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英偉達亮出L4自動駕駛時間表:今年聯合奔馳落地,2027年推出10萬輛無人出租車

2025-10-30 18:55

英偉達市值衝上5萬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之后,開始加碼自動駕駛賽道了。 

車東西10月30日消息,英偉達在2025年10月28-29日舉行的GTC大會上宣佈了一系列重大合作,標誌着其在自動駕駛領域的戰略加速。 

最引人注目的是與Uber達成的合作,雙方將共同構建面向未來的自動駕駛出行平臺,計劃自2027年起規模化部署約10萬輛Robotaxi。 

▲英偉達創始人、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黃仁勛

同時,英偉達還與Stellantis、Lucid Group、梅賽德斯-奔馳等車企在DRIVE AGX Hyperion 10平臺展開深度合作,意在打造"全球最大L4級自動駕駛車隊"。 

據悉,這些合作將依託英偉達新一代DRIVE AGX Hyperion 10平臺,該平臺搭載兩顆基於Blackwell架構的Thor處理器,提供超過2000 FP4 FLOPS(即1000 TOPS INT8)的實時算力,結合Uber的海量真實駕駛數據,形成技術閉環。 

不難看出,英偉達正通過開放生態模式,將自己定位為自動駕駛領域的基礎設施供應商,將與特斯拉的垂直整合路線形成鮮明對比。 

可以説,這一系列合作不僅加速了自動駕駛技術的落地,也預示着英偉達在自動駕駛市場的領導地位將進一步鞏固。 

01.與Uber達成戰略合作,英偉達世界基礎模型提供仿真支持

英偉達與Uber的合作是自動駕駛領域數據與算力結合的典範。 

根據2025年10月28日宣佈的合作內容,雙方將共同構建一個基於NVIDIA Cosmos世界基礎模型的數據工廠,用於整理和處理自動駕駛車輛研發所需的數據。 

Uber將採用NVIDIA DRIVE AGX Hyperion 10自動駕駛開發平臺,計劃從2027年起擴大將其全球自動駕駛汽車數量增加到10萬輛,並由基於英偉達Cosmos平臺構建的聯合AI數據工廠提供支持,這些合作伙伴包括 Avride、May Mobility、Momenta、Nuro、小馬智行、Wayve 和文遠知行。 

▲英偉達與Uber合作

此次合作的核心價值在於Uber龐大的真實駕駛數據資源。Uber每月在全球範圍內運送超過10億人次和物品,其車輛的運營時間更多集中在機場接送、複雜路口和多變天氣等對自動駕駛技術具有挑戰性的場景。 

這些多樣化的駕駛場景數據將為英偉達的Cosmos世界基礎模型提供寶貴的訓練素材,從而提升模型的精度和魯棒性。 

英偉達將利用DGX Cloud基礎設施加速數據處理和模型訓練,實現三大技術目標:更高精度的仿真模擬、縮短模型訓練迭代周期,以及在極端場景下的穩定表現。 

縱觀當下行業現狀,這一合作模式與特斯拉的垂直整合路線不同,英偉達選擇通過與出行平臺合作獲取真實場景數據,構建更廣泛的數據生態。 

值得注意的是,Uber在聲明中強調:"這些能力共同構成了一個強大的數據引擎——涵蓋數據獲取、標註、場景挖掘、合成數據生成和大規模訓練等環節,旨在縮短從試點階段到盈利性自動駕駛部署的路徑。" 

這表明雙方的合作不僅僅是技術整合,更是對自動駕駛商業化路徑的共同探索。 

同時,黃仁勛在GTC大會上表示,他將英偉達Drive Hyperion架構的誕生,稱作「一項重大突破」。 

英偉達打造這一架構,是爲了讓全球每一家汽車公司,無論是生產商用車、乘用車,還是專門用於Robotaxi的車輛,都能夠製造出具備Robotaxi功能的汽車。 

02.明年投入5000輛無人車試點,奔馳也要搭載全新平臺

英偉達通過Hyperion 10平臺與多家車企建立了深度合作,形成了覆蓋全球的L4級自動駕駛生態。 

在運營側,在GTC大會上,英偉達宣佈與Stellantis、Lucid Group、梅賽德斯-奔馳和鴻海(富士康母公司)建立新的合作,以探索聯合開發和未來在全球範圍內部署用於自動駕駛專車服務業務的L4級(無人駕駛)自動駕駛車輛。 

