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31 06:08
轉自:貴州日報
10月28日,由新華社中國經濟信息社、中國茅臺聯合發起的2025赤水河論壇在遵義市仁懷市茅臺鎮舉辦。
10月28日,由新華社中國經濟信息社、中國茅臺聯合發起的2025赤水河論壇在遵義市仁懷市茅臺鎮舉辦。
10月28日,由新華社中國經濟信息社、中國茅臺聯合發起的2025赤水河論壇在遵義市仁懷市茅臺鎮舉辦。
近400名酒業人士聚首,以「天地位育」為主題展開深度對話。
與會嘉賓圍繞「名酒+美食」「名酒+文化」「名酒+時尚」展開跨界對話。
2025赤水河論壇現場展覽。
《中外名酒發展指數報告(2025)》發佈現場。
調酒師以醬酒為基酒,為與會嘉賓調製雞尾酒。
與會嘉賓通過儀器聞酒香。
周清 劉顯玉 湛澤梅 張賢梅
10月28日,遵義市仁懷市茅臺鎮,深秋空氣里沁着涼意,赤水河結束了夏日的豐沛與渾濁,迴歸至澄澈寧靜——這條被酒香浸潤的美酒河,正以它一年中最通透的姿態,靜候兩岸酒企開啟新一輪的釀酒周期。
由新華社中國經濟信息社、中國茅臺聯合發起的首屆赤水河論壇在此拉開帷幕。
近400位全球酒業人士跨越山海,齊聚赤水河畔,圍繞「天地位育」這一東方哲學主題,展開了一場關於產業未來發展的深度對話。
「天地位育」這一源自《中庸》的古老哲學思想,是中國傳統哲學的核心概念之一。赤水河論壇以此為主題,試圖回答:在充滿挑戰與變革的時代,全球酒業將走向何方?
天地位焉:守護產業根基
美酒,是風土的饋贈。
赤水河畔的獨特微生態與生長於此的紅纓子高粱,共同成就了茅臺酒的醇厚醬香;流淌在三秦大地的渭河水脈,滋養出「甘潤挺爽、尾淨悠長」的西鳳酒。
蘇格蘭斯佩塞地區的純淨河谷水源與精挑細選的大麥,奠定了麥卡倫單一麥芽威士忌的標杆地位;墨西哥哈利斯科州火山區特有的藍色龍舌蘭,孕育出龍舌蘭酒熾烈而純淨的靈魂;法國夏朗德河流域的獨特風土,塑造了卡慕干邑傳承160年的卓越品質;波蘭庫亞維農場的優質馬鈴薯與黑麥,確保了肖邦伏特加純淨細膩的獨特風味……
正如中國酒業協會祕書長何勇所言:「世界上任何一款傳世佳釀的誕生從來都不只是技藝的堆砌,而是一場天地人共鳴的修行,是‘天地位育’宇宙法則在杯盞之間的微觀呈現。」
「天地位」,是尊重自然生態的固有規律,恪守傳統釀造的技藝之本。「萬物育」,則是在此基礎上,促進中外名酒品牌的共同成長。
這一理念在此次論壇的跨文明對話中引發了深刻共鳴。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專家、中國政府友誼獎獲得者安德烈·切韋廖夫認為,「天地位育」不僅是充滿詩意的主題,更藴含着深刻的哲理。
在他看來,這一理念藴含着深刻的當代價值:在各國文明中,天地象徵着自然秩序,與天地共生意味着要認識到人類的繁榮取決於生態的平衡。他進一步點明核心:「我們的物質進步必須以尊重自然和文化生態系統為指導,這些生態系統滋養着人類的創造力。」
茅臺的長期實踐,為這一共識提供了有力例證。作為赤水河流域的受益者、守護者,茅臺集團早已將「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融入企業基因。截至目前,茅臺已累計投入超4億元聯動上下游企業共護流域生態,全力呵護自然生態的多樣性與穩定性。
「綠色發展是酒企永續向前的必由之路。」茅臺集團高層表示,「茅臺願始終與酒業同仁一道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之路,呵護好賴以生存的產區生態。」
