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深城交發布全國首個「數據要素×能碳大模型」平臺,構築低空零碳發展新基座

2025-10-30 13:00

(來源:深城交

10月28日至29日,由深圳市人民政府主辦的「2025碳達峰碳中和論壇暨深圳國際低碳城論壇」在深圳成功舉行,作為論壇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圳市城市交通規劃設計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深城交」)承辦「低空經濟新基建與零碳場景規模化應用」平行論壇,圍繞「智聯低空·零碳共生」主題,匯聚了相關政府部門、科技界、企業界代表,深入探討了低空通信、充換電網絡及空域管理等關鍵議題,深圳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綠色發展處處長陳興、深城交首席數據官鄢全文等出席了論壇,深城交發布了「智‘繪’降碳-能碳協同計算服務平臺」與「電力充儲放一張網3.0」兩項創新成果,展現了在推動城市綠色低碳轉型與低空經濟發展方面的技術實力。

陳興處長在論壇致辭中表示,深圳作為全國碳達峰試點城市和低空經濟綜合示範區,單位GDP能耗與碳排放強度顯著低於全國平均水平,低空經濟產業規模已突破900億元,建成起降場站483個,並率先出台全國首部低空經濟產業立法,為城市綠色轉型與低空協同降碳提供了示範經驗。

深城交交能樞紐PDT研發總監 張天澤

深城交現場發佈的「智‘繪’降碳-能碳協同計算服務平臺」,是全國首個「數據要素×能碳大模型」的多方能碳協同計算服務平臺。該平臺融合深城交十余年交通碳排放和智慧城市輔助治理研究經驗,聯合國內外碳排放研究機構、高校等夥伴,深度整合多維度能碳大數據與AI大模型技術,構建了覆蓋「算碳-測碳-觀碳-評碳-控碳-降碳」的全流程碳管理能力,核心價值在於運用創新技術,為城市、園區、企業等多層級對象提供一體化解決方案,涵蓋從摸清底數、精準預測,到科學評估與智能施策的全流程,有效應對碳排放覈算難、路徑不清、效益難評等行業痛點。

深城交交能樞紐PDT產品總監 郝雨松

與此同時,深城交詳細介紹了自主研發已在深圳落地應用的「電力充儲放一張網3.0」,打造支撐低空經濟與交能融合發展的智慧能源底座,實現了對分佈式資源的全量接入與智能化管理,通過智能選址仿真,構建「重卡換電+兆瓦級閃充」等多元補能模式,融合多維數據實現車網互動供需匹配與精準引導,利用交能融合大模型實現負荷預測與協同調控,並動態保障區域能源安全,全面提升城市能源系統的韌性與安全水平。

論壇由深城交交能樞紐PDT副總經理楊德明主持,特邀多位行業專家進行專題分享。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深圳研究院副院長謝華、北京理工大學教授王博、深城交首席運營顧問胡劍平、深圳市供電局電科院總工趙宇明、億航智能副總裁伍雅琛、寶安設計集團總規劃師梅欣等嘉賓,分別圍繞低空新基建、能碳協同、eVTOL場站規劃與交能互動等方向分享了前沿觀點與實踐經驗,為低空經濟的系統化發展提供了有益借鑑。

【論壇分享】

《低空飛行服務保障體系建設與實踐》

謝  華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深圳研究院副院長

謝華副院長系統闡述了低空服務保障體系的建設路徑。在低空經濟成為國家戰略的背景下,行業面臨「多主體、多任務、高密度、大流量」運行帶來的安全監管與服務效能挑戰。核心思路是構建以低空智聯網為底座的新型基礎設施,通過融合通信、導航、監視等「六張網」,並建設一體化飛行服務管理平臺,以實現全流程智能管控。在安全監管方面,需構建覆蓋航空器、空域與運行管理的評估體系,從而提升審批效率,為零碳運行提供堅實保障。最后,他以江蘇省低空飛行服務平臺的「四個一」實踐模式為例,指出該範例為低空新基建與零碳場景的規模化融合提供了關鍵的技術路徑與實踐支撐。

