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31 10:02
10月28日,溜溜果園更新了港交所上市申請,再次叩響資本市場大門。
這距離它上一次嘗試上市,已經過去6年。
2019年,溜溜果園因銷售增長放緩、盈利承壓,撤回A股上市申請。[1]那一年,它仍是被「溜溜梅」定義的品牌——靠一顆青梅成名,一度也因這顆青梅限制。
6年后,它換了故事。
最新招股書顯示,溜溜果園的增長引擎正在從單一青梅,轉向「西梅+梅凍」雙驅動:2024年公司營收突破16億元,其中兩大新品類成為主要拉動。
這家曾因增長放緩而折戟A股的老牌梅企,正通過一次內部「新陳代謝」,向市場證明其已找到第二增長曲線。作為中國果類零食行業零售額第一的品牌,我們從招股書上,看到了更多溜溜果園的變化與加速。
溜溜果園更新招股書,2024年西梅產品、梅凍成增長引擎
港交所文件顯示,10月28日,溜溜果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再度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書,聯席保薦人為中信證券、國元國際。
溜溜果園招股書顯示,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集團營收、利潤均實現穩步增長。
在2022年度、2023年度、2024年度,2025年上半年,溜溜果園實現收入分別約為11.74億元、13.22億元、16.16億元、9.59億元;同期,年內/期內利潤為6843.2萬元、9923.1萬元、1.48億元、1.06億元。
2025年上半年,溜溜果園營收同比增長25.0%,淨利潤則同比增長75.4%。招股書顯示,溜溜果園確認自2025年6月30日以來,公司無重大不利變動。
除去整體營收、利潤增長,溜溜果園在招股書中用不少篇幅介紹了其新產品梅凍。
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顯示,2024年,溜溜果園在中國果類零食行業的零售額排名第一,市場份額達4.9%;溜溜果園在中國天然成分果凍行業(按零售額計)同樣排名第一,市場份額為45.7%。
而將梅凍放在整個中國果凍行業市場來看,溜溜果園梅凍佔據2024年果凍行業市場份額的2.9%。
招股書顯示,2022年、2023年、2024年,梅凍產品的銷售收入分別為人民幣2.303億元、人民幣3.111億元、人民幣4.104億元。2024年上半年及2025年上半年,梅凍產品的銷售收入為人民幣2.079億元及人民幣2.827億元,每個統計期保持着30%以上的增長率。
而西梅產品,則是繼「青梅」之后,溜溜果園增長最快的新品類之一,也是招股書重點描寫的「第二增長曲線」
招股書顯示,西梅產品近三年複合增長率約為35%,增速遠超青梅類主品(約8%)。溜溜果園2020年推出西梅產品后,有了西梅乾、西梅果泥、西梅纖生等不同產品線。
招股書中提到,溜溜果園西梅產品的品牌認知度在2024年消費者調研中達到了68%(青梅類為92%)。
而從銷售網絡看,截至2025年6月30日,溜溜果園建立覆蓋全國34個省市的經銷網絡,擁有1389家經銷商。溜溜果園表示,集團已「積極拓展海外市場(例如日本、韓國及東南亞),並採取適應當地文化的銷售及營銷策略。」
過去幾年,溜溜果園渠道端有了較為明顯的變化,經銷網絡、自營網店的收入佔比下降。2022年溜溜果園經銷網絡收入佔比74.5%,2024年則為40.8%;2022年溜溜果園自營網點收入佔比12.6%,2024年則為8.6%;2024年溜溜果園零食專賣店收入達5.51億元,相較2022年的1260萬元實現了爆發式增長;溜溜果園在超市及會員制商店的收入佔比也從2022年的11.8%,提升到2024年的16.5%。
溜溜果園的產品「新陳代謝」
大單品,依舊是眾多食品飲料行業發展的重要策略。
可口可樂這一大單品成就了市值萬億元的可口可樂公司;AD鈣奶創造了中國百億單品的神話,近幾年哇哈哈的創新仍在嘗試「AD鈣奶+」的解法;農夫山泉14年前推出的東方樹葉,如今幫助農夫山泉茶飲料突破百億大關,如今茶飲料在農夫山泉營收佔比為39.4%,已正式超越佔比36.9%,成為農夫山泉的第一大單品。
溜溜梅便是溜溜果園發展過程中,打開知名度和實現突破的關鍵產品。
