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誰幫喜人續上了資源?80位喜人經紀公司盤點

2025-10-31 07:27

如果要説最近最火的演員有誰?

橫空出世的喜劇演員張興朝,得有一席之地。《喜人奇妙夜2》第一期《技能五子棋》成為全網爆梗之后,張興朝迅速拿下了瑞幸新品咖啡的合作推廣,隨后又成為美團「小美AI」的首席督促官。網友在評論區也捧場:「牛爺爺你出息了。」

在《喜夜2》一夜爆火之后,張興朝的小紅書主頁掛上了「mcn米未」的標籤。與張興朝一起掛上米未標籤的,還有他的搭檔李嘉誠。今天,瑞幸拿出了新的萬聖節商務預告,兩個人都cos成了瑞幸員工。

《喜人奇妙夜》這個IP已經有了獨特的造星能力,節目播出后能夠給演員帶來流量與關注度。但節目給的熱度是一時的,背后的資源纔是長久的。

從《二喜》開始,對演員來説參加節目就超出純競演的範疇了,張哲華、閆佩倫、王皓、小婉管樂,這些在各大劇綜里頻繁露臉的內娛新面孔,都從這里實現了飛昇。

「喜人」系列已經變成了喜劇演員的秋招,所有人帶着作品登臺「面試」。籤對了公司,可能接着就演張藝謀的電影、上春晚;籤錯了,節目播完可能就「查無此人」。

1

喜劇巨頭們,更新又換代

三年前,娛樂資本論曾經盤過一次《一年一度喜劇大賽2》演員背后的公司。和當年相對比,喜劇市場發生了明顯的變化:演員們從線下的喜劇廠牌、劇場轉向了經紀、綜藝/影視製作公司。

在《二喜》里,單立人、開心麻花、喜番喜劇為主要的選手輸送來源,三家公司的簽約演員佔到選手總人數的18%。那時候的單立人,還是《二喜》的首席內容戰略合作伙伴。

到了今年,《喜夜2》一共有45位組成21個「喜人小隊」參賽,再加上5團團長14個人,一共有59位喜人常駐。其中以米未傳媒、海西傳媒、開心麻花、德漾娛樂的演員佔比更多,每家輸送2~10人,共計19位演員,近乎節目的1/3。

人氣選手多來自於這四家公司:米未有土豆呂嚴的黃金組合,有張弛、蔣易等高討論度選手;開心麻花有口碑選手、兩屆冠軍的主力:「某某某」(左凌峰、劉同)、「四士同堂」(李治良、王建華);海西傳媒則有這兩年新晉的人氣選手李逗逗、李飛;德漾娛樂則貢獻了話題度很高的蔣龍、張維伊。

米未的路徑一直很清晰,始終秉持一個「取之於節目,用之於節目」的路子。目前公眾號東七門披露的全約演員名單中,除了金靖的知名度並非《二喜》打響之外,其余演員都是從「喜人」系列節目中,擴大觀眾認知度。

從《一喜》開始,米未陸續簽約了節目中有出色表現的選手。

2022年初,《一喜》播完之后,米未露出了全新的簽約海報,相比起之前由《奇葩説》人氣選手組成的名單,這一次加入了更多「喜人」,呂嚴、蔣易、史策、土豆、王皓、張弛都在這個時間段簽約了米未。

(2021年米未簽約藝人名單)

(2022年米未簽約藝人名單)

2023年《二喜》播完之后,米未的「喜人」簽約陣容進一步擴大。閆佩倫,張祐維、郭耘奇、謝澤成、羅聖燈、雷淞然、苗若芃、張維伊等演員簽約米未,而更早一批來自《奇葩説》《樂隊的夏天》的簽約藝人,陸續在離開。

隨着四季「喜人」節目成為米未的綜藝主線,「喜人」也成爲了米未簽約的主要藝人。米未「喜人」節目也成爲了當下演員經紀公司,進新人的一個平臺。

米未簽約過的藝人,合約到期后也會流向各個公司。張維伊2023年在離開米未后,加入愛奇藝旗下的德漾娛樂;雷淞然加入北京仨仁文化傳媒,這家公司簽約藝人有熱依扎、石雲鵬等影視劇演員。苗若芃加入了東申未來。

海西則一直在挖掘喜劇人。早在2021年《一喜》之前,海西就簽下了大鎖、宋木子等喜劇演員。宋木子就從抖音劇情賬號「老迪拜很欣慰」起家,參加過開心麻花的話劇,以及《歡樂喜劇人》《認真的嘎嘎們》等節目。他的搭檔合文俊,也有相同路徑,他們簽約海西后與李飛組成了「三狗直播間」,參加《一喜》三人大火,后續還一起出演了電影《年會不能停》。

