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30 21:58
轉自:中國經營網
中經記者 吳清 北京報道
英偉達成為全球首家市值突破5萬億美元的上市公司,引發全網關注和熱議。
美國當地時間10月29收盤,英偉達股價上漲3%,報207.04美元,市值為5.03萬億美元,成為全球首個市值突破5萬億美元的企業,其今年以來漲幅已超過50%。
在感慨英偉達市值飆漲的同時,人們也產生一些疑問:5萬億美元是新的起點還是「AI泡沫」?「中國市場份額從95%降為0」的情況下,英偉達市值憑什麼連創新高,直至創造新的紀錄?
針對這些疑問,多位業內人士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市值反映的是公司未來的盈利能力和增長潛力。英偉達的市值狂飆,源於其在全球AI浪潮中無可替代的「賣鏟人」地位。不過需要注意,這5萬億美元超高市值里,「AI泡沫」的風險不容忽視;同時這里面也有市場對英偉達重返中國市場的期待在。
實際上,英偉達創始人黃仁勛10月28日稱,美國必須允許在中國銷售美國製造的AI芯片,以確保硅谷企業在AI領域繼續保持全球領先地位。並警告美國對華技術封鎖不僅「傷害中國」,「往往也會傷害美國,甚至更糟」。
何以突破5萬億?
業內人士多認為,英偉達市值連創新高背后,關鍵是全球AI需求大爆發,英偉達成為唯一的「軍火商」。「主要體現在以下四方面:英偉達AI芯片是全球AI軍備競賽的‘核心基礎設施’‘供不應求’的賣方市場、其財務業績的迅猛增長、從雲到端的全面佈局的廣闊前景。」一位接近英偉達的科技觀察人士對記者表示。
如今,以OpenAI、微軟、Google、Meta、亞馬遜為首的全球科技巨頭,正在展開一場激烈的「AI模型軍備競賽」。訓練和運行像GPT-4、Llama這樣的大模型,需要天文數字般的算力。
目前,只有英偉達的GPU能夠大規模、穩定、高效地滿足這種級別的算力需求。「關鍵是它的CUDA軟件生態構建了很高的護城河,使得競爭對手(如AMD、英特爾)在短期內難以撼動其地位。」上述科技觀察人士稱。
實際上,當前,全球對H100等芯片的需求大大超過了英偉達的供應能力。各大公司爲了搶購GPU,需要提前數月甚至一年下訂單,並支付鉅額資金。據媒體報道,OpenAI用了約2.5萬塊GPU訓練GPT-4,而馬斯克的xAI公司更是囤積了數萬塊H100。
日前,黃仁勛還表示,到2027年,僅亞馬遜、Meta、谷歌、微軟、甲骨文和CoreWeave這六大雲計算巨頭的資本支出就將增至6320億美元。也就是説,大客户的需求依然旺盛。
這種需求就直觀體現在英偉達持續飆升的業績上,英偉達的市值一次又一次地刷新紀錄。財報顯示,英偉達數據中心業務(主要就是AI芯片)的營收呈現指數級增長,同比增速連續多個季度超過200%,利潤表現同樣驚人。而除了數據中心,英偉達在邊緣計算(如機器人、自動駕駛)、AI軟件和服務(如DGX Cloud,AI Enterprise)等領域的佈局,讓投資者相信其增長故事遠未結束。資本市場看到這種增長勢頭,願意給予其極高的估值。
而至於為何是在中國市場份額降為零的背景下,英偉達市值還連創新高?「中國市場是數一數二、富饒的金礦,但現在因為政策原因,英偉達這個‘鏟子’被限制進入了。但全球除了中國市場,還有很多新金礦,很多淘金客(科技巨頭)都在瘋狂搶購‘鏟子’。」上述科技觀察人士稱,雖然失去了一個富礦,但其他新礦的規模加起來能彌補乃至超過這個損失的份額。
上述科技觀察人士表示,這里的「降為0」其實需要加引號,首先這是一個特定情況下的數據,主要指英偉達最高性能的AI GPU(如A100、H100及相關型號)在中國數據中心市場的份額歸零,而不是指其所有產品(如遊戲顯卡、車載芯片等)都歸零。而且是現在暫時部分歸零,不代表過去和未來。將來中美合作談判突破或者英偉達重返中國市場都是可能的。
此前,黃仁勛一直在遊說美國政府放寬出口管制,讓英偉達在中國銷售芯片。近日,黃仁勛還警告稱,隨着中國越來越多地自主生產AI芯片和軟件,擔心美國會永久性地將市場拱手讓給中國。「因為中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市場。」黃仁勛説。
5萬億是起點還是泡沫?
自2022年11月ChatGPT問世以來,英偉達股價已累計上漲約11倍。ChatGPT的推出被視為本輪AI浪潮的一個核心引爆點。
上述科技觀察人士認為,正是英偉達AI芯片的極度稀缺性保證了英偉達的定價權和利潤率。實際上全球AI算力大戰,英偉達早已成為最大的獲利者,最直觀的體現就是市值的飆漲。
記者梳理后發現,2023年6月英偉達市值突破1萬億美元大關;2024年3月,突破2萬億美元;當年6月,其市值直接突破3萬億美元,從2萬億美元到3萬億美元,英偉達僅用時3個月;從3萬億美元到4萬億美元,英偉達又用了一年左右時間。而從4萬億美元到如今的5萬億美元,英偉達只花了3個多月的時間。
對於英偉達市值是否已經過高甚至是「AI泡沫」?業內觀點不一。
美國金融諮詢公司Bokeh Capital Partners的首席投資官Kim Forrest稱:「英偉達完全配得上這場勝利巡演。目前看來,巨大的人工智能泡沫似乎還遠未到破裂的時候。所以我們纔會看到這樣的結果:一家價值5萬億美元的公司,因為它生產的是推動人工智能周期發展的產品。
全球知名的在線交易平臺Capital.com公司高級市場分析師Daniela Hathorn則表示,推動英偉達股價上漲的因素,是整體市場的樂觀情緒與狂熱氛圍。目前不僅是英偉達,各大股票指數也在不斷刷新歷史高點,這並非偶然。背后是一系列基本面因素的共同作用:通脹壓力緩解,以及貨幣政策寬松前景。
與之相對的是,英偉達面臨的現實挑戰也不少,AI商業化落地仍然充滿挑戰,能耗約束、監管倫理……每一個問題都可能成為新的臨界點。AI泡沫的聲音會一直持續。而英偉達自身的勁敵也越來越多,從老對手AMD、英特爾到剛入局的高通,關鍵是在自主安全和國產替代大背景下,中國快速涌現了諸如華為、寒武紀等的競爭對手。
市場研究機構BCA Research警告稱,許多投資者可能既高估了AI的變革性影響,也高估了其盈利潛力:「AI在推廣應用過程中可能會遭遇‘成長的煩惱’,儘管最終它很可能會對生產力產生顯著的積極影響,但這種可能性(甚至是大概率)並不能直接等同於當前估值的合理性。」
英偉達的高估值水平也引發了市場的審視。根據市場數據,該公司股價約為其明年預期收益的33倍,而標普500指數的平均市盈率約為24倍。Cumberland Advisors的聯合創始人David Kotok警告稱,如此「卓越的估值」為公司設定了極高的期望,只有當利潤率和利潤繼續保持當前軌跡甚至變得更好時,它纔是合理的。
(編輯:張靖超 審覈:李正豪 校對:顏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