茅臺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王莉從釀造哲學的高度揭示了茅臺酒的工藝密碼。她説:「茅臺酒的釀造體系可凝練為‘時、空、法’三大核心維度:‘時’是遵循自然節律的時間法則,每個工序都嚴格遵循季節更替的自然規律;‘空’是赤水河流域獨特的生態場域,孕育了不可複製的微生態環境;‘法’是工匠技藝與科學原理融合的傳承體系,通過調動微生物活性實現天人共釀。」
這一釀造哲學不僅體現了對自然規律的尊重,更展現了「天地位焉」在白酒產業中的具體實踐——只有在特定時空條件下遵循傳統工藝,才能守護好白酒產業的根與魂。
茅臺在守護生態方面的舉措贏得了國際同行的認可。法國海外科學院院士、院長,索邦大學教授多米尼克·巴爾若指出:「茅臺集團在保護赤水河生態環境方面的努力,說明了工業卓越與可持續發展可以並行不悖。」
他認為,這一理念與法國的葡萄酒文化高度契合,「自然與人類智慧相輔相成,方能造就永恆的精品。」巴爾若進一步表示,中法兩國的實踐共同表明:「經濟繁榮必須與文化多樣性、環境保護和社會責任並行。」
保護風土已成為全球酒業的共同使命。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駐華大使西尼沙·貝爾揚表示,「天地位育」完美契合全球酒業可持續發展需求,體現了和諧共融、萬物共生的核心內涵。
赤水河孕育了包括仁懷、習水、古藺、金沙等名酒產區和品牌,這條河流聚集了中國醬香型白酒超過六成的產能。守護赤水河,成為維繫醬香白酒品質與未來的必然選擇。
在此共識下,實質性舉措相繼落地。此次論壇期間,《世界醬香白酒核心產區(貴州・仁懷)可持續發展ESG報告》重磅發佈。
《報告》顯示,2023年,仁懷白酒工業增加值920.06億元,同比增長13.5%;赤水河(仁懷段)干流水質穩定在地表水Ⅱ類以上,實現白酒核心區白酒廢水收集處理全覆蓋,白酒生產能耗下降15.2%。
萬物育焉:繁榮產業生態
論壇期間,新華指數研究院發佈《中外名酒發展指數報告(2025)》。報告顯示,2024年,包括中國、美國、英國、巴西、日本、德國等在內的全球前20大市場銷售成績未達預期。中國、美國兩個最大的酒飲市場表現低迷。美國市場,全品類酒精飲料銷量下降3%,中國市場下降5%。
瓦倫丁國際有限公司董事長大衞·瓦倫丁在論壇上展示了一組來自英國的數據:近四分之一成年人完全不飲酒,近三分之一人羣主動節制飲酒。
全球酒業,該如何破局?
本屆論壇給出的答案,深植於「萬物育焉」的東方智慧——唯有在守正的基礎上創新,促進品牌、市場與產業的協同發展,方能育出產業新機。論壇期間,眾多酒企分享了在擁抱變化、開拓新局中的實踐與思考。
寶控股株式會社旗下的寶酒造食品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島幸弘系統講述了該公司在守正創新與全球拓展方面的長期實踐。
2011年,面對日本清酒消費量持續下滑,寶酒造創新推出5%酒精度氣泡清酒,保留大米天然甜味並注入氣泡,開創了全新的清酒品類,深受消費者喜愛,現已銷往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
在創新產品的同時,寶控股株式會社持續推進全球化佈局。通過出口產品、收購國際酒廠、本地化生產等舉措,構建了多元化的全球業務版圖。
2024年度該公司全球銷售額達3626億日元,其中日本市場佔40%,美國市場佔32%,歐洲市場佔20%,亞太地區佔5.9%,展現出均衡的全球市場佈局。
