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Agent接棒新一代AI產品形態,「結果交付」模式加速產業落地

2025-10-31 15:33

從以ChatGPT為代表的Chatbot,到以Cursor、Copilot等為代表的Composer,如今AI產品正向Agent(智能體)形態演進。

10月28日,華龍證券發佈研報表示,AIAgent或接力Chatbot,成為下一階段主流AI產品形態。未來,AI行業將形成垂類Agent多點開花,多Agent協同的發展趨勢。國信證券亦表示,商業價值驅動下,Agent的企業採用率將大幅提升,未來Agent將成為認知共生的人類助手、智能體即應用將成主流。

華龍證券表示,Agent推動企業預算從「買工具」到「買結果」轉變,全球算力Capex不斷上行,基礎模型加速迭代,為Agent生態繁榮創設良好條件。其維持計算機行業「推薦」評級,並建議關注辦公Agent、企業管理Agent、金融Agent、多模態Agent。

近年來,OpenAI、谷歌、微軟、聯想集團等國內外科技巨頭,分別從通用、垂類等角度佈局並持續升級Agent產品,並開始斬獲商業化收益,在引領行業新一輪演進的同時,進一步提升其企業價值。

通往AGI的必經之路

今年以來,國內外科技巨頭在AIAgent領域的佈局持續深入。

5月7日,聯想集團在聯想TechWorld2025創新科技大會上,對其智能體進行全面升級與擴容,推出面向個人、企業、城市的三大超級智能體,形成覆蓋全場景的超級智能體矩陣,並提出以個人超級智能體作為「數字永生」載體,通過持續學習用户行為,在物理世界與虛擬世界間搭建橋樑;以企業超級智能體推動「人機協同」新工作範式;以城市超級智能體或重塑社會契約的「智能文明」願景,展現出以Agent為核心的AI戰略雄心。

其他科技巨頭如OpenAI更新ChatGPT智能體,融合Operator和Deepresearch核心功能;谷歌將智能體功能引入Chrome、搜索和Gemini應用,並即將推出Gemini應用中AgentMode的實驗版本;DeepSeek更新V3.1-Terminus版本大模型(基於DeepSeek-V3.1版本的更新),重點提高編程智能體和搜索智能體等Agent能力;字節推出人與Agent協作平臺釦子空間,支持任務自動化、專家代理和多種應用場景等,AIAgent呈現出全球多點開花的繁榮景象。

華龍證券認為,Agent的繁榮,得益於AI行業在三大方面的轉變。

首先是Agent形態本身促成了企業付費意願的提升。尤其是對B端客户來説,企業對於AI應用助力降本增效的需求較為明確。AI應用能夠幫助企業提升的產能大於投入的成本,即ROI>1,就會刺激企業客户的付費意願。

而從最初定位「聊天程序」的Chatbot,到定位「編程實習生」的Composer,再到如今定位「個人祕書」的Agent,新一代AI產品形態,已成為具備自主性、規劃力與執行力的智能實體,超越「指令執行」,進入「代理權」時代。

以聯想集團推出的天禧個人超級智能體為例,據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介紹,其具備三大核心功能:

感知與交互:天禧實現了多模態感知和意圖驅動的自然交互,用户看到感興趣的景點照片時,只需通過語音表達需求,智能體即可自動識別照片中的景點信息,根據用户實際情況提出度假時間候選,並通過自然交互確認用户精準意圖。

認知與決策:天禧能調用跨設備數據所整合的個人知識庫,幫助用户做出推理和判斷。比如設計旅行方案時,調用長期記憶中的偏好和親友關係,結合過往的消費習慣,以及酒店房態、天氣預測和餐飲評價等公開信息,給出初步推薦。

自主與演進:天禧能自主拆解複雜任務,規劃步驟並主動執行。比如自動拆分旅行安排並完成酒店預訂、餐廳預約、路線推送和通知提醒,未來甚至可以通過多智能體交互,與用户親友的智能體一起商量行程安排,並根據用户反饋進一步自我優化。

