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特大假冒芯片團伙被搗毀

2025-10-31 16:43

(來源:半導體前沿)

深圳查獲假冒芯片團伙,涉案芯片偽裝成英飛凌、德州儀器等品牌

近日,《法治中國網披露了國內首例特大假冒進口芯片案的細節。

深圳有關部門已搗毀一個假冒芯片團伙。該團伙涉嫌將回收翻新的集成電路重新貼牌,冒充英飛凌、德州儀器等半導體知名企業的高端進口芯片對外銷售。

據《法治中國網》報道,警方耗時四個月對該團伙展開調查。該團伙將廢棄芯片回收翻新,用激光打磨原有標識,重新印上高規格型號,再通過偽裝成海外代理商的空殼公司對外分銷。目前,案件已至少抓獲 1 人,有關部門表示正與國際供應商協作,追蹤受影響的芯片批次。這些假冒芯片流向了汽車、工業控制等下游行業。

涉案芯片應用廣泛,潛在風險隱蔽

英飛凌的功率場效應晶體管(MOSFET)、驅動集成電路(IC),以及德州儀器的功率控制器、運算放大器(op-amps),都是消費級顯卡、主板、電源的常用元器件,廣泛應用於電壓調節模塊、熱管理系統等核心部件。

而這類設備的特點是,只有在承受高温或高電負荷時,細微缺陷纔會暴露。假冒芯片很少在開箱時就出現明顯故障,其風險在於:初期能正常工作、通過檢測,但在顯卡高頻運行時可能引發間歇性重啟,或使用數周后出現風扇轉速異常、線圈嘯叫等問題。若設備中被替換了假冒德州儀器降壓調節器,或使用了貼錯標的英飛凌場效應晶體管,可能導致故障原因難以排查。

類似案件並非首次,此次 B2B 模式風險更甚

這類案件並非首次發生。此前中國有關部門曾開展打擊行動,查獲 4 萬多塊假冒英偉達顯卡 —— 這些顯卡被重新貼牌,偽裝成新型號銷售。但與面向普通消費者的顯卡詐騙不同,此次案件的風險更具結構性危害:涉案假冒芯片據稱通過 B2B 模式賣給了下游供應商,這意味着正規品牌可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將假冒芯片集成到自身的合格產品中。

來源:官方媒體/網絡新聞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