傳統的單立人、喜番喜劇等廠牌化的公司,則慢慢在「喜人」系列的節目中淡去身影,今年單立人只剩下了劉暘,喜番喜劇沒有人蔘加節目。

這或許與這些喜劇廠牌中演員的出走有關。

2

資源在哪里,喜劇演員就在哪里

節目是一場更小範圍的比賽,對於演員來説,在「喜劇監獄」里要考慮的只有節目創排、每一次錄製的名次、淘汰與留下的賽果。離開節目,纔是更長期的考驗。

在這場更長期的考驗里,跑出來的,往往是那些自有產能、自帶綜藝、影視ip的公司簽約的「喜人」。

相比之下,依託於喜劇廠牌,而非正規經紀公司的演員,即使在節目中獲得關注度,從「喜劇監獄」出來后,也沒能得到后續長期曝光。這些廠牌的演員一旦從節目中獲得了熱度,通常會在節目之后簽約新的經紀公司。

就像單立人的創始人石老闆曾在播客中迴應過,作為一個線下廠牌,單立人能提供的資源有限,人員流失無可避免。演員李逗逗、詹鑫在2024年就結束了與單立人的三年合約,分別簽約了海西和米未。

米未通常是「喜人」們的第一去處。而留在米未的演員們依託米未的節目資源和運營能力,通常都能得到比較長足、持續的曝光。這種曝光不侷限在綜藝,同時還有影視劇、電影等領域。

在《一喜》《二喜》獲得成功后,愛奇藝出品了《一年一度喜劇大賽》的衍生劇集《大王別慌張》,土豆呂嚴成為劇集主演,其他「喜人」如王天放、蔣詩萌、雷淞然也在其中扮演了配角。

閆佩倫2022年簽約米未之后,在劇集、電影領域持續曝光,參演了爆款劇《我的阿勒泰》《大奉打更人》,並且都是很有記憶點的角色。綜藝資源也跟得上,去年還成爲了《五十公里桃花塢6》的常駐嘉賓。

米未發展得很好的還有王皓、張弛、史策。王皓的電影資源接連不斷,從參演《年會不能停》到主演喜劇電影《我纔不要和你做朋友呢》,再到今年的《「騙騙」喜歡你》《唐探1900》《奇遇》,是在電影領域發展得最好的「喜人」。

張弛在簽約米未之后,參演了由張藝謀執導的《滿江紅》,參加去年的央視春晚,出演了現代劇《春色寄情人》S+古裝《慶余年2》,今年還成了《似錦》的男二,開始出演主要角色。

史策則在一些現代劇里積攢口碑,《故鄉別來無恙》《黑土無言》都是主要角色,今年還常駐了綜藝《心動的信號8》。

在米未之外,能夠拿到持續曝光和影視資源的「喜人」多聚集在影視、經紀公司。他們的發展往往更穩定,后續也不再依靠「喜人」系列節目來拉動自身的流量。

愛奇藝旗下德漾娛樂的蔣龍、張維伊是最典型的例子。蔣龍在參加完《一喜》之后的曝光度和影視資源明顯上了一個臺階,參加了《青春環遊記》《奔跑吧》等國民綜藝,還主演了《時光代理人》、愛奇藝出品的《消失的大象》等劇,去年還成為《喜劇之王單口季》的主持人常駐節目。

而張維伊通過今年愛奇藝自制綜藝《姐姐當家》大火了一把,這檔節目和《喜夜2》連續給他提供了近半年的曝光。

在《二喜》中爆火的小婉管樂,簽了不同的影視經紀公司。小婉簽約了鄧超的公司「橙子映像」,管樂被和頌傳媒簽下。相比之下,管樂小婉的影視、綜藝曝光比其他「喜人」里的女演員更穩定。

去年《墨雨雲間》大火后,管樂今年在《國色芳華》里擔當主演,「朱福」角色辨識度很高;后續連續參加了《乘風2025》《我家那閨女2025》等大熱綜藝。小婉則連續在《乘風2025》《五哈》《我們的宿舍》等真人秀里露臉。

在《少爺和我》系列大火之后,簽約瞳盟星的張哲華,被觀眾公認為成績單最好看的「喜人」。

瞳盟星是瞳盟影視的經紀業務。這家劇集導演沈嚴創立的公司,曾出品《流金歲月》《天才基本法》等熱播劇,目前還有5部待播劇集。張哲華在瞳盟出品的《我們的婚姻》,待播的《低智商犯罪》《我不是詩仙啊》都有參演。

