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31 11:33
來源:環球網
【環球網科技報道 記者 李文瑤】10月28日,亞馬遜雲科技第三期創業加速器在北京正式結營。本期加速器共吸納35家AI初創企業,涵蓋生成式AI、Agentic AI、垂直行業應用、基礎模型及硬件工具鏈等多個前沿賽道。在為期10周的加速器內,這些企業不僅獲得了亞馬遜雲科技提供的全棧技術賦能與全球資源支持,更在創投對接與商業落地方面取得顯著進展——90%的學員企業已與頂級投資機構及大型企業接洽,超過40%正式加入亞馬遜雲科技合作伙伴網絡(APN)。
「AI 發展已進入新階段。在本次加速器活動中,Agentic AI 已成為科技創業的絕對主賽道。」亞馬遜雲科技大中華區合作伙伴及初創計劃總經理蘇小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初創企業正深入各垂直領域,推動場景多元化與技術棧完善。」
AI Agent時代來臨,初創企業「生而全球化」
「亞馬遜雲科技創業加速器」是亞馬遜雲科技於2023年為初創企業推出的一項深度賦能計劃,也是亞馬遜雲科技全球加速器項目在中國的落地。第三期加速器,亞馬遜雲科技攜手啟明創投、紀源資本、藍馳創投、高榕創投、經緯創投、源碼資本、金沙江創投、真格基金、線性資本、祥峰投資、峰瑞資本、錦秋基金等30余家創投及產業機構,共同為35家入營企業提供支持。
在本期加速器中,一個顯著趨勢是:幾乎所有入營企業都具備「生而全球化」的基因。蘇小龍指出,新一代AI創業者多具備全球視野與國際化背景,加之AI技術本身無國界、市場待開發,使得他們在創業之初便瞄準全球市場。
「AI市場正在等待開發,這個市場如此之大,現在許多想法都可以深入到各行各業非常細分的賽道,去思考如何利用AI解決問題。」蘇小龍在採訪中表示,「這樣的產品是一個技術賦能的發展方向,而不是針對某個國家或地區,因此本身就可以做到國際化、全球化。」
得益於中國龐大的數字化規模、豐富的應用場景以及開放的創新環境,中國AI初創企業生而全球化已成為主流趨勢。真格基金管理合夥人戴雨森也指出:「中國初創企業正在全球AI領域展現獨特競爭優勢。本期加速器35家企業正是中國AI初創企業生而全球化的範例。」
技術門檻降低,差異化創新成關鍵
隨着生成式AI技術棧的日益成熟與雲服務平臺的持續進化,AI創業的技術門檻正在顯著降低。亞馬遜雲科技通過其完整的生成式AI四層技術堆棧——從底層基礎設施(比如自研芯片Amazon Trainium 2),提供靈活模型選擇的全託管服務Amazon Bedrock,及其近期推出的創新Agent平臺Amazon Bedrock AgentCore,到Agent開發框架Strands Agents SDK,再到應用層(如Amazon Q及近期推出的專為AI Agent打造的集成開發環境Kiro等),都可以系統性地將底層基礎設施的複雜性封裝起來,讓創業者得以將精力聚焦於高價值的場景創新與商業模式探索。
蘇小龍在採訪中深入闡釋了這一趨勢:「我們非常重視解決‘無差異化繁重工作’。這些事情對創新企業沒有太多價值,我們希望作為平臺方來解決這些問題,做好基礎底座。」他進一步指出,以構建一個能服務百萬級用户的AI智能體(Agent)為例,「如果自己要管理后臺的運行時環境,需要定製上百萬個運行時,彈性管理非常複雜。而現在,使用我們的AgentCore,可以直接幫助他們定義后臺基礎設施的運作方式。」
這種平臺化的能力釋放,極大地加速了AI應用的開發進程。蘇小龍分享了一個直觀的對比:「根據我的經驗,以前有些公司要建立AgentCore中的一個Runtime,如果要自己手動搭建,可能需要投入十幾到二十個工程師,花費數月才能建立起來。現在基本不需要了,只需點擊幾下就可以使用。這不僅僅是金錢的節約,更是上市速度的飛躍。」
在此背景下,初創企業不再需要從零開始構建複雜的AI基礎設施,而是可以像「搭積木」一樣,利用亞馬遜雲科技已有的成熟組件快速構建和迭代產品。這使得創業團隊能夠以更小規模、更低成本啟動。蘇小龍觀察到:「例如我們提供了Kiro這個AI編碼工具。我們看到許多新的AI公司,人數不多,可能幾個人就開始創業了。以前他們可能需要大量工程師,現在幾個人用Kiro,通過提問,就可以幫助他們完成大部分編碼工作。」
