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3億新老人,撐起餐飲新藍海

2025-10-31 11:25

蘇州觀前街的「壹天聚樂部」 里,李阿姨和老同事圍坐在餐桌前,享受着美食。用餐完畢后,李阿姨還能繼續跟跟同事們免費唱兩小時老歌。這個100多就能購買的「餐飲+社交」 套餐是她與老同事們的每月必約。

同一時間,在長沙的東茅街茶館里,王大爺正享受着一碗主打低鹽低脂,且煮至軟爛的全家福粉面。在吃完這碗麪后,王大爺繼續悠閒地喝着茶,並閉目養神,在茶桌前悠哉悠哉地欣賞舞臺上的戲曲。

海底撈北京昌平區的全國首家社區門店里,劉奶奶則帶着孫女也在享用着午餐。用完餐后,劉奶奶則打算帶着孫女去補習班上課。

這一幕幕畫面的背后,傳遞着這麼一個信息:銀發餐飲消費正在被關注和發掘。

越來越多餐企正在發力銀發消費

紅餐網盤點發現,近兩年來,越多越多的餐企,正有意加快「新老人」餐飲消費的落地佈局。

比如與「新老人」餐飲消費天然匹配的一批茶館,當前就以「市井氣+老味道」,正在重構銀發餐飲消費體驗。這批茶館中,長沙的東茅街茶館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

據瞭解,在產品上,東茅街茶館不僅深挖傳統飲食符號,推出煙燻茶、芝麻豆子茶以及可去骨、煮至軟爛全家福粉面等適老產品,食材採購更是遵循低鹽低脂原則,只為適配老年人口味與健康需求。

爲了能讓更多適應更多的銀發消費習慣,東茅街茶館採用「排隊自取+人工點單」模式,並支持現金支付,貼合老人消費習慣的同時,還允許老人在指定區域抽菸打牌等,還原老長沙茶館的市井氛圍,契合老人社交需求。

東茅街茶館這樣的適老消費模式成效明顯。數據顯示,該茶館日均客流量最高達1.5萬人次,其中本地退休銀發羣體佔比超40%,60歲以上老人平均停留時間6-8小時。

△圖片來源:東茅街茶館官微

東茅街茶館的爆火併不是個例。湖北黃石的「二湖一川」茶館大牌檔、長沙蔡二茶館、成都的工人村社區茶館等,一批茶館抓住銀發消費的趨勢,獲得了不錯的市場認可。

發力銀發餐飲消費的還有一批快餐連鎖品牌。比如老鄉雞,早在去年10月,老鄉雞就在上海150余家門店啟動「長者服務餐廳」項目,為65周歲以上的用餐老人提供85折優惠。再比如真功夫,數據顯示自去年以來,真功夫在廣州、深圳兩個城市新增了50家 「社區長者飯堂」。

另據相關數據,老鄉雞「長者服務餐廳」項目啟動后,上海門店老年顧客佔比從不足 5% 躍升至 12%-15%,部分社區店午市時段銀發族佔比超 20%。而據南沙街道今年4月份公佈數據,南沙街道引入真功夫連鎖餐飲推出「社區長者飯堂」后,累計服務轄區長者約1800人,提供餐飲服務達4.8萬餐次。

而隨着茶館、社區食堂以及長者飯堂這樣的銀發餐飲消費越來越被重視,餐飲行業甚至還延伸出了針對銀發羣體的「百元一日聚」餐飲消費模式。

據揚州晚報報道,去年8月,蘇州一家名為「壹天俱樂部」的門店開業,開業那段時間,其每天預訂都滿員,平均一天接待大約300名顧客。另據新民晚報報道,上海的「百元一日聚」品牌馨樂匯去年開業后生意一直不錯,其負責人魚曉輝表示,目前已開設和正在籌備的有5家門店,會員超4萬人。

相比普通餐飲店,這些提供「百元一日聚」的門店業態更豐富,不止能吃飯,還能唱歌、跳舞、打牌。

△圖片來源:壹天俱樂部官方小程序

隨着「百元一日聚」的熱度越來越高,部分傳統酒樓甚至也推出相關套餐,比如蘇州的大鴻運大酒店、五福樓大酒店,無錫的迎賓樓,寧波的寧波宴,南京的雁城味道等。越來越多的「百元一日聚」餐飲業態在上海及周邊地區流行。

從長者食堂到百元一日聚,為何餐企扎堆搶灘銀發消費?

早在今年年初,山東凱瑞商業集團董事長趙孝國就在2025中國餐飲產業節上表示,當前餐飲消費結構已經從過去的「啞鈴型」變成「葫蘆型」。在他看來,瞭解當下餐飲的消費畫像非常重要。其中他特別強調,未來餐飲行業的破局點可能在「新老年人」和「新年輕人」這兩個消費羣體。

趙孝國的觀點不無道理。據《2025 年銀發經濟消費人羣洞察報告》,我國60 歲及以上人口數量已經超過 3.1 億,其中處於 55 - 75 歲區間的「新老人」佔比超過70%。另據AgeClub數據顯示,2024 年,銀發家庭餐飲消費的增速達到了9%,這一增速遠遠超過了整體快消品1.7% 的增速。按照這樣的增長速度來推算,在2025 年,銀發餐飲市場規模有很大希望突破5000億元,從而成為推動餐飲行業發展的「增量引擎」。

基於這樣的趨勢下,不少餐飲業內人士認為,銀發餐飲消費已然從曾經的餐飲 「可選賽道」 徹底轉變為當下的 「必爭賽道」。餐飲行業下一個新的藍海已經出現!

