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新橋生物(NBP),遞交IPO招股書,擬赴香港上市,高盛、中信證券聯席保薦 | 中概股香港上市

2025-10-31 14:13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2025年10月30日,新橋生物 NovaBridge Bioscience(下稱新橋生物)(NBP.NADAQ)在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擬在香港主板上市。

新橋生物,前身為天境生物IMAB,於2020年1月在納斯達克上市,2025年10月宣佈更名為新橋生物,股票代碼為「NBP」,截至10月30日收市,總市值約5.24億美元。

新橋生物招股書鏈接:

https://www1.hkexnews.hk/app/sehk/2025/107826/documents/sehk25103100037_c.pdf

新橋生物,近期採用全新商業模式,旨在通過戰略合作與專業化附屬公司實體,甄選並推進高價值療法資產,作為一家採用不限治療領域發展策略的全球性生物技術平臺公司,將設立單獨的附屬公司負責療法導向型資產的開發,從而強化監督、聚焦運營並優化風險管理。公司此前主要專注於開發自主研發的創新型精準免疫腫瘤藥物,用於癌症治療。

新橋生物的核心產品givastomig是一種新型雙特異性抗體(bsAb),可同時靶向主要表達於胃癌、食管癌及胰腺癌的腫瘤抗原Claudin18.2,以及T細胞共刺激分子4-1BB。憑藉CLDN18.2在多種腫瘤中的廣泛表達特性,givastomig可靶向多種適應症,包括胃食管腺癌(GEA,包括胃癌(GC)、胃食管連接部癌(GEJC)及食管腺癌)、膽道癌(BTC)及胰腺導管腺癌(PDAC)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2024GEABTCPDAC(不包括大中華區及韓國)的一線治療全球市場規模估計分別為89億美元、18億美元和44億美元,預計到2034年將分別達到130億美元、29億美元及64億美元。

新橋生物已完成了I期臨牀研究的1a期部分以及1b期劑量遞增研究的安全性評估,將於2026年初啟動一項隨機II期研究,於20258月提交臨牀試驗方案后,公司未收到美國FDAgivastomig用於CLDN18.2陽性及PD-L1陽性GEA患者的II期聯合治療試驗的任何反對或擔憂。除givastomig外,截至最后實際可行日期,新橋生物已建立包含三個臨牀階段項目的管線,包括兩個腫瘤項目uliledlimabragistomig,以及眼科項目VIS-101。

新橋生物20258月成功完成股權融資,從新老機構投資者中募集所得款項淨額6120萬美元。所得款項淨額將主要用於支持givastomig的臨牀開發,包括計劃中的II期臨牀試驗。

股東架構

招股書顯示,新橋生物在香港上市前的股東架構中,

雲頂新耀(01952.HK),持股16.0%;

康橋資本,持股10.4%;

T investment,持股7.1%;

Janus Henderson,持股7.0%;

HHLR Advisors,持股5.2%

其他股東持股54.4%。

管理層

新橋生物董事會由8名董事組成,包括:

  • 4名董事:

傅唯先生(董事會執行主席)

傅希湧博士(首席執行官)

曹武雄博士(首席發展官)

何穎先生(雲頂新耀(01952.HK)執行董事、總裁、首席財務官)

  • 4名獨立非執行董事:

歐振國(GT Healthcare創始人、合夥人)

楊嘉宏先生(億航(EH.US)首席財務官);

Robert Lenz博士(資深研發領袖,Rob Lenz, LLC負責人)

劉昕女士(弘毅投資醫療健康團隊投資總監)

除董事外,管包括:

Phillip Dennis博士(首席醫學官)

徐聰博士(高級副總裁(臨牀開發))

雷鳴先生(首席財務官)

核心研發團隊成員:

Phillip Dennis博士(首席醫學官)

徐聰博士(高級副總裁(臨牀開發))

Peter Sabbatini博士(高級總監(臨牀生物標記物))

劉學軍博士(執行總監(轉化醫學))

Elizabeth Lindner女(執行總監(臨牀營運))

招股書顯示,在過去的2023年、2024年和2025年前六個月,新橋生物的營業收入分別63.2萬美元、0美元、0美元,相應的研發開支為2,144.8萬、2,177.0萬和407.1萬美元,相應持續經營業務虧損分別為8,221.7萬、4,969.6萬和865.4萬美元

新橋生物是次IPO的中介團隊主要有:

高盛、中信證券為其聯席保薦人;

普華永道為其審計師;

君合為其公司中國律師;

凱易為其公司香港及美國律師;

金杜為其券商中國律師;

蘇利文·克倫威爾為其券商香港及美國律師

浤博資本為其合規顧問;

弗若斯特沙利文為其行業顧問。

版權聲明:所有瑞恩資本Ryanben Capital的原創文章,轉載須聯繫授權,並在文首/文末註明來源、作者、微信ID,否則瑞恩將向其追究法律責任。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或公眾號平臺取得聯繫。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

更多香港上市、美國上市等境外IPO資訊可供搜索、查閲,敬請瀏覽: www.ryanbencapital.com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