創業者畫像迭代,垂直應用成新焦點
與早期幾屆加速器相比,第三期創業加速器不僅展現了AI技術的飛速演進,更清晰地揭示了創業者羣體本身的深刻變遷。亞馬遜雲科技大中華區合作伙伴及初創計劃總經理蘇小龍在觀察中指出,創業者的背景、能力與視野正在發生顯著迭代。
「根據我的觀察,許多來自大廠從事算法和AI拓展的人出來創業。也有一些非常專業的,例如教授級的創業者。我覺得他們的能力越來越高。」蘇小龍在媒體問答中分析道,「當然也有很多年輕人,很多是從國外回來的創業者,他們的視野具有全球性。現在他們基本在創業之初就着眼於全球拓展。」
這一畫像的演變,直接影響了創業公司的戰略重心。當技術巨頭的精英和海歸人才攜全球視野入場,他們更傾向於選擇那些能夠發揮其技術深度與行業洞察力的賽道,而非泛化的通用工具。蘇小龍指出,本期加速器中,「我們看到更多的是非常多的垂直應用,包括創意類的,例如文生圖、文生視頻、數據營銷等。我們也看到許多SaaS產品,例如開發工具或營銷類的SaaS產品。」這標誌着創新正從「橫向普適」向「縱向深耕」轉變,初創企業越來越專注於在特定行業內構建難以複製的專業壁壘。
這種趨勢的形成,與AI產業整體的發展階段密切相關。蘇小龍回顧道,「可能一兩年前是百模大戰,現在可能整合成了幾家。」基礎模型格局的初步穩定,為上層應用創新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同時,AI技術的普惠化降低了創業門檻,正如蘇小龍所言,「AI發展的門檻越來越低……現在基本上是按需付費,其創新成本也非常低。」這使得創業者可以將原本用於構建底層基礎設施的寶貴資源和精力,投入到對特定行業工作流、業務邏輯和用户痛點的深度理解中。
除了在營銷、創意等數字化原生領域發力,本期加速器企業的觸角還廣泛延伸至生命科學、金融、教育、建築科技等傳統行業,展現出AI技術強大的滲透能力和改造潛力。這些領域的創業往往要求團隊不僅懂AI,更要懂行業知識(Know-how),這正是新一代複合背景創業者的優勢所在。
蘇小龍強調,這種行業多元化是本次加速器的一個顯著特徵:「我們看到,初創企業越來越深入到不同的業務場景,這個賽道非常清晰,與以前可能做底層工具鏈的方式不太一樣。」他進一步闡釋了其中的商業邏輯:「現在AI的能力非常強,不僅能進行12345這樣的操作,還能簡單地使用搜索工具,搜索互聯網上的所有信息,然后進行總結。‘你叫我做’這種模式可以應用於各行各業、不同場景。」
未來:持續迭代 構建閉環賦能體系
面對這一充滿活力的趨勢,亞馬遜雲科技明確了其持續賦能者的角色定位。對於未來的佈局與支持方向,蘇小龍表示,亞馬遜雲科技將堅守長期主義,繼續從三大維度深化對初創企業的支持:
第一,持續引領技術前沿,降低創新門檻。 亞馬遜雲科技將不斷迭代其全棧AI能力,從AI基礎設施、模型和框架、SDK、應用四層提供豐富的服務,滿足初創從開發到生產的各種需求,確保初創企業能第一時間獲取全球最先進、最具成本效益的工具。「我們要不斷迭代我們的產品,更好地賦能我們的客户。」蘇小龍強調。
第二,強化全球資源整合,護航出海征程。 憑藉覆蓋全球的基礎設施、合規實踐與本地化運營團隊,亞馬遜雲科技將繼續為初創企業提供「走出去」的堅實跳板,幫助它們應對不同區域市場的複雜挑戰,將「生而全球化」的願景轉化為現實業務增長。
第三,深化創投與生態對接,構建成長閉環。 亞馬遜雲科技將繼續擴大並激活其與超過200家創投及產業機構的合作網絡,不僅為初創「輸血」,更幫助其「造血」,通過對接大企業需求、融入全球合作伙伴網絡(APN),為其打開市場與融資的雙重通道。
展望前路,蘇小龍重申了亞馬遜雲科技的初心與願景:「我們一直都保持一個信念,就是要做一家最好的服務廠商,賦能初創企業發展。這是一個一直以來沒有改變的願景。」他進一步表示,「我們希望我們的團隊仍然能夠成為客户最認可的雲與AI合作伙伴,幫助他們進行早期創新和全球業務拓展。這是我希望我們團隊始終保持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