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中芯國際港股獲南向資金連續7日淨買入!千億ETF大廠熱推國內首隻港股信息技術ETF(159131)全網發售

2025-10-31 10:00

中芯國際港股獲南向資金連續7日淨買入!千億ETF大廠熱推國內首隻港股信息技術ETF(159131)全網發售

  中美首腦10.30會晤成果超預期,利好半導體、AI算力等行業。截至10月30日,中芯國際港股已連續7日出現南向資金成交淨買入,累計淨買入金額達30.44億港元。正在火線發行的國內首隻港股信息技術ETF(159131)亦因跟蹤重倉港股「半導體+電子+計算機軟件」的中證港股通信息技術綜合指數(簡稱「港股通信息C」)備受市場關注「十五五」規劃建議全文於10月28日公佈,其內容強調採取超常規措施,全鏈條推動集成電路、工業母機、高端儀器、基礎軟件、先進材料、生物製造等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取得決定性突破;明確推動量子科技、生物製造、氫能和核聚變能、腦機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動通信等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要求全面實施「人工智能+」行動,搶佔人工智能產業應用制高點,全方位賦能千行百業。相關表述將中國芯片產業成長空間強力推升到了「決定性突破」的新高度。

千億規模ETF大廠——華寶基金10.27-10.31火線啟動全市場首隻港股信息技術ETF(159131)全網發售,該基金為全市場首隻跟蹤中證港股通信息技術綜合指數(簡稱「港股通信息C」)的ETF,其標的指數由屬於信息技術產業的41只港股硬科技公司構成成份股組合,將為投資者參與把握港股「中國硬科技資產」投資機遇提供首選創新ETF工具。據滬深證券交易所數據統計,截至2025年10月30日,華寶基金旗下權益類ETF資產管理規模已達1316.15億元,在同業中排名領先。

  目前,以芯片產業為龍頭的尖端硬科技領域,已成為大國角逐的核心戰場。港股信息技術ETF(159131)跟蹤的標的指數為中證港股通信息技術綜合指數(930967.CSI,簡稱「港股通信息C」),該指數選取中證港股通綜合指數中一級行業「信息技術」的相關成份股。按細分行業來看,該指數成份股由「70%硬件+30%軟件」構成,重倉港股「半導體+電子+計算機軟件」,其消費電子、半導體、計算機軟件和其他細分行業的權重佔比分別為41.53%、 29.79%、 27.79%、0.89%(截至2025.9.30)。該指數成份股構成主要涉及上游算力、下游應用,其特點是在硬件環節佈局較多。相較一般港股科技類指數,港股通信息技術指數剔除了市值較大的互聯網企業,使得該指數的鋭度更強,更易捕捉港股AI硬科技行情。

  截至2025年9月末,港股通信息C指數成份股涵蓋41只港股硬科技公司,其中國產芯片龍頭——中芯國際權重佔比達19.41%,小米集團權重佔比10.28%,華虹半導體權重佔比5.11%;該指數前五大權重股合計佔比51%,前十大權重股合計佔比72%,其龍頭股權重集中度高,更加契合科技產業龍頭效應客觀規律,適合捕捉龍頭公司長期增長機遇。該指數的編制規則設置單個成份股權重上限為15%,伴隨個股市值波動權重佔比會相應變化,可能會出現超過15%的情形。該指數樣本每半年調整一次,屆時單個成份股權重上限一般會平衡至15%。

  近年來,以芯片技術為龍頭的國內硬科技產業的跨越式發展,亦有力支撐了港股通信息C指數的市場表現。2022.12.30至2025.9.30期間,港股通信息C指數累計漲幅達110.93%,顯著超越恆生科技、港股通互聯網、港股通科技等港股科技類指數同期57.41%、44.91%、68.05%的漲幅表現;港股通信息C指數同期內最大回撤為-36.31%,亦優於恆生科技、港股通互聯網、港股通科技等指數同期-37.55%、-48.49%、-45.48%的最大回撤。

  今年前9個月,港交所IPO融資總額已達1829億港元,位居全球第一,國內科創公司成為港股融資的主力。近期,來自歐美、中東和新興市場的國際長線資金積極參與港股科創企業的新股發行,反映出國際市場對中國科技創新的高度關注與信心。外資迴流背后,更是全球資產配置邏輯正發生深刻轉變。截至10月30日,今年以來南向資金淨買入累計已達1.25萬億港元,亦彰顯國內資金配置港股的需求持續增長。未來,港股有望持續迎來更多中國優質硬科技公司上市,借道指數投資更易把握港股IPO優勢的beta。截至2025年10月16日,港股通信息C指數市盈率為42.68倍,處於近3年的51.92%分位點,大幅低於創業板指、納斯達克等全球主要科技指數。在該指數成份股中,以中芯國際為代表的AH股硬科技公司,其H股估值均顯著低於A股。借道港股信息技術ETF,投資者更易捕捉AH估值差的潛在成長空間。

特別提醒:近期市場波動可能較大,短期漲跌幅不預示未來表現。請投資者務必根據自身的資金狀況和風險承受能力理性投資,高度注意倉位和風險管理。

注:「國內首隻」是指首隻跟蹤中證港股通信息技術綜合指數的ETF。

風險提示:港股信息技術ETF被動跟蹤中證港股通信息技術綜合指數,該指數基日為2014.11.14,發佈於2017.6.23, 該指數近5個完整年度的漲跌幅分別為:2020年,45.54%;2021年,-9.54%;2022年,-34.47%;2023年,-0.25%;2024年,21.58%。指數成份股構成根據該指數編制規則適時調整,其回測歷史業績不預示指數未來表現。

  基金管理人對港股信息技術ETF評估的風險等級評定為R4-中高風險,適合積極型(C4)及以上的投資者。以上基金由華寶基金發行與管理,代銷機構不承擔產品的投資、兑付和風險管理責任。投資人應當認真閲讀《基金合同》、《招募説明書》、《基金產品資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瞭解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徵,選擇與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相適應的產品。銷售機構(包括基金管理人直銷機構和其他銷售機構)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對以上基金進行風險評價,投資者應及時關注銷售機構出具的適當性意見,並以其匹配結果爲準,各銷售機構關於適當性的意見不必然一致,且基金銷售機構所出具的基金產品風險等級評價結果不得低於基金管理人作出的風險等級評價結果。基金合同中關於基金風險收益特徵與基金風險等級因考慮因素不同而存在差異。投資者應瞭解基金的風險收益情況,結合自身投資目的、期限、投資經驗及風險承受能力謹慎選擇基金產品並自行承擔風險。中國證監會對以上基金的註冊,並不表明其對以上基金的投資價值、市場前景和收益做出實質性判斷或保證。任何在本文出現的信息(包括但不限於個股、評論、預測、圖表、指標、理論、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為參考,投資人須對任何自主決定的投資行為負責。以上基金的過往業績及其淨值高低並不預示其未來業績表現,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業績並不構成對以上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基金有風險,投資須謹慎!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