在這種條件下,Agent能夠直接交付成果,對於工作任務的完成度或對勞動力的補充效果指標更容易量化,因此更容易形成看得見的ROI提升,客户付費意願隨之提升。

華龍證券表示,在AI形態演變的過程中,用户與AI的交互更為深入,任務結果交付更為完整。在當下,Agent是「過程交付」轉向「結果交付」的更好載體。展望未來,AI產品的演進將更多地強化「生產力」屬性,而非純粹的「工具」屬性。對企業來説,勞動力運營支出正在被GPU資本支出取代。

並且,由於Agent能夠部分替代勞動力職能,輔助人類產生經濟效益這一特性,企業對於AI的支出將從Capex(資本性支出)轉變為Opex(運營性支出),相當於為勞動力付費,更進一步提升企業付費意願。

其次,AI基礎設施的完善為Agent提供了重要支撐。在AI戰略驅動下,微軟,谷歌,亞馬遜,Meta、阿里、騰訊等海內外雲廠商不斷調高資本開支,特別是圍繞推理環節進行的算力基建持續高速增長。據IDC預測,到2028年,預計中國AI服務器中73%的工作負載將用於推理,這為推理側的Agent提供了強大的算力支持。

此外,政策對Agent等AI技術、產品的支持較「互聯網+」時代更為明確。2025年8月26日,國務院印發的《關於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中,明確提出到2027年,新一代智能終端、智能體等應用普及率超70%,到2030年普及率超90%,並列明瞭軟件、信息、金融、商務、法律、交通、物流、商貿等新一代智能終端、智能體重點應用領域,以及發展「模型即服務」、「智能體即服務」等商業模式。與「互聯網+」相比,「人工智能+」總體目標更具體、可量化。

華龍證券表示,需求引領下,Agent的出現具有必然性,從AI的最終形態來看,AI能夠在識別、理解、推理的基礎上參與決策並執行操作,是發展AGI的必經之路。萬和證券亦表示,智能體作為大模型落地的重要載體,是有望率先實現AI從技術敍事到價值兑現規模化的商業應用。

據全球知名的數據分析機構CBInsights統計,2024年全球AIAgent營收超50億美元,預計2025年將突破100億美元,接近翻倍;到2032年,市場規模將達到1036億美元,2024-2032年CAGR高達44.9%。聯想集團、OpenAI、谷歌、DeepSeek、字節等科技巨頭,進入的是一個長期爆發式增長的賽道。

「買結果」邏輯重塑AI格局

從企業數據來看,Agent帶來的AI廠商場景落地與收益改善堪稱立竿見影。

日前,聯想集團宣佈,聯想樂享企業超級智能體發佈不到半年,已累計創收18.9億元,在官網、門店、客服、供應鏈等20余個核心場景實現落地,支持日均超100萬次交互請求,用户周活躍度提升270%,訂單轉化率提升30%。

OpenAI領投初創企業Cursor,在未做任何營銷的情況下,僅用12個月即實現1億美元ARR(年化收入),多篇業內分析認定其是「SaaS史上最快到$100MARR的初創公司」。

資本市場對相關企業的估值前景亦非常看好。自發布AIAgent矩陣以來,聯想集團股價已累計上漲近30%,且高盛、里昂、瑞銀、花旗等國際知名投行,近日仍在密集上調其目標價。而Cursor截至今年10月的估值,亦已達到90億美元,成為AI編程賽道頭部企業,這離Cursor發佈僅過去不到兩年時間。