愛丁頓中國區董事總經理陳冰在論壇上指出,25歲至35歲消費者已成為線上烈酒消費主力,他們按場景自由選酒,形成「風味搭子」新消費模式。
為此,愛丁頓制定了多層次的市場策略。針對中國市場推出口感更輕盈的麥卡倫盈鑽系列,以及以鳳凰單樅為靈感的鳳凰茶語限定款,實現風味上的東西方對話。並通過沉浸式體驗、跨界合作及社交電商等渠道,創新品牌傳播方式,精準觸達新生代消費羣體。
中國酒類流通協會正在多措並舉推動白酒國際化。該協會會長秦書堯在論壇發言環節提及,為突破標準壁壘,協會正與相關部門合作,着力推動中國白酒標準在東南亞等目標市場的本地化落地;通過打造國際文化博覽會等高端交流平臺,為白酒企業搭建通向全球的橋樑;在傳播層面,協會創新推出「白酒文化使者」計劃,在英國等成熟市場遴選深諳中國白酒文化且熟悉當地規則的代表人物,以本土化方式講好中國白酒故事。
何勇指出,中國酒業乃至世界酒業正經歷着從規模擴張向價值思維的深刻轉型。這意味着行業競爭已不再侷限於銷量與價格層面,而是轉向以產區特色、文化底藴和服務體驗為核心的綜合價值競爭。
何勇關於行業轉向「綜合價值競爭」的判斷,在龍舌蘭酒的全球實踐中得到了印證。墨西哥ElCastillo龍舌蘭企業合夥人、墨西哥哈利斯科州埃爾阿雷納爾市市長亞歷杭德羅·雅各布·納瓦羅·卡羅在論壇上透露,自2014年龍舌蘭酒獲中國原產地命名保護以來,墨西哥對華出口實現跨越式增長:從當年48.7萬升躍升至2024年的166.7萬升,十年增幅達240%。僅2024年1月至8月,對華出口同比增幅達51.2%。
法國國際葡萄酒大獎賽主席奧利維耶·布什品嚐過不少中國白酒,他指出,中國白酒具有鮮明的香氣特徵差異,涵蓋醬香、濃香、清香、米香等多元香型,這一特點尚未被歐洲消費者充分認知。他強調,白酒承載的深厚歷史文化底藴是其全球商業發展的核心優勢。他觀察到調酒師將白酒融入雞尾酒創作有助於推廣,但認為這種方式吸引的受眾有限。
他建議,中國白酒企業在堅守品質標準和傳統工藝的前提下,制定全方位的價值傳播戰略,讓國際消費者逐步理解並接納白酒的獨特風味體系。
陝西西鳳酒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周虎分享了企業「走出去」的實踐經驗。近年來,西鳳酒把握中法建交60周年與共建「一帶一路」歷史契機,推動西鳳酒走出國門、對話世界。在巴黎,它與羅蘭百悦香檳展開高端同台對話;在柬埔寨、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家,它以「絲路美酒,鳳鳴東南亞」為主題,持續探索美酒聯通世界的無限可能。
何勇認為,當前中國酒業面臨的困境,既不能簡單歸因於消費者缺乏購買力,也不能歸咎於年輕人不愛喝酒。「白酒行業的困境根源在於自身,消費者在變,而白酒產品依然如故;傳播方式在變,但白酒的敍事方式仍未更新。」
他提出,「當前消費者不再認同‘感情深,一口悶’的飲酒文化。白酒需要以更自由、更個性化的方式融入現代人的生活方式。」
論壇現場,調酒師以茅臺1935為基酒,大膽融入杏子白蘭地,以風味搭建東西交融的橋樑;再以糖漿與苦精點睛,開拓出層次更豐富、意境更深遠的味覺體驗。
這杯融合東西風味的雞尾酒,隱喻的是:在交融中突破,才能讓全球酒業生態綻放無限可能。
致中和:平衡守正與創新
當傳統工藝遭遇現代創新,當本土特色面對全球浪潮,當規模擴張觸及生態邊界,如何實現各種矛盾的平衡與統一,在變革中把握產業發展的節奏與方向?
