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30 19:33
登錄新浪財經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評等級
來源:觀潮財經
人事更迭,經營數據變陣。
中銀三星人壽再迎重要人事更迭,董事長馬超龍到齡退休,現任總經理邱智坤擬接任董事長一職。值得關注的是,邱智坤剛於2024年8月正式獲批擔任該公司總經理,至今僅年余。
目前,中銀三星人壽官網披露的高管團隊共9人,其歷任總經理中不乏從基層成長起來的內升干部。此次邱智坤升任董事長后,總經理一職再次出現空缺,是選擇內部提拔還是空降目前尚待進一步消息。
在人事變動之余,中銀三星人壽的資本補充需求亦引人關注。繼2024年18億資本補充債后,該公司於今年再次發行30億永續債。值得注意的是,該公司2022年3月曾公告擬增資24.67億元方案,但之后尚未有公開落地信息,期間還傳出其創始股東中航集團擬清倉其所持股權的消息。
今天下午,中銀三星人壽公佈了其三季度償付能力報告。值得關注的是,隨着新會計準則的切換,其業績也隨機發生大反轉。上半年還鉅虧5億元,三個月后即盈利6.9億元。總資產、淨資產等數據也發生巨大變化。新形勢下,擬任董事長邱智坤將帶領公司走向何方,市場拭目以待。
01
總經理升職,增資無望再發債
近期有消息稱,中銀三星人壽董事長馬超龍即將退休,總經理邱智坤擬接任董事長。馬超龍生於1965年8月,已年滿60周歲。
馬超龍:出生於1965年,現任中銀三星人壽黨委書記、董事長。1987年7月加入中國銀行參加工作,曾任重慶市分行行長助理、黨委委員、紀委書記兼工會主任,中銀保險黨委委員、紀委書記,總經理、黨委副書記、董事,中國銀行天津市分行行長、黨委書記。
公開資料顯示,馬超龍具有近30年的銀行從業經歷,曾任中行重慶分行營業部副主任、南岸支行行長、沙坪壩支行行長、高新支行行長、重慶分行紀委書記兼工會主任等,還曾任中銀保險總經理。2023年2月,其獲批任中銀三星人壽董事長,至今任職2年半左右。
此次擬接替董事長職務的為現任總經理邱智坤。2024年3月,時任中銀集團保險總裁邱智坤被曝擬任中銀三星人壽總經理,接棒於2023年三季度低調離任的原總經理崔大傑。
5個月后的2024年8月,北京金融監管局覈准邱智坤中銀三星人壽董事、總經理的任職資格,從而填補了該職位長達一年左右的空缺。至今,一年有余,其即升任董事長。
與歷任董事長背景類似,邱智坤同樣來自中行體系。但不同於該公司此前幾位總經理的是,邱智坤的從業經歷中多了諸多國際色彩,其長期活躍於國際市場,外部市場管理經驗豐富。
邱智坤:現任中銀三星人壽黨委副書記、總經理。1992年7月加入中國銀行參加工作,曾任中國銀行總行海外機構管理部副總經理(規劃運營),其間掛職湖北省宜昌市市委常委、副市長;曾任中國銀行約翰內斯堡分行行長、新加坡分行行長、中銀香港副總裁、中銀集團保險執行總裁、執行董事。2024年3月起任該公司黨委副書記。2024年8月起任該公司總經理。
1992年,邱智坤加盟中國銀行,從總行海外機構管理部副總經理到掛職宜昌市市委常委、副市長,再到約翰內斯堡分行行長、新加坡分行行長、中銀香港副總裁、中銀集團保險執行總裁、執行董事,邱智坤的每一步都與中國銀行的全球戰略同步。
此外,邱智坤在加入中銀三星人壽前,曾是中國銀行在香港的全資子公司——中銀集團保險的執行總裁和執行董事,其履歷橫跨銀行與保險兩大金融領域。
目前,中銀三星人壽官網披露的高管團隊共有9人。除邱智坤外,還有副總經理金瑜銘、副總經理吳贊、副總經理劉慧軍、副總經理王雲峰、總精算師王樹勇、董事會祕書王天、合規負責人劉恪、審計責任人宋迎。
值得一提的是,在邱智坤之前,前任總經理崔大傑曾任該公司副總經理。而在中銀三星人壽現任的4位副總經理中,不乏從基層干部逐步成長起來的管理者。此次邱智坤升任董事長后,總經理一職再次出現空缺,是選擇內部提拔還是由中銀體系委派,市場關注。