可以看出,AIAgent正帶來聯想集團、Cursor等企業從業務擴張,到估值提升的雙重轉變。

而成功布局者的領先優勢,亦開始幫助其重新瓜分AI行業市場。

國信證券指出,當前AI客户正根據平臺AI/工具部署能力重新選擇供應商。根據IDC調查,有70%的受訪企業將更換或新增雲/AI平臺供應商。僅僅有17%的受訪客户認為當前的雲提供商可以滿足他們的AI/ML/GenAI需求。28%的受訪企業已經被迫更換提供商,而另有42%的受訪企業計劃離開當前的提供商或加入雲提供商組合。

國信證券分析稱,圍繞GenAI應用開發過程提高交付效率的功能/工具,是企業客户的主要需求,他們將優先考慮有助於自動執行重複性任務,並提供預測分析以協助數據驅動型決策的PaaS/應用程序平臺,其次是GenAI相關功能(AIGC等)。

華龍證券則從商業模式的轉變角度,進一步分析AI用户更換供應商的底層邏輯。其表示,當前終端Agent以嵌入終端的形式觸達消費者,一般以硬件一次性收入為主要收入來源,非終端Agent則通常採用訂閲模式(SaaS模式)、按調用量付費、垂類場景中按定製化服務收費等模式獲得收入。

在此之外,近來按結果付費(RaaS)模式正快速興起,企業不再為人工智能技術本身或使用量付費,而是根據智能體實際達成的業務成果來支付費用,要求AI能夠交付可量化的商業價值。華龍證券認為,這種只為「實際節省的人力/增加的收益」買單的模式,是未來Agent商業化落地的核心加速動力。

這也意味着,更低的部署成本,更高的部署效益,已成為影響AIAgent廠商競爭格局的關鍵。尤其是在AIAgent部署、調用成本偏高(如微軟Copilot的Agent調用成本為LLM的15倍)的背景下,這一邏輯進一步加快了不同Agent廠商之間的洗牌。

以近期Manus的用户增長、商業化變現風波為例。其雖憑藉自主執行復雜任務能力,與「AIAgent全場景(編程生成-數據爬取-視頻製作-金融建模)」概念營銷,吸引大量嚐鮮用户,但因實際功能並未達到較優效果,如視頻生成卡頓、數據爬取失敗率約60%、非結構化任務崩潰率達17%等,導致近期用户增速較6-8月明顯放緩,30天付費用户留存率僅為約50%+,6個月留存率約30%+。

對此,在近日舉辦的首屆城市超級智能體發展論壇上,聯想集團提出了「AI工廠」概念。它將原本複雜且孤立的AI開發任務,轉變為一套可管理、可複製且支持持續運營的標準化體系,重塑了AI應用的開發與部署流程,使其成為一條標準、高效的現代化生產線。

聯想通過超智融合服務器、AI導向存算協同設計及新型AI存儲拓撲的協同進化,為「AI工廠」構築了堅實的物理底座,實現了「用最少的算力幫助客户做好智能體的開發」。其中,AI導向存算協同設計顯著降低了存儲網絡組網成本;新型AI存儲拓撲通過存算網協同設計,在滿足同樣帶寬性能的等帶寬性能的前提下,所需存儲容量僅為傳統架構的四分之一。

未來,聯想集團還將持續推進技術深化與生態開放,計劃構建跨企業智能體協作聯盟,推動產業鏈上下游的智能協同。同時,通過推出「零代碼場景模板」與輕量化部署方案,助力廣大中小企業低成本、高效率接入AI能力,實現數字化普惠。

美國著名通信API服務機構Plivo預測,2025年AIAgent賽道正呈現出企業從「試」到「用」的積極趨勢,63%企業視Agent為未來12個月關鍵佈局,同時行業逐漸形成巨頭壟斷通用場景、初創企業深耕垂直細分領域的競爭格局。萬和證券認為,當前B端需求更多側重於Agent賦能業務場景而非內部辦公,看好垂類領域具有AI產品力的廠商業務放量。聯想集團等巨頭憑藉低成本、高效益的部署優勢,將在未來行業競爭中佔據更優位勢,加快其從業務擴張到估值提升的轉變進程。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