與會嘉賓在「致中和」的古老智慧中尋找破局之鑰。
瓦倫丁國際有限公司董事長大衞·瓦倫丁認為,數字工具不再是可選項,而是競爭力的必需品。數字化並非取代傳統,而是增強傳統。
從蘇格蘭威士忌工廠到中國白酒酒窖,這場變革影響深遠。物聯網傳感器可實時監測發酵、蒸餾和熟化全過程,預測分析能精準預估產量和風味結果,雲平臺儀表盤則賦予釀酒師完全可視化操作,將科學與感官直覺巧妙融合。
人工智能輔助過程控制還能大幅減少碳排放,證明效率與可持續性可並行不悖。區塊鏈技術在高端烈酒市場成為遊戲規則改變者,確保真實性。它創建不可篡改的透明賬本,記錄從大麥田到酒吧的全程,消費者通過掃碼即可驗證來源,這不僅能防偽、建立信任,還支持高端定價。
江蘇今世緣酒業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胡躍吾深以為然。他説:「數字化轉型已成為白酒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不僅是技術革新,更是發展理念、商業模式與運營管理的全方位變革。」
2015年9月,全國首個智能化釀酒車間在今世緣投產,成為行業標杆。該車間生產效率較手工車間提升2.75倍,人均年產酒量提升390%,能耗降低40%,實現了高質量、高效率、綠色化生產。如今,今世緣已將數字化貫穿於從原料到消費的全鏈條。
阿里雲智能集團副總裁、AI加速器解決方案總經理婁恆分享了他關於酒業未來數字化的思考。他認為,中國白酒產業正站在從產品交易邁向用户運營的關鍵轉折點,「如同茅臺這般擁有深厚底藴的傳統品牌,其數字化轉型之路需以重塑消費者關係為起點,繼而推動業務創新,最終實現降本增效,這三者環環相扣,構成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
當Z世代的青春活力遇見千年酒業,如何在「傳承與突破」間找到平衡點,成為產業發展的核心議題。
貴州省商務廳二級巡視員黃獻喜指出,Z世代的選擇正深刻重塑商業格局。他們追捧顏值經濟、體驗經濟,崇尚綠色消費。為此,必須在優化供給上精準發力,推動貴州的酒、茶等產業加快數字化轉型;同時在創新消費場景上大膽突破,打造集購物、餐飲、文創、體驗於一體的消費聚集區。
多米尼克·巴爾若從文化遺產視角指出:「工業並不僅僅是技術的堆砌,它也是一種活的文化遺產。」
他説:「法國作為歐洲工業革命的發源地,學會了如何將舊有的工廠轉型為文化中心與創新基地;中國也正在以同樣的方式保護和再生自身的工業遺產。貴州等地的老工業區正被賦予新的生命,這正是在傳承中創新的生動實踐。」
他認為,將舊有的工廠轉型為博物館或者創新園區,正是「在傳承中創新」的生動實踐,就是讓過去與未來在同一空間中對話。
在這場深刻產業變革中,致中和,為酒業破局構建一套方法體系——傳統與創新並非對立,而是相輔相成;守正與突破不必取捨,而是辯證統一。
「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這場赤水河畔的全球對話印證,這一古老智慧正是酒業破局的方法論——唯有在變革中保持定力,在創新中守住根基,方能釀出穿越周期、歷久彌新的時代佳釀。
【觀點】
波黑駐華大使西尼沙·貝爾揚:
以酒為媒推動文明對話
10月28日,以「天地位育」為主題的赤水河論壇在遵義市仁懷市茅臺鎮舉行。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駐華大使西尼沙·貝爾揚出席論壇並發表致辭,強調酒作為人類共同的文化語言,在推動文明對話和促進全球酒業可持續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西尼沙·貝爾揚指出,本次論壇不僅為共商全球酒業發展提供了重要平臺,更以酒為媒介,促進了不同文明之間的對話與心靈的聯結。
致辭中,西尼沙·貝爾揚回顧了波中兩國友好關係的發展歷程。他表示,近年來,雙方在政治、經貿、文化等領域的交流合作不斷深化,兩國關係已成為大小國家友好合作的典範,也是發展中國家攜手實現現代化的優秀範例。
