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禾賽科技起訴圖達通侵犯專利,激光雷達行業爆發知識產權大戰

2025-10-31 10:05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劉凱 北京報道

激光雷達行業近日爆出重大知識產權糾紛案。10月28日,據媒體報道,全球首家達成百萬台年產量的激光雷達企業禾賽科技,正式起訴同行圖達通(Seyond)侵犯其專利權,浙江省寧波市中級人民法院已受理該案。記者瞭解到,糾紛核心指向圖達通在CES2025展會上發佈的新品靈雀E1X與禾賽AT系列產品的技術相似性。

此次訴訟正值圖達通衝刺港股上市的關鍵時刻,圖達通剛於10月14日獲證監會境外上市備案,擬通過SPAC合併實現港股上市。這場專利戰不僅關乎兩家企業的競爭格局,更可能直接影響圖達通的資本化進程。

專利侵權爭議

從技術細節來看,這場專利糾紛涉及多個維度。據接近禾賽科技的知情人士透露,圖達通的靈雀E1X在產品外觀、接口設計、內部掃描架構和光路設計等關鍵方面,與禾賽早前推出的ATX產品表現出明顯的相似性。

從《華夏時報》記者獲取的拆機圖可以清晰看到,靈雀E1X不僅外形和接口與禾賽ATX如出一轍,其內部掃描架構和光路設計也與AT系列基本一致。

此外,技術路線的突變成為此案的重要疑點。圖達通自成立以來一直是「1550nm波長+二維掃描」技術路線的堅定擁護者,在各種公開場合不斷強調1550nm波長激光雷達在安全駕駛方面的重要性。公司CEO鮑君威曾在2022年公開表示,激光雷達的探測距離達到250米是「及格線」,並宣稱在當時「只有1550nm才能達到這個水平」。然而,這一堅持在2025年被徹底顛覆,新推出的靈雀E1X轉而採用了與禾賽AT系列完全相同的「905nm波長+一維掃描」方案。

就本次訴訟的核心爭議點,《華夏時報》記者諮詢了北京市中聞(西安)律師事務所律師譚敏濤。譚律師表示:「針對‘靈雀E1X’與‘ATX’的相似度,雙方會就產品在外觀、接口、內部掃描架構和光路設計等具體技術特徵上進行極其精細的比對,即使宏觀方案(905nm+一維掃描)相同,微觀設計的差異也可能成為是否侵權的關鍵。圖達通在轉向905nm方案時,很可能已經預見到會進入禾賽的專利領地,但其應對準備(無論是法律上還是技術上)似乎未能避免訴訟的發生。」

從市場層面看,禾賽科技的專利根基相對更加穩固。記者瞭解到,禾賽科技的AT系列的首款產品AT128於2021年正式發佈,累計獲得來自15家主流汽車廠商超過50款車型的前裝量產定點。其相關專利佈局更是早在2017年就已開始。而ATX作為該系列的新一代產品,於2024年4月推出,已獲得比亞迪、奇瑞、長城、長安等十多家國內頭部車企的幾十款車型定點合作,並於2025年第一季度啟動大規模量產。2025年9月底,禾賽科技正式下線了本年度第100萬台激光雷達,成為全球首個年產量突破百萬台的激光雷達企業,其技術路線得到了市場的充分驗證。

侵權指控的背后,還隱藏着更為複雜的因素。據知情人士透露,有證據顯示禾賽科技北美的幾位員工已經加入了圖達通,其中包括一位總監級別以上的關鍵人員,這一人員流動情況為專利侵權指控增添了更多疑雲。與此同時,該知情人士還指出,圖達通的被訴侵權產品可能以明顯低於成本的價格在參與市場競爭,這種行為不僅涉嫌不正當競爭,也進一步擾亂了激光雷達市場的正常秩序。

為此,在此次訴訟中,禾賽科技提出了明確訴求,要求圖達通即刻停止侵害其多項專利權,並賠償相應的經濟損失。針對這一事件,《華夏時報》記者對禾賽科技進行了採訪,對方表示不予置評。截至發稿,記者就相關情況採訪圖達通官方,尚未獲得任何迴應。