除了人事更替,中銀三星人壽繼去年9月發行18億元資本補充債后,近期再次發債「補血」。今年9月29日,中銀三星人壽在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成功發行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發行規模30億元,票面利率2.75%。據該公司2025年Q3償付能力報告顯示,本次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發行使該公司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提升33%。
值得一提的是,中銀三星人壽3年半前曾發佈過增資計劃,但至今尚未有公開監管批覆信息。
2022年3月,中銀三星人壽發佈變更註冊資本公告,擬增加註冊資本24.67億元。該公司註冊資本將從24.67億元提升至48.67億元。根據公告,此次增資由該公司現有股東按持股比例提供。其中,中銀投資資管、三星生命保險、中航集團分別出資12.24億元、6億元、5.76億元。
經統計,中銀三星人壽最后一次增資發生在4年前。2020年9月,該公司成功增資8億元,註冊資本從16.67億元增至24.67億元。
02
創始股東擬清倉,年余總裁位再空缺
與如火如荼進行的增資發債不同,2024底中銀三星人壽創始股東中航集團在持股19年后,擬「清倉」其持有的24%股權。
但據中銀三星人壽股權信息披露情況來看,中航集團仍為該公司股東。對於此次中航集團計劃轉讓中銀三星人壽股權的舉動,分析人士認為或與「限金令」有關。
2023年11月,國務院國資委黨委召開擴大會議,強調國資央企要堅守發展實體經濟的責任擔當,堅持問題導向,加大監管力度,堅持迴歸本源、聚焦主業,着力嚴控增量,切實優化存量,立足發展與企業產業特點相符合、主業需求相配套的金融業務,提高為主業提供服務的金融業務佔比,提升服務主業實業的能力和水平。
2024年6月,國務院國資委明確要求從嚴控制增量,各中央企業原則上不得新設、收購、新參股各類金融機構,對服務主業實業效果較小、風險外溢性較大的金融機構原則上不予參股和增持。
據中銀三星人壽最新股權情況顯示,該公司目前共有三位股東,其中國有股持股比例合計75%。中銀投資資管(中國銀行旗下子公司)、三星生命保險、中航集團三家分別持股51%、25%、24%。
具體來看,韓國三星生命保險於1995年便在北京設立代表處,開始了在中國的佈局。2003年10月中航集團、三星生命簽定《諒解備忘錄》,並於次年9月簽署《合資合同》。2004年11月,原保監會批准籌建合資公司,半年后,2005年5月中航三星人壽作為國內第一家中韓合資壽險公司正式成立,初始註冊資本2億元人民幣,股東雙方出資各佔50%。
據悉,韓國三星生命保險彼時希望藉助中方股東資源掘金國內市場,但從經營結果來看,該公司成立的前十年間均未實現盈利。
2013年12月,中國銀行旗下的重要成員中銀保險與兩家股東簽下了持有中航三星人壽的戰略協議。為順利收購,2014年中銀保險獲得了中國銀行高達15億元人民幣的增資支持,專項用於對中航三星人壽的控股權收購計劃。
2015年8月21日,原保監會批准中航三星人壽註冊資本金從8億元增至16.67億元,同時更名為「中銀三星人壽」。同時,三星生命保險、中航集團的持股比例分別由50%、50%稀釋至25%、24%。
兩個月后,中銀三星人壽在北京舉行開業儀式,正式納入中行門下,變身「銀行系」公司。中國銀行也成功集齊了產、壽險兩張保險牌照,成為第一家在內地同時控股財險和壽險公司的國有行。
據瞭解,中國銀行早在2009年便進軍壽險業。2009年9月,原保監會原則同意中國銀行通過旗下控股公司中銀保險,投資參股恆安標準人壽。公開信息顯示,中國銀行原計劃通過子公司中銀保險分別購買恆安標準中外方股東(天津市泰達國際、英國標準人壽)各25%的股權,最終持股50%。
但在此后一年多的時間內,雖經歷了多輪協商,但終因各方商業訴求存在較大差異,未能達成共識。英國標準人壽也表示,各方沒有可能達成一致。據瞭解,彼時雙方已談到了總部搬遷、高管任命階段。
恆安標準人壽收購「告吹」后,中國銀行也曾有擬收購中法人壽、國泰人壽等消息傳出,最終通過中航三星人壽成功拿下壽險牌照。
不同於其他幾大行,中國銀行選擇從財產險入手進軍保險業。2005年,中國銀行發起設立中銀保險,主營財產保險業務。目前,中國銀行旗下擁有中銀集團保險、中銀保險、中銀三星人壽等保險公司。
