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達利歐最新發文:黃金是最安全的貨幣!

2025-10-31 16:42

周五,《時代周刊》刊登了一篇由橋水基金創始人瑞·達利歐(Ray Dalio) 撰寫的文章,文章指出黃金是風險最低的貨幣,千年保值且「被沒收風險」更低。他還拆解了黃金在金本位、法幣體系下的表現,及其與現金的配置邏輯。原文翻譯如下。

長期以來,我一直對國債和法幣價值感到擔憂——並且曾撰文探討這些擔憂為何會提升黃金的吸引力。自從我首次表達這些觀點以來,金價已大幅上漲,因此我想分享一些我認為關於黃金最重要的知識點。

在我看來,有一點毋庸置疑:黃金是一種貨幣,而且是貶值和/或「被沒收風險」最低的貨幣。這就是為什麼數千年來、在幾乎所有國家,黃金都被視作有價值的貨幣,而其他許多貨幣卻早已更迭消亡。

以下將闡述黃金在歷史上如何保值——以及如今為何仍能做到這一點。

縱觀歷史,所有貨幣要麼是「與硬資產掛鉤/由硬資產背書」的貨幣,要麼是法幣(fiat currency)。與硬資產掛鉤或由硬資產背書的貨幣,其價值與黃金或白銀等供給有限、全球認可的同類資產綁定。這類貨幣允許個人或政府按固定匯率,將手中的「紙質」貨幣兑換成黃金、白銀等資產。而法幣則完全不與任何資產掛鉤,也無任何資產背書,因此其供給不受限制。

縱觀各國曆史,當貨幣與黃金掛鉤且債務過高時,貨幣體系總會崩潰。這種崩潰的原因有兩種:要麼各國領導人堅持以黃金背書貨幣的承諾,最終導致債務違約和通縮型蕭條;要麼違背按承諾價格兑付黃金的約定,進而大量印發貨幣和信貸——這通常會導致貨幣貶值、通脹高企,金價隨之上漲。

在央行出現之前(美聯儲成立於1913年),各國更傾向於選擇通縮這條路。但自央行誕生后,通脹路徑變得更為普遍。無論選擇哪條路徑,最終都會引發嚴重的債務危機,債務相對於償債所需收入的比例會下降,問題在新的更高價格水平上得到解決。這就是物價長期上漲的原因。貨幣與黃金掛鉤體系最近兩次崩潰的案例,分別發生在1933年和1971年。

1971年,我們徹底告別了與黃金掛鉤的貨幣體系,轉向法幣體系。鑑於當前我們仍處於法幣體系下,研究歷史上法幣體系中「債務遠超償債所需貨幣量」時的情況,從中汲取的教訓與當下的局勢更為相關。在這類情況下,央行總會大量印發貨幣和信貸,通常會導致通脹高企、金價上漲。

在所有這些場景中,作為紙質貨幣/債務貨幣的替代品,黃金錶現都十分出色。長期來看,黃金是購買力保值記錄最好的貨幣。這也是如今它能成為各國央行第二大儲備貨幣的原因。

但這並不意味着長期來看,其他貨幣的財富儲存能力就一定比黃金差。因為紙質貨幣/債務貨幣能產生利息,而黃金不能。因此,當利率相對於紙質貨幣/債務貨幣的貶值速度足夠高時,這些貨幣能帶來更高的回報。

如果有人選擇參與「擇時交易」(我不建議這麼做),那麼策略應該是:當利率足夠高,能覆蓋持有該貨幣的違約和貶值風險時,就持有紙質貨幣/債務貨幣;但當利率無法充分覆蓋這些風險時,持有黃金纔是明智之舉。

當然,也可以選擇不嘗試擇時,而是始終持有一定量的黃金。和現金一樣,黃金的真實回報率較低,約為1.2%,且與現金呈負相關性。因此,對於任何需要良好流動性的環境,都可以將黃金和現金視為優質的「貨幣組合」。

黃金之所以常被青睞,還因為它比其他貨幣和資產的「被沒收風險」更低。這是因為黃金的價值不依賴於從他人處獲取資金,且個人或政府更難從你手中奪走它。黃金是最難被掠奪的貨幣——你可以將它安全地掌握在自己手中,而其他所有貨幣的價值都依賴他人履約支付才能實現。此外,黃金也不會因網絡攻擊而被竊取。正因如此,當金融危機引發高額税收及其他掠奪性政策,或國家間爆發經濟金融戰爭(如制裁),導致資金被沒收風險大幅上升時,黃金就成了首選資產。

因此,在貨幣/債務危機,或戰爭導致「被沒收風險」上升的時期,黃金價值會大幅上漲。更準確地説,是黃金沒有像其他貨幣那樣貶值。

這就是為什麼長期以來,黃金始終是最基礎的貨幣,也是在極長周期內,價值與生活成本匹配度最高、記錄最好的貨幣。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