對於高科技企業的專利佈局與知識產權的風險防範,北京華標律師事務所律師李標田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本案對高科技企業具有重要的警示和借鑑意義。高科技企業應構建全面的專利保護體系,同時可採用多樣化的專利佈局策略。如初創期企業可採用路障式佈局,聚焦保護核心技術;成長期和成熟期企業可圍繞核心技術進行地毯式或包圍式佈局,構建專利組合,如珠海恆諾雖有核心專利,但因缺乏外圍專利保護,導致核心專利防護效能大打折扣。此外,要完善商業祕密保護制度,企業要精準劃定商業祕密保護範圍,完善員工保密協議與競業限制協議,規劃泄密應急預案。」

IPO關鍵節點遇阻

此次專利訴訟正逢圖達通衝刺港股上市的關鍵時期,無疑為其資本化進程蒙上了一層陰影。就在10月14日,圖達通赴港IPO剛獲中國證監會備案,公司計劃通過借殼香港SPAC公司TechStar Acquisition Corporation實現上市目標。

事實上,圖達通的上市之路可謂一波三折。2023年,公司曾籌備在納斯達克上市未果;2025年2月,其在港交所的遞表又宣告失效。此次選擇SPAC模式上市,正是看中了其相對傳統IPO更快的速度,通常能在幾個月到一年內完成,對於急需融資的圖達通來説至關重要。

「專利糾紛可能直接影響圖達通的上市進程。」資本市場資深從業人士指出,涉嫌侵犯知識產權將直接導致企業技術獨立性被質疑,這在港股是大忌。類似的案例在資本市場並不罕見,同樣是今年在港股遞交招股書的海辰儲能,就因為被寧德時代起訴專利侵權而導致其招股書過期。

在汽車行業,也有類似情況發生。吉利曾指控威馬通過其高管團隊獲取並使用吉利的商業祕密,相關訴訟成為威馬IPO的「攔路虎」。未能及時獲得資本市場「輸血」的威馬,最終走向破產結局。

在李標田律師看來,尋求和解與許可是圖達通快速消除訴訟對 IPO審覈不利影響的關鍵動作,「企業可以根據案件具體情況,選擇與訴訟發起方達成和解或支付專利許可費。如昱能科技與 Tigo Energy Inc. 就知識產權事項和相關訴訟達成和解協議,有效避免了訴訟對上市進程的影響。」同時李律師也提醒,IPO 企業應按照相關規定,充分披露涉訴信息,並與監管機構、投資者進行有效溝通,説明訴訟的進展情況、對企業的影響以及企業的應對措施等,以減少訴訟對上市進程的不利影響。譚敏濤律師也表示,在IPO的關口,企業對本次訴訟隱瞞或輕描淡寫會引發更嚴重的信任危機,企業要主動對外闡述公司對該訴訟的評估,強調公司技術的獨立性和知識產權儲備,穩住市場信心。

值得注意的是,圖達通面臨的經營壓力不容小覷。根據公司招股書,2022年至2024年,圖達通累計虧損超8億美元,且虧損規模持續擴大。截至2025年3月底,公司現金和等價物僅2427萬美元,流動負債卻高達9775萬美元,流動資產淨值僅剩648萬美元,資金鍊風險凸顯。

與此同時,圖達通在激光雷達市場的地位正持續下滑。根據Yole數據,2024年激光雷達銷量排行榜上,速騰、禾賽、華為分別以51.98萬台、45.52萬臺和42.16萬台的銷量位居前三,圖達通以21萬台的銷量落在后方。而根據蓋世汽車研究院數據,今年8月圖達通在國內車載激光雷達市佔率已跌至6.7%,遠低於禾賽的32.8%。

值得一提的是,圖達通還存在嚴重的單一大客户依賴問題。2022年至2024年,公司來自單一大客户的收入分別佔同期總收入的88.7%、90.6%及91.6%。儘管招股書未明確客户名稱,但業內普遍認為這一大客户即為蔚來汽車。

對於圖達通而言,時間窗口極為有限。有知情人士透露,借殼上市的「殼」資源如果拖到明年就會作廢,港股留給圖達通的時間已經不多了。在此關鍵時刻遭遇專利訴訟,無疑大大增加了其上市進程的不確定性。因此,這場專利之爭的結果,將不僅決定兩家激光雷達企業的技術路線選擇,更可能重塑整個行業的競爭格局。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