談及論壇主題「天地位育」,西尼沙·貝爾揚闡釋了其中藴含的深刻智慧。他指出,這一理念倡導萬物和諧、共生共榮,與全球酒業可持續發展的追求不謀而合。在波黑,有着悠久的葡萄酒釀造傳統與熱情待客的習俗;而在中國,千年的酒文化浸潤着「天人合一」的哲學智慧。酒,正是人類共同的文化語言。
面對世界酒業正在經歷的變革與創新,西尼沙·貝爾揚強調,從生態釀造到數字轉型,從文化傳承到市場開拓,都需要更開放的視野和更包容的心態。他表示:「波黑始終相信,文明的多樣性如同葡萄的品種,每一種風味都值得尊重,每一寸風土都值得守護。」
「願我們舉杯時,不僅品味佳釀,更見證友誼與智慧的交融。」他説,波黑期待與中國及全球酒企加深合作,在技術、貿易與文化領域共建橋樑。
希臘學者塔索斯·拉波洛布洛斯:
酒是一種跨越文明的語言
10月28日,「中西酒香跨文明對話」專題論壇在茅臺國際大酒店舉行。希臘作家、詩人、希臘文學協會及泛希臘作家聯盟會員塔索斯·拉波洛布洛斯發表主旨演講,展開一場跨越時空的文化對談。
他指出,酒在希臘與中國的傳統中,幾乎在同一歷史階段與神性緊密相連,不僅陪伴人類精神成長,更成為感知生命奇蹟、應對未知恐懼的重要載體,在文明互鑑中展現出深刻的精神共鳴。
塔索斯·拉波洛布洛斯從希臘神話的精神平衡體系切入,闡釋酒在人類內心秩序中的特殊作用。通過品鑑紅酒,古希臘人在精神與創造力之間建立靜態連接,藉由酒韻達成與過去的情感和解,使內心迴歸純粹。《荷馬史詩》中早已將酒視為神聖饋贈,而柏拉圖的《會飲篇》更記載了哲學家如何借酒抒懷,在自由氛圍中迸發深層哲思。
他還特別提到一種具有警示意義的「畢達哥拉斯酒杯」。該酒杯內部設有特殊結構,當酒液超過一定容量時會通過孔洞泄漏,以此提醒人們節制飲酒、避免陷入瘋狂。這類設計不僅體現古希臘人的智慧,也折射出酒文化中「理性與狂歡並存」的哲學理念。
塔索斯·拉波洛布洛斯認為,酒神精神不僅關乎感官體驗,更與戲劇、詩歌等藝術形式密切相關,是人們解決問題、寄託希望的文化媒介。
塔索斯·拉波洛布洛斯將李白視為東方「酒神」的象徵。「李白作為酒仙與詩仙,其詩歌充滿浪漫主義色彩,借酒表達對自由的向往、對和諧的追求,傳遞出超越物質束縛的精神昇華。」
塔索斯·拉波洛布洛斯認為,酒是一種跨越文明的語言,能夠喚醒人類對生命本質的思考。
他説,酒香所至,既是風土的密碼,也是人性的和鳴。在東西方文明對話的宏大敍事中,酒始終是那把無形的鑰匙,解鎖着不同民族對美、自由與永恆的共同向往。
瓦倫丁國際有限公司董事長大衞·瓦倫丁:
數字化重塑釀酒行業
10月28日,酒業數字化高質量發展專題論壇在茅臺國際大酒店舉行,瓦倫丁國際有限公司董事長大衞·瓦倫丁圍繞「轉型數字化鑄就新未來」發表演講,深入探討數據與傳統釀酒工藝的融合如何重塑行業未來。
大衞·瓦倫丁認為,人工智能、物聯網和大數據等技術正重新定義生產流程,提升效率,確保風味一致性,並推動可持續發展。
大衞·瓦倫丁觀察到,從蘇格蘭威士忌工廠到中國白酒酒窖,這場變革影響深遠。「物聯網傳感器可實時監測發酵、蒸餾和熟化全過程,預測分析能精準預估產量和風味結果,雲平臺儀表盤則賦予釀酒師可視化操作,將科學與感官直覺巧妙融合。人工智能輔助過程控制還能大幅減少碳排放,證明效率與可持續性可並行不悖。在中國,白酒生產商應用機器學習對基酒分級,準確率達95%左右,為傳統工藝注入數據驅動的客觀性。」
「如果説大數據是基礎,那麼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就是我們的大腦。」大衞·瓦倫丁舉例,AI模型可分析實時發酵數據,精確確定產量和風味終點;機器學習能解碼化學與人類感知的複雜關係,提升風味預測的科學性,尤其在應對大膽、甜美、辛辣等實驗性風味時優勢凸顯。
同時,AI驅動的預測性維護能在設備故障前發出預警,節省時間、能源和成本。物理物聯網和自動化則構成「神經系統」,智能蒸餾器可根據蒸汽分析自動調節温壓,傳感器網絡持續監測大麴發酵條件,將百年直覺轉化為數字控制。自動引導車和射頻識別標籤徹底改變庫存管理,如在William Grant公司,互聯網精準管理160萬桶酒,將古老資產變為可追溯數字系統。
