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小馬智行公然造假貶低文遠知行?L4智駕企業迎來「生死對決」

2025-10-31 17:17

(文/陳濟深 編輯/張廣凱)

10月30日,在自動駕駛賽道企業小馬智行(Pony.ai)與文遠知行(WeRide)「同日招股」的最關鍵節點,一份小馬智行的港股路演材料引發了其直接競爭對手的強烈反彈。

文遠知行CFO李璇在分析師羣中直指小馬智行的路演材料中存在嚴重數據失實/誤導,尤其是在競爭對手比較重將文遠運營城市標註為「1個」,甚至將完成訂單數寫為「0」屬於刻意貶低,超出正常商業競爭。

這場突如其來的「數據狙擊」並非偶然。就在兩天前(10月28日),這對「自動駕駛雙子星」纔剛剛同步在港交所發佈招股書,並計劃於11月6日「同日掛牌」。這是繼2024年在美國「錯月」上市、爭奪「全球Robotaxi第一股」后,雙方再一次在資本市場的「正面對決」。

更具戲劇性的是,這場戰火甚至「誤傷」了百度。因小馬智行的路演材料未列入百度的核心運營城市武漢,有百度IRD(投資者關係部)的人士連夜發聲稱「已依法維權」。

這並非兩家公司的首次「掐架」。早在今年6月,小馬智行CTO樓天城的「牌桌理論」(稱桌上只有Waymo、小馬和百度)就曾引發文遠CFO的公開回懟。

這場「戰爭」的主角,小馬智行(Pony.ai,下稱「小馬」)與文遠知行(WeRide,下稱「文遠」),本是「同根生」。小馬智行的聯合創始人彭軍和樓天城,曾是百度自動駕駛部門的首席架構師和「最年輕的T10工程師」;而文遠知行的創始人韓旭,正是百度自動駕駛的首席科學家。

如今,昔日「百度無人車」的戰友,變成了港股IPO獨木橋上的死敵。這場貫穿全年的「互撕」在上市前夜被推向了高潮。這絕非簡單的「意氣之爭」,其背后,不僅是一場關乎48億美元估值差距和「定價權」的「資本續命戰」,雙方本質上是在爭奪的自動駕駛賽道活到盈利的一張門票。

「0訂單」羅生門

這場公開的「互撕」風暴,源於一份小馬智行用於向香港投資者路演的演示材料。

觀察者網獲悉,在小馬智行的路演中,其PPT將小馬智行與文遠知行、百度的中國運營數據進行了直接對比。材料顯示,小馬智行在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四個一線城市運營;而文遠知行則被標註為僅在北京1個城市運營。

更刺眼的數據,是在「完成訂單數」這一欄。在這份對比材料中,文遠知行被赫然標註為「0」。

然而文遠知行作為一家總部在廣州的企業,早已在當地啟動Robotaxi的公開運營,用户通過其「文遠出行」App便能打到車。將一個在根據地城市運營多年的公司標註為「訂單量為0」,這無疑是引爆衝突的導火索。

文遠知行CFO李璇(Jennifer Li)當晚在分析師羣中發出長文,直指小馬智行的「不實數據指控」,並進行了正面駁斥,明確表示小馬智行存在運營區域,運營數據造假,矮化文遠技術實力和全球佈局的描述,並強調小馬智行的行為超出了正常競爭範疇。

被這份材料「誤傷」的還有百度。材料中,百度(蘿卜快跑)被標註為僅在「北京和上海兩個城市」運營。其關鍵的「限定詞」在於「一線城市」。這一個詞,就巧妙地將百度在國內最核心、已跑出圈的武漢運營區排除在外,極易讓人誤解百度的真實運營規模。

對此,百度也一反常態,選擇了「不沉默」。有百度IRD人員(投資者關係部)連夜發聲稱:「過往,面對某友商在資本市場罔顧事實的詆譭,我們不屑迴應。如今,不實之詞愈演愈烈,我方已依法維權。」

估值「分水嶺」:48億美元的「鴻溝」

這場在上市前夜爆發的「互撕」,引出了一個更核心的問題:為什麼?

按理説,小馬智行在資本市場上春風得意。截至10月28日美股收盤,其市值高達84億美元,而文遠知行的市值為36億美元。在已經手握近2倍估值優勢的情況下,小馬智行為何還要在路演材料中如此激進地「對比並質疑對手數據口徑」?