中銀三星人壽開業儀式上,時擬任董事長楊勃表示,該公司將充分發揮股東和自身優勢,堅持「銀保協同」戰略,同時計劃三年實現盈虧平衡,從經營數據來看,中國銀行控股第二年,2017年中銀三星人壽實現淨利潤0.19億元,實現了成立以來的首次盈利。
不僅是經營業績,中國銀行控股后也對中銀三星人壽「一二把手」的任命產生了重要影響。公開報道顯示,股權收購獲批之前,中國銀行已接管中航三星人壽人事部門,為下一步人員調配做準備。
據觀潮財經梳理,中航三星人壽時期,該公司慣例由中航集團派駐董事長,韓方派駐總經理負責經營。但總經理兩年任期結束便被調回三星生命總部,因此該職位人選頻換。中國銀行進入后,中銀三星人壽至今共經歷5位董事長,均出自中國銀行系統。
中國銀行獲批控股前,彼時中銀三星人壽董事長為曹建雄,總經理為金一權。其中曹建雄出任該公司董事長的任職資格於2009年3月獲批,至2015年12月11日在該崗位服務近6年時間。
曹建雄:曾任中國東方航空副總經理、財務總監、黨組成員;國航非執行董事;中國航空集團公司黨組副書記、副總經理;國航副總裁、黨委副書記、兼任中國航空集團和國航直屬機關黨委書記。
金一權:曾任韓國三星生命中國本社金融部次長、海外事業部部長;中航三星人壽助理副總裁、財務負責人兼助理副總裁、董事、總裁;中銀三星人壽董事(執行董事)、副總經理,分管個險部、業務服務部。
中國銀行控股后,中銀三星人壽「一二把手」齊換,選舉楊勃擔任董事長,同時擬聘任其為總經理。次年1月,楊勃的任職資格獲原保監會覈准,自此中銀三星人壽開始了長達4年多的董事長、總經理由一人擔任的管理模式。在此之前,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楊勃便參與了該公司過渡期委員會工作。
楊勃:1985年加入中國銀行,先后擔任中國銀行西藏自治區分行副行長、黨委委員;山西分行副行長、黨委委員;內蒙古自治區分行行長、黨委書記;陝西分行行長、黨委書記。中銀三星人壽董事、總經理。
2020年3月楊勃卸任,2020年5月中行北京分行原行長王建宏獲批成為新任董事長。2021年8月,時任中銀三星人壽副總經理的崔大傑升任總經理。
王建宏:曾任中國銀行山東分行行長助理、黨委委員、副行長、行長、黨委書記;遼寧分行行長、黨委書記;北京分行行長、黨委書記;中銀三星人壽董事、董事長等職務。
但王建宏僅上任兩年便低調卸任,在該公司2022年3季度償付能力報告中,王建宏已成為董事長前任人員。此后,2023年2月,馬超龍擔任中銀三星人壽新任董事長的任職資格獲北京銀保監局覈准,直至近期離任。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3月,王建宏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接受組織審查調查,並於半年后被開除黨籍。
原總裁崔大傑,是一位從基層干部逐步成長起來的管理者。2017年3月,崔大傑擔任中銀三星人壽副總經理,分管銀行保險部、團體保險部、電話營銷部、互聯網保險部。公開信息顯示,任職副總經理期間,該公司設立河南、陝西多個省分公司,開業儀式上均由崔大傑代表出席。
崔大傑:歷任中國銀行金融機構部國內處十部、規劃管理處副處長,金融機構部高級客户經理(保險)、主管;掛職寧夏銀行行長助理,借調中行保險業工作小組,后任中行保險業務領導小組辦公室成員;中銀集團人壽保險副執行總裁、中銀三星人壽副總經理、總經理;中銀保險執行董事、總經理。
升任總經理后,崔大傑主持管理層工作,並分管銀行保險部、法人業務部、電話營銷部、互聯網保險部。
2023年Q3,崔大傑離任,2023年11月,其出任中銀保險總經理的任職資格獲金融監管總局北京監管局覈准。
其離任后,該公司總經理職位出現了長達1年左右的空缺。2024年8月邱智坤任職資格的獲批,直至近日邱智坤擬升任爲董事長,該公司總經理職位再次空缺下來。
03
會計準則切換,淨利大反轉
中銀三星人壽在過去數年間實現了顯著的規模擴張,2024年成功邁入總資產超千億的平臺,淨資產、保險業務收入以及投資收益亦創下歷史新高。然而,在整體業務快速發展的同時,該公司近期卻面臨着盈利能力的巨大挑戰,2024年賠付支出超過30億元,2025年上半年出現大幅虧損。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隨着會計準則的切換,經營數據盈利重大利好。
