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科技巨頭主宰一切!亞洲股市「巨頭依賴症」加深 中國市場是解藥?

2025-10-31 11:02

近年來,美國股市集中度過高的擔憂早已廣為人知——當前科技「七巨頭」中哪怕只計算六家,也已佔據標普500指數30%以上的權重,尤其是英偉達的市值在短短兩年內從1萬億美元飆升至5萬億美元。這令許多人不免擔憂,若此輪漲勢突然逆轉,可能引發的連鎖反應。

而類似的高集中度風險,眼下在部分亞洲市場同樣突出:僅臺積電一家公司就佔據了中國臺灣加權指數近45%的權重,是十年前的三倍。韓國KOSPI指數則已形成雙寡頭格局,存儲芯片巨頭三星電子和SK海力士合計佔比高達30%。

科技股在亞洲基準指數中日益加深的主導地位,已不可避免地開始顛覆許多傳統的投資策略。不少指數基金為保持同步,正被迫增加科技股配置;而那些受限於單股持倉上限的基金,則正開始難以匹配由少數芯片製造商和互聯網企業主導的指數巨幅回報。

Vantage Markets分析師Hebe Chen指出:「隨着資金流日益集中於少數幾隻股票,高集中度已模糊了被動與主動投資的界限。由於多元化參與渠道減少,未來AI動能的任何停滯都可能引發整個地區市場的超額調整。」

亞洲市場高集中度現象加劇

亞洲芯片製造商的市值在今年可以説紛紛迎來了大幅飆升,其中臺積電在7月市值就已突破萬億美元大關。投資者追逐那些超大規模企業AI支出浪潮的受益企業,推動MSCI亞太指數今年迄今累計上漲了26%,有望創下八年來最大漲幅,跑贏標普500指數。

近期,亞太地區AI供應鏈主要企業的最新財報,顯然進一步助長了市場對長期需求趨勢的樂觀預期。此類利好消息引發的股價持續飆升表明,市場集中度可能將繼續呈滾雪球式增長。

「科技股在指數中佔比高且持續攀升是個問題,因為(追蹤)基準指數的投資者不得不增加對極少數集中股票的配置,這反過來又推高了(科技股)股價和在指數中的權重,」瑞銀集團亞洲科技高級股票顧問Vey-Sern Ling表示,「這已形成了一種負面循環——不斷推高着熱門股的估值。」

對受託投資特定市場的機構而言,問題尤為突出。「單一地區基準指數的高度集中化,使投資韓國、中國臺灣等單一地區指數的基金變得更具挑戰性,」有業內人士一針見血地表示。

即使過往科技股佔比不高的那些市場,似乎也正受到波及。日本芯片測試設備製造商愛德萬測試和軟銀集團目前已躍居日經225指數權重最大的成分股,兩隻股票各自佔比均突破10%——根據日經指數的編制規則,單一個股權重過高可能會觸發調整機制,比如強制降低其權重,這可能導致指數基金被動賣出部分股票。

今年早些時候,臺達電泰國子公司泰達電股價由於市值暴漲,也觸發了泰國證交所的交易限制——把泰達電股票排除在信用額度之外。

根據泰國證交所文件,這些限制屬於第一級市場監控措施,將實施至10月30日。排除在信用額度之外意味券商計算客户所有類型帳户信用額度時,不得把泰達電股票當成擔保。

與此同時,範圍更廣的區域交易也變得充滿挑戰。花旗集團數據顯示,MSCI亞太(除日本以外)指數前五大成分股當前佔該指數的總權重已達29%,逼近2019年以來峰值。分析師Yue Hin Pong等人在本月報告中指出,阿里巴巴、騰訊控股與臺積電等股票的多頭擁擠程度最高。

一些指數提供商已採取措施幫助投資者應對這些問題。富時羅素已對部分指數的權重設定了上限,而MSCI和標普全球則開始提供關鍵指數設權重上限的替代性版本。

高集中度引發投資轉變

對於受歐洲規則約束的那些主動型基金而言,10%的單隻股票持倉上限無疑是一大障礙。臺積電在MSCI亞太(除日本外)指數中的佔比去年就已突破這一門檻,並進一步攀升至了12%以上。

「我們長期看好臺積電,但現在10%的持倉限制了我們維持完全超配的能力,」位於蘇黎世的GAM投資管理公司基金經理Jian Shi Cortesi表示。「我們已將部分投資轉向其他擁有類似強大競爭優勢的公司——例如騰訊和工業富聯

安本投資基金經理Xin-Yao Ng則指出,對於受10%持倉限制的賬户,「我們傾向於尋找價值鏈中與臺積電最接近的股票」,例如日月光投控(ASE TechnologyHolding)、鴻海精密、致茂電子(Chroma ATE Inc)和環球晶圓(Globalwafers Co)

當然,儘管市場環境的變化增加了基金經理的工作難度,但這些亞洲科技巨頭漲幅的絕對值依然可觀。臺積電今年迄今已上漲40%,而SK海力士更是飆升超過220%。有鑑於許多美國科技巨頭仍計劃繼續加大對科技硬件的投入,這可能會繼續推動這輪AI浪潮下科技股的上漲行情。

「儘管存在短期回調風險,但我們接觸到的股票投資者普遍認為,人工智能將是一個持續多年的主題,」美國銀行亞太區股票策略主管Winnie Wu表示。

她指出,雖然科技股在MSCI中國臺灣地區指數中佔比超過80%,在MSCI韓國指數中佔比接近一半,但中國、日本和印度的市場更加多元化,因此它們受人工智能或科技周期波動的影響相對較小。

Winnie Wu表示,「中國市場尤其能提供多元化配置優勢——可作為對衝美國股市及人工智能周期相關風險的工具」。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