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創新葯迎「三箭齊發」!政策+研發+BD交易共振,港A概念股同步衝高

2025-10-31 15:08

10月31日,受國家醫保談判首次引入「商保創新葯目錄」等多重利好推動,港A兩市創新葯概念股集體走強。

A股創新葯板塊表現活躍,截至收盤,三生國健、舒泰神20CM漲停,眾生藥業、聯環藥業、海思科、昂利康等多股漲停,百利天恆、榮昌生物、百濟神州等權重股均大幅跟漲。

港股創新葯板塊同樣漲幅居前,截至發稿,三生製藥漲近12%,信達生物、復星醫藥、康諾亞、先聲藥業等個股同步上揚。


多重利好共振


近日,創新葯板塊迎來多重利好共振,行業景氣度顯著提升。

政策層面釋放關鍵信號。10月30日,2025國家醫保談判正式啟動,今年在延續常規調整機制的基礎上,首次正式引入「商保創新葯目錄」機制。該機制旨在為超出基本醫保目錄範圍、但具備高臨牀價值的創新葯開闢商業健康保險等多元化支付渠道,能夠有效緩解高值創新葯的支付壓力,為藥企研發回報提供更廣闊空間。

同時,近日發佈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也再次明確支持創新葯和醫療器械發展,進一步夯實了政策支持基礎。

研發進展方面龍頭企業國際化合作取得實質性突破。領漲股三生製藥與輝瑞合作的PD-1/VEGF雙抗藥物SSGJ-707,已於10月30日在Clinicaltrials.gov網站註冊兩項全球三期臨牀試驗。中郵證券研報指出,該藥有望成為全球腫瘤治療的重磅基石品種。

與此同時,創新葯領域的BD(授權合作)交易持續活躍,已成為板塊行情的核心支撐根據Insight數據,2025年1-9月中國創新葯對外專利授權交易金額突破1000億美元,同比增長170%,印證了中國創新葯企的全球價值正獲得國際市場認可。

10月22日,信達生物宣佈與武田製藥達成重磅全球戰略合作,武田製藥將向信達生物支付12億美元首付款,其中包括1億美元的戰略股權投資,合作交易總金額最高達114億美元,創下中國生物醫藥對外授權交易的最高紀錄

10月17日,翰森製藥與羅氏就CDH17靶向抗體藥物偶聯物(ADC)HS-20110達成BD交易,羅氏將支付翰森製藥8000萬美元首付款,交易總金額達15.3億美元。


業績端利好兑現


在當前多重利好推動創新葯板塊的同時,三季報的集中披露進一步鞏固了行業向好的基本面。

具體來看,行業龍頭藥明康德前三季度營業收入達328.6億元,同比增長18.6%。截至9月末在手訂單達598.8億元,同比增長41.2%,充沛的訂單儲備為后續增長奠定基礎。

恆瑞醫藥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231.88億元,同比增長14.85%;實現歸母淨利潤57.51億元,同比增長24.50%。復星醫藥雖因集採影響前三季營收同比下降4.91%,但歸母淨利潤達25.23億元,同比增長25.5%,其中創新葯收入超67億元,同比增長18.09%。

宏觀層面亦迎來積極信號。10月30日,商務部宣佈美方將取消針對中國商品加徵的10%所謂「芬太尼關税」,並對24%的對等關税繼續暫停一年,中方將相應調整反制措施。這一進展為創新葯企業推進國際化合作與海外臨牀創造了更加有利的外部環境。

與此同時,美聯儲10月降息25個基點,有助於降低全球融資成本,提升市場流動性,一方面緩解企業研發與擴張的資金壓力,另一方面也增強了資金對創新葯等高成長板塊的配置意願,從估值層面形成正面支撐。

展望后市,機構普遍看好創新葯板塊的持續景氣。興業證券認為,「創新+國際化」創新葯產業趨勢不變,始終是醫藥板塊的核心方向。創新葯產業預計將持續獲得政策支持,中國創新葯的全球競爭力持續增強,商業化盈利持續兑現。

銀河證券指出,醫藥板塊估值經歷較長時間調整,近期已呈現顯著結構性修復趨勢,2025年在支持引導商保發展的政策背景下,支付端有望邊際改善,創新葯械有望獲益。該機構還強調,全球主要央行的降息趨勢有望推動創新葯估值進一步提升。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