此外,區塊鏈技術在高端烈酒市場成為遊戲規則改變者,確保真實性。它創建不可篡改的透明賬本,記錄從大麥田到酒吧的全程,消費者通過掃碼即可驗證來源,這不僅防偽、建信任,還支持高端定價。
他認為,技術創新的目標並非取代傳統,而是增強傳統。「未來的釀酒業中,數據已成為‘新的麥芽’,是應對複雜市場環境的基石。」
【成果】
《世界醬香白酒核心產區(貴州・仁懷)可持續發展ESG報告》發佈
10月28日,《世界醬香白酒核心產區(貴州・仁懷)可持續發展ESG報告》在遵義市仁懷市茅臺鎮發佈。該《報告》不僅是世界範圍內首部針對白酒產區的可持續發展報告,也是中國首部產區級可持續發展報告,同時是仁懷市首部全面梳理其可持續發展全歷程的綜合性報告,具有重大的開創性意義。
《報告》概述了世界醬香白酒核心產區(貴州·仁懷)在環境、社會、治理方面的深厚沉澱和卓越實踐成果,展示了產區在構建友好繁榮的生態環境建設、和諧平衡的經濟社會發展和高質量可持續的政府治理方面的具體措施和成效。
《中外名酒發展指數報告(2025)》發佈
10月28日,由新華社中國經濟信息社編制推出的《中外名酒發展指數報告(2025)》,在「天地位育」2025赤水河論壇上正式發佈。
中外名酒發展指數,以覆蓋全球主流名酒為核心定位,聚焦白酒、威士忌、白蘭地、伏特加、朗姆酒、金酒、龍舌蘭、葡萄酒和啤酒九大品類,從「品類-品牌-地域」角度出發,多視角、立體化搭建指數評價體系,致力於形成科學、系統、可比、動態的指數評價體系。
《指數》旨在通過客觀量化、動態監測全球主要名酒品牌、品類、區域市場的發展質量與潛力,為中外名酒發展樹立「晴雨表」與「風向標」,推動形成具有新時代特徵的中外名酒文化融合、產業創新模式,為中外名酒文化體系的長效建設賦能。
《指數》還梳理了Brand Finance《全球烈酒品牌價值排行榜》、IWSR《國際葡萄酒與烈酒研究報告》等全球重要酒類報告特點,為指數編制提供對標參考,進一步提升其科學性與國際可比性。
業內人士指出,該指數的推出將填補全球酒類產業缺乏統一量化評估體系的空白,尤其助力中國白酒在國際市場的價值傳遞,推動全球酒類產業從「西方主導」向「多元協同」發展格局轉變。
《以酒為媒襄盛舉 文化交融塑未來——攜手共築全球酒業文化生態》智庫報告發布
10月28日,在「天地位育」2025赤水河論壇上,新華社中國經濟信息社發佈《以酒為媒襄盛舉 文化交融塑未來——攜手共築全球酒業文化生態》報告,系統梳理全球酒業文化交流與產業發展新趨勢。《報告》指出,美酒作為文明共通語言,正通過多元交流、需求適配與數智革新,構建開放包容的全球酒業文化生態。
《報告》顯示,跨界融合與體驗創新成為酒文化傳播核心路徑。國際酒企通過品鑑會、文化活動搭建交流橋樑,法曼尼國際酒業在法舉辦200余場白酒品鑑會,七成參與者給予積極反饋。中國酒企加速「出海」,茅臺在德國開設體驗館,五糧液聯動海外簽證中心打造文化空間,川酒「六朵金花」集體亮相巴黎國際酒展,通過雞尾酒調製、大師班等形式拉近與國際消費者的距離。跨界合作持續升溫,古越龍山與華潤啤酒聯名推出創新產品,茅臺、瀘州老窖等品牌跨界文創、美食領域,吸引年輕消費羣體。
在消費端,酒企精準對接多元需求。海外市場通過適配本地餐飲習慣、推出低度產品拓展客羣,國內品牌則藉助社交媒體、數字藏品等年輕化營銷觸達新消費羣體。數智化轉型成為產業升級關鍵引擎,茅臺、洋河等企業構建智能釀造體系,AI技術廣泛應用於生產管控、風味研發與個性化定製,推動產業效率與品質雙提升。
《報告》認為,全球酒業正進入文化互鑑與技術賦能的深度發展階段。未來,唯有堅守傳統工藝根基,持續推進文化融合與創新實踐,才能共同築牢全球酒業高質量發展的文化生態基石。
(本版資料圖片由貴州茅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