比如在2025中國餐飲品牌節上,萬店盈利智庫創始人&CEO陳志強針對銀發餐飲消費,就表達了自己的看法。他特別強調,未來的10到20年,老年食堂以及長者食堂是上海、廣州等高線城市餐飲業的下一個風口。

在他看來,許多在一二線城市打拼的白領,由於無力撫養子女,只能將孩子送回老家由祖輩照顧。為此大量老人不得不從鄉村遷至鄉鎮甚至縣城,形成「陪讀型遷移」。這些家庭集中在縣城生活多年,直至孩子完成高中學業。陳志強:「當前中國還有約3億銀發正處在進城過程」。這意味着,當這3億「銀發」真正融入城市生活時,對於餐飲行業而言是莫大的市場機遇。

認為餐飲人要抓住銀發餐飲消費趨勢的,還有中國餐飲營銷專家申晨。在他看來,當前的餐飲行業要重新定義老年人和老年經濟,在讀懂銀發餐飲消費趨勢,把現有的經驗跟新的趨勢相結合,就是當前餐飲行業的機會。他還強調,當前的趨勢下,餐飲人要認真考慮如何為銀發消費做一些新的嘗試。

從低價健康再到為情緒買單,銀發餐飲消費正經歷價值重構

在紅餐網看來,當前的銀發餐飲消費,正經歷價值由內到外的價值重構。同年輕人消費一般,銀發餐飲消費的情緒價值也同樣越來越被強調。

比如「百元一日聚」餐飲消費模式,花100多就能吃兩頓正餐,還能包下場地玩一天,有舞廳、KTV、棋牌室等娛樂配套設施。這樣的消費模式,一方面解決了新老人「社交場景缺失」的痛點;另一方面,區別於傳統社區食堂「一人一餐」的孤獨感,「百元一日聚」通過「餐飲+娛樂」的場景捆綁,打造了屬於新老人老友相聚、興趣社羣的「專屬社交空間」。

再比如長沙的東茅街茶館,爲了吸引更多的適老消費者,則定期在茶館內舉辦老年友好活動。「老長沙童謠演唱」「毛主席求學經歷戲劇表演」等,都是東茅街茶館的常見互動節目。此外,東茅街茶館還每月邀請社區醫生開展「茶歇健康講座」,將餐飲消費與文化、健康服務綁定。

而海底撈,今年重陽節,全國多地海底撈門店就通過豐富的場景打造,推出了豐富的敬老活動。比如西安的多家海底撈門店,設置「丟掉煩惱」沙包投擲區,老人們將寫有「病痛」「皺紋」「白頭發」等字樣的沙包投入洞內,即可贏得雞蛋、小米或餐券等獎品;重慶海底撈部分門店則主打一個「送禮送到心坎上」,為到店用餐的「銀發族」贈送鮮雞蛋和雜糧米……

△圖片來源:海底撈

從以上的案例來看,「新老年」羣體的消費需求和消費力正在被餐飲行業看見和挖掘。同時,新老人們也明顯不願被貼上「老年標籤」,反而熱衷嘗試年輕人的生活方式。

不過,在紅餐網看來,儘管當前銀發餐飲市場展現出極為廣闊的前景,但餐飲企業在佈局這一領域的過程中,依然面臨着不少的挑戰。

首先是市場定價難題。儘管新老人餐飲消費呈現了不少「新」的趨勢,但本質上依然是銀發消費範疇,不能脱離「低價惠民」的定價邏輯。其次是服務斷層,造成專業不足與信任缺失的雙重考驗。比如此前,江蘇某「一日聚」 門店,因誘導老人購買高價牀墊而被相關部門查處,這一行為嚴重拖累了整個行業在消費者心中的信任度。最后是供應鏈難題。衆所周知,老年餐對食材的「低鹽、低脂、軟爛、易咀嚼」要求,與常規餐飲供應鏈存在本質衝突。如果為此單獨打造「適老」供應鏈,成本可能還會「不降反升」。

小 結

消費者既追求美味,也注重情緒價值,這並非年輕人的專屬,老年人同樣如此。真正成功的餐飲企業,不僅要實現美味與情緒的融合,更應進一步激發顧客情感,使之成為忠實客户,這是修練內功的關鍵。

可以肯定的是,最后能在銀發餐飲市場站穩腳跟的企業,必然是「適老」「懂老」與「可持續」的。期間,餐飲行業怎麼找到自己針對銀發消費的「適老」模式,仍需要更多的探索。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紅餐網」,作者:扶風,編輯:李唐,36氪經授權發佈。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