溜溜梅的存在,為溜溜果園帶來了品牌效應和規模效應,但產品結構單一也會帶來風險。業內分析人士表示,過度單一化的產品結構很可能會阻礙企業滿足更多元化的消費者,不利於企業在市場競爭中佔據主動地位,也很容易受到原材料市場價格波動的影響。[2]
事實也確實如此。
這不是溜溜果園第一次衝擊上市,2019年6月17日,溜溜果園曾向深交所提交A股上市申請,后於2019年12月8日撤回。
溜溜梅創始人兼CEO楊帆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當年的決定有些任性:「當時爲了新戰略投入要花很多錢,報表既然不會好看,股東和我商量的當天我就打電話,決定撤回上市申請,就是這麼任性。但我本身也認為IPO不是企業的終極目標。」[1]
在更新的招股書中,溜溜果園也對當年撤回上市給出了更具體的解釋——當時,為應對銷售增長步伐放緩的問題,公司啟動品牌戰略升級。公司聘請品牌顧問,以支持全面的品牌重塑與市場調研,並在主要城市開展了全國性的營銷活動。這些舉措涉及大量營銷和諮詢成本,對短期盈利能力造成壓力。受其影響,公司的銷售收入在短期內下滑、盈利承壓,溜溜果園撤回了A股上市申請。
2019年,溜溜果園向深交所提交A股上市申請時,公司營收高度集中在青梅類產品,連續3年青梅類收入佔比超85%,整體未走出「以梅為主」的單一格局。當時的招股書規劃,也主要聚焦於「休閒食品生產基地建設、新品研發和食品安全檢測、營銷渠道拓展和品牌建設」三大項目。
但今年重新申請上市時,溜溜果園的定位已變為「以青梅為核心的果類健康零食及健康飲品公司」,不僅營收、淨利潤持續增加,產品結構也更加豐富。
今年4月,溜溜果園CBO梅惠祥接受了採訪。這次的採訪里,梅惠祥介紹了公司旗下產品的類型可分為四類:一是傳統的梅子蜜餞產品;二是果凍布丁類的梅凍;三是西梅的產品;四類我們新推出的軟糖類產品打梅打。[3]
這一產品佈局,恰恰體現了溜溜果園在「大單品」生命周期管理上的戰略思考。縱觀食品行業,讓大單品持續煥發生命力的路不止一條。
一是產品迭代,如樂事、奧利奧通過口味創新、限定包裝等方式,讓其大單品持續多年保持活力;二是圍繞核心原料進行多元化拓展,如乳業巨頭依託牛奶這一核心原料,不斷衍生出常温奶、酸奶、奶酪、冰淇淋等產品矩陣,將單一品類認知轉化為全產業鏈優勢;三是構建第二增長曲線,如農夫山泉的第二增長曲線茶飲料,如今成為營收第一大板塊,元氣森林通過持續不斷的孵化,目前已擁有4款10億元單品。
溜溜果園選擇的就是第二條和第三條相結合的路徑——它一方面牢牢抓住梅的核心原料,另一方面通過梅凍、打梅打等新產品形態,切入果凍、軟糖等更廣闊的零食品類賽道。
我們在時隔六年的2份招股書中,看到了溜溜果園在產品上的「新陳代謝」。
過去十年,溜溜果園幾乎等同於「青梅」。無論是雪梅、冰梅還是無核梅,都是在同一顆青梅上不斷做文章。但新的溜溜果園,它一邊在做定製化,一邊努力實現多元化,努力讓不同的「梅」進入不同的消費場景。
皇梅,就是溜溜果園「新陳代謝」的象徵之一。
2024年,溜溜果園為會員制商店山姆定製推出皇梅系列——大果、高肉厚度、更低鹽度、家庭裝規格。這款只在特定渠道售賣的產品,被視為溜溜果園高端化的嘗試,也標誌着它開始學會「為渠道定製產品」,換了思路的溜溜果園,在超市及會員制商店收入進一步提升。2025上半年,溜溜果園在會員制商店收入佔比已提升至8.8%。
皇梅的誕生,只是溜溜果園在產品多元化的嘗試之一。
在梅凍上,溜溜果園也進行了諸多嘗試。2023年,溜溜果園設立了梅凍食品科技工廠,用無防腐工藝解決了果凍短保問題,並以冷藏即食、運動補水、夏日解渴等細分場景,吸引年輕消費羣體。招股書顯示,2024年,梅凍產品銷售收入同比增長近八成,已成為繼青梅、西梅之后的第三條增長線。
2024年,梅凍與西梅產品合計貢獻收入近四成。從產品結構看,溜溜果園的營收構成已經從單一青梅,轉為青梅、西梅、梅凍的三足鼎立格局。和2019年媒體報道溜溜果園招股書時的「淨利降3年,產品結構單一」相比,2025年重新衝擊IPO的溜溜果園做到了「淨利增三年,結構成三級」。
注:文/Sage,文章來源:FBIF食品飲料創新(公眾號ID:FoodInnovation),本文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億邦動力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