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30 23:18
文章來源:長沙晚報
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賈凱清
連日來,國際金價在高位區間持續波動,金價不確定性顯著上升。10月30日,國內黃金價格為907.5元/克,較上一交易日下跌4.92元/克。
受金價波動影響,周大福、老廟黃金等多個金飾品牌近期宣佈上調產品價格,金飾品牌迎來罕見集中漲價潮。記者走訪線下門店發現,雖然黃金價格如坐上「過山車」一般漲漲跌跌,「一口價」金飾卻頗受消費者歡迎。
金價大幅波動,「一口價」金飾更受青睞
10月20日,周大福珠寶集團確認即將漲價。集團表示,考慮到金價持續上漲對成本的影響,計劃在10月底提高定價黃金產品的零售價格。
30日下午,記者來到周大福萬家麗國際購物廣場店,看到店內僅有一位消費者正在挑選金飾。「最近黃金價格波動得很厲害,來買金子的人沒那麼多了,預計到年底會多一些。」店員告訴記者。提及金飾漲價的消息,店員則表示,本輪漲價主要是針對門店內的「一口價」金飾,漲價幅度在12%左右。
所謂的「一口價」金飾,是指不按克重計算價格,而是按件售賣的金飾產品,通常會以吊墜、定製款的形式出售。
與周大福門店的冷清形成對比,同商場的中國黃金門店內人頭攢動。櫃檯前,匡女士和陳女士正在仔細比對兩個黃金吊墜手鍊。「這家買‘一口價’的黃金還能打8.8折,是我們逛下來價格比較合適的了。」匡女士説道,她選中了一款金蓮花吊墜,搭配綠瑪瑙珠,以折后1918元的價格成交。
記者看到,該門店櫃檯內陳列着各式各樣的「一口價」金飾,從金蓮花到貔貅,再到時尚新潮的小熊維尼,款式琳琅滿目。店員告訴記者,自從金價上漲后,許多消費者都覺得買定價金飾更為划算一些。「我們店里還有綠瑪瑙、翡翠、紅瑪瑙等多種串珠可供選擇,可以根據個人喜好進行搭配。」這些「一口價」黃金吊墜按照個頭大小,價格從900元到2000元不等,深受消費者歡迎。
成本施壓,金飾品牌密集上調零售價
今年以來,金價一路飆升。面對不斷攀高的金價,周大福、老鳳祥等傳統品牌除保留原有的「克重+工費」銷售模式外,正加速提升「一口價」產品比例,以提升盈利能力。
除上文提到的周大福外,周生生、老鋪黃金等品牌「一口價」黃金飾品相繼確認提價。記者梳理發現,周生生在9月底已完成部分「一口價」黃金飾品調價,漲幅約10%。而老鋪黃金則於10月26日再次上調價格,這將是該品牌今年內第三次漲價。
業內人士分析,此次金飾品牌集中漲價的核心原因是黃金原材料價格持續走高,成本壓力倒逼終端調價,這也是行業近十年難遇的集中漲價現象。值得注意的是,長期因溢價高、定價不透明而飽受爭議的「一口價」金飾,在本輪金價暴漲中出現短期「倒掛」現象——因調價滯后,反而比「克重+工費」模式更具性價比。但隨着各品牌提價政策陸續落地,這一階段性優勢正快速消失。
對於此次漲價的市場影響,行業專家指出,定價模式調整是品牌提升毛利、對衝金價波動風險的重要手段,但漲價后的市場接受度仍有待觀察。同時建議消費者,購買金飾時可根據品牌實力選擇:對品牌力較強的企業,可考慮「一口價」產品;對品牌力一般的企業,則更適合選擇克重類產品。
投資勿跟風,理性配置是關鍵
金價的劇烈波動不僅影響消費市場,也攪動着投資領域。今年10月,國際金價曾連續20天累計上漲超10%,不少年輕人受此吸引「跟風」入局,通過購買金條、金飾或黃金ETF參與投資,期待金價繼續攀高。然而,經歷了連續上漲后,國際金價開啟回撤,跌幅一度超5%,直至10月29日倫敦現貨黃金才重回4000美元關口,不少投資者因此遭遇虧損。
「黃金2天虧了2萬,真的哭暈了!」某社交平臺上,網友嬌嬌分享了自己的投資經歷。10月20日,她在招商銀行黃金賬户以947元/克的價格購入1010克黃金ETF,僅兩天后,金價便跌至924元/克,累計虧損超2萬元。「當時覺得金價好不容易降到千元內,趕緊下手了,沒想到還會繼續跌。」
嬌嬌的遭遇並非個例,不少年輕人將黃金視為「兼具保值與情緒價值」的產品,熟練通過社交平臺、品牌金店、銀行APP收集金價信息,卻因跟風購買、情緒性投資陷入虧損。
對此,專家鄭重提醒,黃金屬於大類資產,投資同樣存在風險。尤其是品牌金飾,不僅溢價較高,且流動性差,盲目追漲很可能被長期套牢。「理性配置纔是投資黃金的核心原則,投資者需充分評估自身風險承受能力,避免被短期行情左右,更不能將黃金投資等同於‘穩賺不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