根據中銀三星人壽2025Q3償付能力報告披露信息,該季度起其切換至新會計準則,上半年鉅虧的5億余元在三個月后實現大逆轉,淨利潤飆升至6.9億元。
資產情況來看,2017年以前中銀三星人壽資產規模波動幅度較大。該公司總資產持續大幅增長,淨資產在今年之前雖有幾年下降但整體仍處於增長趨勢。
2024年,中銀三星人壽累計總資產1276.76億元,成功邁上千億平臺。截至今年三季度,該公司總資產規模已達1517.60億元,較年初增長18.86%
中國銀行入主后,該公司淨資產在2022年出現較大規模下滑,淨資產規模僅16.71億元,同比大降46.44%。但在2023年成功實現同比70.33%的正增長,淨資產規模恢復至28.47億元,2024年該公司淨資產增長107.71%達到59.13億元,一舉超過前高,達到歷史最高值。
隨着今年三季度會計準則的切換,該公司淨資產降至12.63億元,較2024年降幅達78.63%。
從中銀三星人壽的盈利情況來看,該公司在2017年實現扭虧為盈,隨后持續保持盈利至2024年。在這期間,2021年該公司淨利潤上升100.07%達到1.34億元,但2022年便驟降94.22%至0.08億元的微利。經過兩年大幅上升后,2024年該公司淨利潤達到了4.83億元,超過了該公司2017年盈利以來的淨利潤總和。
今年三季度,該公司淨利潤達到6.94億元,遠超去年全年,再創新高。
從承保端來看,2018年起該公司保險業務收入持續增長,其於2021年突破百億規模。2024年保險業務收入為298.62億元,今年三季度保險業務收入為293.16億元,已達到去年全年的98%。
整體來看,過去十幾年中該公司保險業務收入規模實現了顯著的擴張,今年大概率突破三百億元規模。
從投資端來看,中銀三星人壽投資收益整體呈現出持續增長的態勢,2009年以來僅2011年、2018年出現小幅下降,其余年度均上升。2024年,該公司投資收益大幅上升87.27%達到49.44億元。
該公司支出端成本隨着規模也出現顯著擴張的情況。該公司賠付支出在前幾年增幅較大,此外在近兩年內增幅也高於其他兩項指標,分別增長214.00%、150.36%來到13.78億元、34.50億元。
早年,該公司業務及管理費是三項支出指標中最多的費用。2020年,手續費及佣金支出增至8.53億元,同時業務及管理費下降26.13%達到5.98億元,導致手續費及佣金支出成為該公司支出端最高項。
2024年,手續費及佣金支出下降59.56%來到10.50億元,業務及管理費小幅增長至11.29億元,而經過兩年增長的賠付支出超過了同年度其余兩項支出指標的總和。
該公司償付能力整體呈現上升態勢。2024年Q3,該公司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上升47.04個百分點來到263.70%,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上升19.54個百分點,達到189.66%。隨后兩個季度出現小幅下降,今年二季度重新上升,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262.25%,微低於2024年Q3,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90.82%,達到歷史最高值。
今年三季度該公司償付能力下降幅度較大,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下降36.88個百分點至225.37%,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下降23.9個百分點至166.92%。
中銀三星人壽在邱智坤擬任董事長、總經理職位再度空缺的過渡期,面臨新舊會計準則切換帶來的業績波動。新形勢下,如何平衡規模擴張與價值增長,優化資產負債管理,將是新任領導層面臨的核心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