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31 15:12
轉自:大眾新聞-大眾日報
今天上午,山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邀請山東省教育廳負責同志等介紹「十四五」時期山東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中新社記者:
山東省「十四五」規劃提出,更好發揮教育在創新型省份建設中的動力源作用。請問省教育廳在高等教育領域採取了哪些舉措,促進動力源作用更好發揮?
王浩:省教育廳按照省「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要求,充分發揮高校重要動力源作用,多措並舉,全力支持創新型省份建設。
一、優化教育資源佈局,賦能高質量發展。「十四五」期間,圍繞國家重大戰略和山東經濟社會發展需求,通過新設、升格等方式,擴充、優化高等教育資源。2024年,康復大學作為山東首所新型研究型大學正式招生。目前,全省共有普通高校167所,其中普通本科高校68所、本科層次職業大學4所。研究生和普通、職業本專科在校生規模達298.57萬人。超過半數普通本科高校取得博士、碩士學位授權,現有博士、碩士學位點1300余個。全省高等教育資源結構、佈局進一步優化,對經濟社會發展支撐能力不斷增強。
二、提升人才培育質量,服務區域產業需求。有組織加強人才引育,大力引進國際一流科學家、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十四五」期間,全省高校國家級人才數量增長57%,實現高層次人才快速集聚。加強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推進理工結合、工工貫通、醫工融合、農工交叉,面向戰略急需和新興領域,建有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基地19個、急需領域拔尖學生培養項目33個。深化科產教協同育人,建強國家和省級卓越工程師學院,佈局建設27個未來技術學院、109個專業特色學院、191個現代產業學院,深度賦能山東工業經濟「頭號工程」。安排專項招生計劃,支持高校與企業、科研院所聯合培養研究生,開展省級工程碩博士培養改革試點。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校企雙方互派科技專家和產業導師2.9萬人次,充分釋放人才創新活力。
三、提高科技創新水平,強化成果轉化效能。以山東重點產業需求為牽引,打造高校戰略科技力量。高校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創新平臺數量實現重大躍升,全國重點實驗室數量較重組前增長了7.7倍;此外,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山東省重點實驗室數量分別增長25.9%、58.3%。強化有組織科研與協同創新,高校獲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15項,一批高水平科研成果在《自然》《科學》《細胞》等世界頂級學術期刊發表。高校科研經費大幅增長,比「十三五」末增長62.2%。以科技創新賦能產業創新,推動大學科技園轉型升級,建設5家國家級、17家省級大學科技園,打造環大學創新創業生態圈。組織高校充分融入「山東科技大市場」,發佈高校科技成果5.3萬項,目前成交金額近9億元,推動校企新技術、新產品、新服務精準對接和高效落地。
鳳凰網記者:
山東是國家職業教育「新雙高」改革整省域、全口徑試點省份。「十四五」期間,山東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取得哪些新進展?
