傳音本就有限的利潤空間。

押注中高端與多元化

面對存儲漲價和市場競爭的雙重壓力,傳音控股正加速推動產品結構調整,強化中高端產品佈局與OS生態協同。

公司在財報中表示,「公司未來將持續推進手機業務穩健拓展,強化中高端產品突破。加大研發投入,在影像、AI、充電等技術維度打造核心產品差異化能力。」

在AI領域,傳音已與阿里雲達成合作,PHANTOM V Fold2已預裝通義干問AI助手,並已在尼日利亞、肯尼亞等市場開始出貨。公司還與Google合作推出AI OS,當前主要戰略也傾向於借用第三方成熟AI能力,有利於應用側快速落地。

除了產品升級,傳音同樣致力於構建自己的商業生態。公司基於Android系統二次開發了傳音OS,並圍繞系統構建了包括應用商店、廣告分發平臺、手機管家等自研應用矩陣。

在多元化方面,傳音控股正積極實施多元化戰略佈局,在新興市場開展了數碼配件、家用電器等擴品類業務以及提供移動互聯網產品及服務。但從財務表現看,這些新業務的貢獻較小。2025年上半年,公司「其他業務」收入為5.32億元,在290.77億元的總營收中佔比不足2%。

高管降薪與股東減持

在業績表現不佳之際,傳音控股的董監高薪酬大幅縮水。2024年,董監高薪酬總額3903.38萬元,不算獨立董事,與2023年相比,淨減少超2000萬元。

其中,公司董事嚴孟2024年薪酬411.50萬元,較2023年的1507.40萬元減少1095.90萬元。董事、副總經理張祺薪酬減少761.48萬元,董事長、總經理竺兆江薪酬784.31萬元,較上年減薪468.45萬元。

除了高管降薪外,傳音投資以81.81元/股轉讓2281萬股,佔總股本2%,套現18.66億元。而去年5月下旬,傳音投資曾通過詢價轉讓的方式減持了1%的股份。

相比2024年5月125.55元/股的減持價格,9月的減持股價大幅折讓34.8%。兩年兩次減持合計套現近29億元。

股東户數也在增加。截至2025年9月30日,傳音控股股東户數為2.56萬戶,較6月30日增加3115.0户,增幅13.86%;户均持股數量由5.08萬股下降至4.46萬股,户均持股市值為419.91萬元。

應收賬款與存貨雙高

截至今年9月末,傳音控股公司應收賬款體量較大,當期應收賬款佔最新年報歸母淨利潤比達82.83%。

此外,公司的存貨賬面價值也值得關注。2025年上半年,公司的存貨賬面價值達到92.97億元,較上年度末的86.63億元增長了7.32%。在營收下滑的背景下,存貨規模的增長,意味着產品周轉速度放緩或面臨一定的庫存積壓壓力。

財報在風險因素中也坦言,「消費電子行業產品生命周期通常較短,若未來不能有效地實施庫存管理,導致原材料積壓、受損,或產品市場環境變化,公司將面臨存貨跌價風險。」

除了應收賬款和存貨問題,傳音控股還面臨專利糾紛風險。公開信息顯示,高通、諾基亞等公司在印度、德國等地發起專利訴訟,可能影響傳音控股在關鍵市場的運營,並增加許可成本。

2024年7月,高通在印度起訴傳音控股,提出專利侵權指控,但2025年1月17日報道顯示,公司與高通在印度的專利糾紛已撤回。這一進展可能為公司在印度市場的發展減輕了一定壓力。

面對當前的挑戰,資本市場對傳音控股的看法出現分歧。從行業周期角度看,存儲價格的波動是半導體行業的常態。

從長期來看,新興市場仍然是傳音控股故事的核心。相比中國、歐美等成熟市場,非洲、南亞、東南亞、中東與拉美等國家的智能機滲透率仍處低位,疊加人口紅利與區域經濟復甦,有望延續對基礎型智能終端的增量需求。

據GSMA 2025年10月發佈的報告,2023-2030年撒哈拉以南非洲智能手機滲透率將由55%增長至86%。基於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數量為12.42億,智能手機增量可達3.85億部。這一巨大的市場潛力,為傳音控股穿越當前風暴提供了長期支撐。

截至10月30日收盤,傳音控股股價報收77.78元/股,較年內高點110.25元/股已下跌超過30%,與歷史峰值163.93元/股相比,跌幅更已超過50%。公司總市值目前已回落至約856億元,較其1800億元的高光時刻已然蒸發近千億元。

全球化的浪潮,從來沒有單向的流動;供應鏈的波動,也從未如此致命。存儲漲價風暴終將過去,但傳音控股的故事,揭示了曾經的 「非洲手機之王」面臨的新挑戰。(《理財周刊-財事匯》出品)

免責聲明:文章表述的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