開心麻花的劉同、李治良、左凌峰等,都在喜劇電影、綜藝里有所曝光。左凌峰今年主演了喜劇電影《窗前明月,咣!》;劉同也參加了開心麻花的團綜《麻花特開心2》,李治良出演了《浪浪人生》《人生開門紅》等喜劇電影。

但喜劇電影近兩年的體感較冷,票房普遍較差,所以這類演員的「熱度」和曝光顯得不如上述的劇集演員。

簽約海西傳媒的李飛、李逗逗、宋木子等演員,則在自制的綜藝里長足曝光。與米未相似,海西有資源整合的能力,以及自制綜藝能力。他們與優酷、抖音聯合出品的《繃不住了啦》,都有宋木子、大鎖、合文俊、李飛自己參與編劇和導演。

在影視、綜藝之外,米未、海西也開始了自己MCN的運營業務。「喜人」里的演員節目結束后,大多數即使沒有簽約米未,也都將個人賬號簽約了米未來運營。

本季的人氣選手張興朝、李嘉誠、雙高胎、張呈等,小紅書平臺賬號都標註了mcn米未。其中前三者沒有簽約公司,而張呈簽約公司為覺醒東方,由此見得,米未屬於包攬了大部分選手的商務/自媒體運營的分約。

3

內娛進入「喜劇」選秀時代了?

在一檔喜劇節目里,五花八門的經紀公司紛紛出現,這個盛況很難不讓人聯想到當年的《創造101》《偶像練習生》。

我們能看到很多熟悉的面孔:壹心娛樂、覺醒東方、泰洋川禾等。這些影視公司紛紛下場把自家的藝人輸送到《喜人奇妙夜》的舞臺上,相比起培養演員,或許更看重這檔節目逐漸上升的造星能力。

「喜人」系列播到現在,已經有了自己的黏性受眾,以及喜歡喜劇的泛用户。他們隨着越來越熟悉這些演員,逐漸轉化為演員自己的核心粉絲羣體。最近吵得相當熱鬧的「粉絲在米未門口蹲守演員上下班」的事情,就來自於演員們已經擁有了一羣粉絲。

她們會爲了喜劇的結局流淚,會因為演員在創作中暴露的脆弱而產生共鳴,這種基於內容的情感聯結,甚至比選秀時代的「人設濾鏡」更穩固。

2021年后偶像選秀賽道關閉,曾經扎堆選秀的經紀公司失去了高效造星出口,而「喜人」系列的崛起,恰好提供了一個兼具「大眾認知度」和「專業認可度」的替代選項。

曾向《浪姐》《披哥》輸送大量選手的經紀公司泰洋川禾,將音樂劇演員送到《喜夜》的舞臺上,讓喜劇為演員鍍金。像周可人這樣的音樂人,本身的音樂能力也是喜劇演員里少見的,因此他的稀缺性也會被放大。

覺醒東方的張呈同樣也是音樂劇專業出身,早年被選入過湖南衞視《聲入人心》的預錄,而顯然《喜夜》已經成爲了他更快的晉升通道,從「九口人」到去年短視頻出圈,再到今年成為人氣選手,這個路徑或許比在音樂劇、音樂選秀中歷練來得更順暢。

更多的公司看到的,還是演員曝光之后,能夠被劇組、導演、平臺看到的可能性,節目中大火的IP還能夠保證演員后續的「榮光」。

AI製圖 by娛樂資本論

張哲華與詹鑫的《少爺和我》爆火出圈,不僅讓這個節目直接延伸成一個IP,更讓兩個原本籍籍無名的演員一夜飛昇到可以參與各大影視綜,《少爺和我》也成為他倆的專屬標籤。后續愛奇藝用這個IP延伸出的迷你喜劇《少爺和我》依然是他倆做主角。

《一喜》的逐夢亞軍就充分展示了蔣龍張弛兩個人的表演能力,后來「周星馳」系列的喜劇IP始終關聯着蔣龍,除了擔任《喜劇之王單口季》的主持人,他還主演了短劇《大話大話西遊》,即將上線的《喜劇之王》劇集,也是蔣龍自導自演。

這種既讓演員被看到,又有IP效應保駕護航的「鍍金」,其實比單純的選秀、舞臺綜藝更有含金量。

説到底,內娛要的從來不是用喜劇來選秀,而是用喜劇綜藝為載體孵化演員,讓更多新面孔出現,讓池子熱鬧起來。所以,喜劇從來不是造星的終點,而是有產能、有資源的公司為演員打通上升臺階的起點。

一舉兩得的事情,演員與經紀公司,何樂而不為呢?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娛樂資本論」(ID:yulezibenlun),作者:莉拉,36氪經授權發佈。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