李鵬:「十四五」是山東職業教育改革創新、提質升級的關鍵時期。從部省共建國家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到省域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新模式試點,再到職業教育「新雙高」綜合改革試點,三大舉措環環相扣、迭代升級,山東職業教育持續領跑全國。其成效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職教體系更加健全,構建人才成長「立交橋」。職業教育為不同稟賦的學生成長成才提供了多元通道。全省現有417所中職學校、99所高職院校,其中4所本科職業大學。率先建立「文化素質+職業技能」職教高考制度,面向中職學生的本科招生計劃從1.5萬增長到2.3萬,報考人數從14.9萬增長到27萬;中高本貫通培養年招生10萬余人,實現多形式銜接、多通道成才。
二是服務效能顯著提升,做強產業發展「新動能」。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聯繫最緊密、最直接。對接產業轉型升級,「十四五」年均調整職業教育專業點超過20%。面向重點行業和產業園區,建設47個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56個市域產教聯合體。推動高職教育下沉縣域,122所中職學校舉辦初中后五年制高職教育,108個縣(市、區)開展高等教育,為縣域經濟築牢人才「蓄水池」。在23個國家建設38所「班·墨學院」,伴隨企業拓展海外市場。五年來,中高職共培養各類技術技能人才416萬人,其中高水平技術技能人才232萬人,「十強」優勢產業集羣等領域新增從業人員70%以上來自職業院校。
三是高水平成果持續涌現,打造山東職教「金名片」。提升學校關鍵辦學硬實力,系統推進「專業、課程、教材、師資、實習實訓」聯動改革,各項標誌性成果均居全國前列。山東16所學校入選國家「雙高計劃」、數量居全國第二,這代表了全國職業院校的最高水平;學生技能大賽獲獎十年穩居全國第一,這是人才培養水平的有力證明;獲得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學成果66項、數量全國第二,這是教育領域的最高國家獎。此外,建設100所省高水平中職學校、43所省高水平高職學校,推動百花齊放、百舸爭流。
四是發展環境不斷優化,形成多元協同的「新生態」。混合所有制辦學、產教融合「組合式」激勵、擴大學校辦學自主權等一系列政策,開全國之先河,教育部面向全國推廣。職業教育活動周全國啟動儀式連續3年在山東舉辦。在自願選擇的前提下,五年來共有16.6萬中職學生錄取分數超過高中線、17.7萬高職學生錄取分數超過本科線,越來越多青年學子主動選擇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
大眾日報·大眾新聞記者:
強國必先強師。教師是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第一資源。請介紹下山東在弘揚教育家精神、加強新時代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建設方面,有哪些具體舉措?
邢順峰:「十四五」以來,我們堅持把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建設教育強國、教育強省最重要最基礎最核心的工作來抓,全省141萬名專任教師整體結構和素質能力持續優化。
一是大力弘揚踐行教育家精神。我們開展弘揚踐行教育家精神系列活動,「十四五」期間選樹宣傳71名「齊魯最美教師(團隊)」,建成中國教師博物館等百余個師德涵養基地、教師實踐教育基地,築牢教育家精神弘揚主陣地。在全國率先出台關於完善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堅持師德違規「零容忍」。在教育家精神激勵下,廣大教師紮根齊魯大地、勇擔時代使命、潛心教書育人,103人獲評全國模範教師、全國優秀教師、全國最美教師、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涌現出全國道德模範李振華等一大批優秀教師代表。
二是全面提升教師專業素質能力。我們開展教師教育創新機制改革試點,實施中小學未來優秀師資培養計劃,推進山東大學、中國海洋大學等高水平大學開展教師教育。建立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支持體系,實施數字化賦能教師發展行動,依託「互聯網+教師專業發展」工程,每年在線培訓教師近百萬人次。持續開展齊魯名師名校長名班主任建設工程、齊魯教育名家培育工程。深入實施職業院校教師隊伍素質提高計劃,着力提升職教師資「雙師」素養。「十四五」期間,高水平師資競相涌現,31人獲評國家級教學名師,31個團隊被認定為「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30個團隊入選「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數量均居全國前列。
三是鞏固提升教師地位待遇。加強教師待遇保障,持續鞏固義務教育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成果。加強鄉村教師住房保障,建成周轉宿舍3萬套,讓鄉村教師安居樂業。完善高等學校績效工資內部分配辦法,實現獎勵性績效工資實際分配總量在績效工資總量中佔比不低於70%。出臺進一步加強尊師惠師工作的指導意見,制定社會事務進校園工作標準和白名單,減輕教師非教育教學任務負擔,努力營造廣大教師安心從教、熱心從教、舒心從教、靜心從教的外部環境。
下一步,我們將深入實施教育家精神鑄魂強師行動,落實好強師尊師惠師政策,加快培養造就新時代高水平教師隊伍,為教育強國、教育強省建設夯實師資基礎。
(大眾新聞記者 楊燁瑩 攝影 李亞平 崔晗 策劃 陳巨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