《面向雙碳目標的「交通-電力」協同優化建模與應用初探》

王   博 | 北京理工大學教授

王博教授闡述了面向「雙碳」目標的「交通-電力」系統協同優化研究。該研究構建了8760小時級的高精度協同優化模型,模擬並推演了未來40年我國交通與能源系統的演進路徑。研究顯示,在「交能融合」背景下,電動車、飛行器作為移動儲能單元,通過智能充放電可有效參與電網削峰填谷,顯著增強系統韌性,並大幅提升風電、光伏等綠色電力的消納水平,為低空電動飛行器等零碳交通場景的規模化推進,奠定了關鍵的理論基石並指明瞭清晰的實施路徑。

《深空之城 數智賦能》

胡劍平 | 深城交首席運營顧問、香港科技發展(國際)有限公司董事長

深城交首席運營顧問胡劍平介紹了深城交服務低空經濟的頂層設計與系統方案。他指出,創新的 「一中三擎四圖五網+BC」總體運營藍圖,旨在系統化破解城市低空資源的管理與運營難題。該藍圖圍繞核心空域與航路的投資建設運營權,構建集「空域航路、數智賦能、樞紐引領、通道支撐、節點聯動」於一體的低空飛行服務中臺,致力打造城市上空的「空中數智高速路網」。目標是推動深圳形成「低空新基建+數字孿生+產業生態」三位一體的發展範式,並通過飛行服務B站等市場化運營實現商業閉環,為產業可持續發展構築堅實基座。

《電動汽車與電網交能融合創新實踐》

趙宇明 | 深圳市供電局電科院總工

趙宇明總工分享了電動汽車與電網互動是推動交能融合的關鍵環節與核心驅動力。車網互動一方面能引導電動汽車在用電低谷充電、高峰放電,有效提升電網靈活性、可靠性與綠電消納能力,助力交通低碳轉型;另一方面,使電動汽車從單純的「消費者」轉變為「消費+調節+儲能」多元角色,推動交通與能源系統深度耦合,構建起「源-網-荷-儲-車-樁-碳」協同體系。深圳市供電局電科院依託國家及集團重點項目,已初步實現規模化電動汽車與電網的常態化互動,目前正致力於推動「車-樁-路-網」資源的更高效配置與利用。

《低空經濟全鏈洞察與趨勢展望》

伍雅琛 | 億航智能設備(廣州)有限公司副總裁

伍雅琛副總裁指出,低空經濟作為新的戰略增長極,正從「新質生產力」向「新質消費力」加速轉化。她強調,低空是尚未充分開發的立體空間資源,eVTOL以其純電驅動、無人駕駛和低成本優勢,能有效緩解地面交通擁堵,構建城市30分鍾空中交通圈。中國低空經濟規模預計2035年將達到3.5萬億元,政策持續推動與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為其商業化奠定基礎。作為行業領軍者,億航智能已實現全球首個「三證齊全」eVTOL航空器的商業化交付,並在廣州、深圳等多地推動載人交通、低空遊覽等場景落地,為城市綠色低碳發展提供新路徑。

《綠色低碳背景下低空智能融合飛行器起降場站設計的實踐探索》

梅   欣 | 深圳市寶安設計集團有限公司總規劃師

寶安設計集團總規劃師梅欣提出在「雙碳」目標與低空經濟發展的雙重驅動下,構建「低碳佈局-零碳設計-生態共生」的智能融合起降場站體系至關重要。作為低空交通網絡的「神經末梢」,起降場站需系統性解決「在哪建、建什麼、服務誰」的佈局問題,並落實「怎麼建、如何運營」的實施路徑。深圳作為國家低空經濟產業綜合示範區,以「綠色低碳」為核心,通過規劃協同與技術集成,已建成一批服務物流、文旅、城市治理等多場景的起降點與產業平臺,為低空綠色基礎設施的全過程建設積累了寶貴經驗,有力助推了「雙碳」目標的實現。

未來,深城交將繼續深化在智慧交通、低碳能源與低空融合領域的技術創新與生態合作,通過提供系統化的解決方案,為城市綠色低碳轉型與低空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構築堅實基座,攜手各方夥伴,共同描繪「智聯低空、零碳共生」的未來城市新圖景。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