這需要從兩家公司的「恩怨」和資本市場的「重估」説起。

小馬智行(成立於2016年)和文遠知行(成立於2017年)均是中國L4級自動駕駛賽道的絕對頭部玩家,雙方在技術路徑、商業化落地和資本運作上一直並駕齊驅。

兩家公司走過相似的路徑。2024年四季度以差距不大的市值(文遠為44.91億美元;小馬為41.88億美元)先后在美國納斯達克掛牌上市,受整體行業影響,同時經歷了上市初的股價破發和2025年2月初的「概念熱」的暴漲與狂跌,最后相繼選擇奔赴港股計劃「美股+港股」雙重上市。

然而,真正的分化節點發生在2025年4月23日。當天,小馬智行公佈了其第七代自動駕駛軟硬件系統,宣稱自動駕駛套件總成本較前代「下降70%」。這一消息精準地擊中了資本市場對「成本模型」的興奮點,當天小馬智行股價暴漲30.53%,估值差距自此被迅速拉開。

但是估值的差距不代表公司發展的差距,有投資人向觀察者網表示,目前兩家公司的收入都還很少,短期的市值波動無法直接判斷未來的市場格局。

而無論是84億市值美金的小馬,還是36億市值美金的文遠,都尚未實現大規模的產品落地和自我造血。這也意味着所謂的估值差距,與其説是對行業地位的「蓋棺定論」,不如説是小馬智行暫時贏得的一場「資本敍事」勝利,而這對於目前正在融資的兩家企業來説,則是其能得到港股市場多少輸血的關鍵參考之一。

智駕企業迎來「生死對決」

高達48億美元(約合340億人民幣)的估值鴻溝,或是小馬智行的擬融資金額(72億港元)遠超文遠知行(29億港元)的底氣,但是對於小馬智行來説,要論證自己比競爭對手值得更高的估值和更大的資金需求,比如像市場證明自己比競爭對手們「遙遙領先」,這也正是目前這場「敍事之戰」的真正火藥桶。小馬有更大的動力向市場證明,自己纔是那個「唯一」的未來。

翻看雙方剛剛披露的招股書。乍一看,小馬智行的財務數據似乎更「性感」。2025年上半年,小馬智行營收2.54億元人民幣,高於文遠的2.00億元人民幣;經調整淨虧損為5.34億元人民幣,也遠低於文遠8.9億元人民幣的經營虧損。這似乎部分解釋了市場為何給予其更高的估值。

但硬幣的另一面是,雙方都處於鉅額虧損之中(上半年合計虧損超14億元人民幣)。

既然都未實現盈利,那麼在投資者面前,比拼的就不是當下的利潤,而是未來的「故事」。

爲了支撐各自的估值,兩家公司在招股書中都亮出了自己的「運營底牌」。

小馬智行在招股書中強調,自己是「唯一」在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同時開展「完全無人(車內無安全員)」Robotaxi「收費運營」的企業。

而文遠知行則向資本市場強調,自己是「全球唯一」擁有7國自動駕駛牌照、運營着「全球最大」L4車隊之一(超1500輛)的公司。

在雙方都沒有實際盈利和規模化的情況下,誰的餅更大、更香、更有説服力便是直接決定投資人優先投資哪家企業的核心依據,因此小馬智行的路演材料中通過口徑設定暗示文遠覆蓋面廣度並不如自己在覈心深度的深耕,也直接引發了文遠知行的強烈反彈。

一場爭奪「上岸」門票的「續命戰」

這也意味着這已不是一場簡單的公關罵戰或「意氣之爭」。這是小馬智行捍衞其77億美元估值和2倍溢價的「定價權保衞戰」,或者説文遠知行面對「訂單為0」的指控,為其36億美元估值發起的「敍事反擊戰」。

而這場在上市前夜爆發的激烈衝突,暴露了L4自動駕駛行業在「商業化前夜」的極大焦慮。

這背后代表的是目前資本市場對於智能駕駛賽道的邏輯已經徹底改變。資本不再為純粹的「技術故事」慷慨解囊,轉而開始嚴苛地審視「成本模型」和「盈利預期」。而兩家公司2025上半年合計超14億元人民幣的鉅額虧損,如同一枚倒計時的時鍾,催促着它們必須在耗盡現金前「上岸」。

此次「同日招股」赴港IPO,就是「上岸」的最后窗口。這不僅關乎「全球Robotaxi第一股」的虛名,更關乎72億港元(小馬)與29億港元(文遠)的「彈藥」歸屬。這筆錢,或將直接決定誰能活得更久。

與此同時,賽道正變得空前擁擠。專注Robotaxi的玩家之外,整車廠、出行平臺和供應商都已紛紛入局。這場在上市前夜的「同室操戈」,已不再是簡單的「內卷」。這本質上是一場「資本續命戰」,爭奪的是活到盈利「那一天」的最后一張門票。

截止發稿時,百度、小馬智行、文遠知行均未對此事件進行迴應。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