從合作分工上來看,各方發揮各自優勢。 

Stellantis負責整車平臺與車輛集成,英偉達提供自動駕駛軟件和AI算力支持,鴻海負責硬件製造與系統集成,Uber則作為網絡運營商,負責機器人出租車隊的日常調度與乘客服務。 

這種多方協作模式降低了單一企業研發自動駕駛技術的成本和風險,加速了技術落地。 

消息顯示,Stellantis計劃2026年起向Uber提供至少5000輛Robotaxi試點車型,首批車型可能來自Stellantis的AV-Ready平臺,特別是K0中型廂式車和STLASmall平臺。 

▲英偉達的Robotaxi生態

在部署計劃方面,英偉達與合作伙伴的Robotaxi項目將分階段推進。 

預計2026年在北美及歐洲部分城市啟動試點運營、2027年規模化部署10萬輛Robotaxi。 

這項計劃的長期目標是通過Hyperion平臺構建全球L4網絡,與Uber協同運營,目標2030年市場規模達75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33萬億元)。 

此外,英偉達還與梅賽德斯-奔馳合作推動L4級自動駕駛全球落地,結合Drive Orin芯片與奔馳豪華車數據,通過OTA逐步釋放自動駕駛功能。 

這一合作標誌着L4級技術從無人出租車領域向私人乘用車的擴展。 

英偉達方面透露,與奔馳合作的L4級自動駕駛車隊將於2025年落地。此前,奔馳已將中國區多款車型的輔助駕駛業務切換為Momenta,顯示出英偉達在自動駕駛軟件領域的競爭壓力。 

這一部署計劃顯示出英偉達對自動駕駛市場的長期佈局和信心。 

03.全新自動駕駛平臺性能翻8倍,傳感器硬件有精簡

英偉達在GTC大會上推出的DRIVE AGX Hyperion 10平臺是其自動駕駛技術的最新里程碑。該平臺是一套參考級量產計算平臺與傳感器架構,專為L4級自動駕駛設計。 

從技術參數上來看,Hyperion 10搭載兩顆基於Blackwell架構的車載DRIVE AGX Thor平臺,總算力超過2000 TOPS,是前代Orin芯片的近8倍。 

傳感器套件包括14個高清攝像頭、9個雷達、1個激光雷達和12個超聲波傳感器(1L14V9R12U),形成多模態感知系統。 

▲英偉達自動駕駛技術

Hyperion 10平臺的核心優勢在於其軟件定義、安全冗余和彈性擴展三大特性。 

軟件定義允許汽車製造商根據品牌定位調整傳感器配置與軟件功能,實現差異化競爭;安全冗余確保在單個傳感器或計算單元失效時仍能保障安全;彈性擴展則使平臺能夠適應從Robotaxi到私人乘用車等多種應用場景。 

這一平臺使英偉達能夠將自動駕駛技術從出租車領域擴展到私人乘用車市場,為奔馳S級等高端車型提供L4級自動駕駛能力。 

與前代平臺相比,得益於算力的增強,Hyperion 10的感知硬件相比Hyperion 9有所精簡,減少了2個激光雷達和8個超聲波雷達,對成本控制有利,明顯降低了上車壓力。 

不難看出,這一平臺將驗證英偉達從GPU芯片到物理AI大模型的全鏈路工程能力,從而更精準地定義下一代"物理AI"所需的基礎設施與生態標準。 

04.結語:英偉達鞏固高性能計算主導地位

英偉達的定位是成為自動駕駛時代的「賦能者」或核心供應商,而非像特斯拉那樣垂直整合。 

通過聯合Stellantis、奔馳等傳統車企,英偉達正試圖構建一個開放的技術生態,以應對即將到來的Robotaxi市場競爭,並鞏固其在高性能計算平臺上的主導地位。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車東西」,作者:頤聖,36氪經授權發佈。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