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30 17:17
2025年10月27日,來自廣東深圳的拉拉科技控股有限公司(簡稱「貨拉拉」)在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擬在香港主板掛牌上市。
值得一提的是,這已經是貨拉拉第六次遞表。
作為此次遞表的保薦機構,高盛、美銀證券與摩根大通三大國際投行的加持,凸顯了貨拉拉衝擊資本市場的決心。
招股書開篇便用四項「全球第一」奠定行業地位——2025年上半年全球閉環貨運GTV最大物流交易平臺、全球最大同城物流交易平臺、全球已完成訂單最多平臺及全球平均月活商户最多平臺。
第六次遞表,貨拉拉能否如願順利衝擊港交所?在這之前,貨拉拉仍需面對三個問題。
歷經多年發展,貨拉拉已形成覆蓋全球的物流網絡。截至2025年6月30日,其業務遍及14個市場的超400個城市,包括中國內地、中國香港及泰國、墨西哥、巴西等海外市場。《節點財經》看來,這一規模優勢形成雙向引力。龐大的商户羣體吸引司機入駐,充足的運力又提升商户留存率,構建起難以複製的平臺生態。
從交易數據看, 2025年上半年,貨拉拉促成訂單超過4.55億筆,全球交易總額達59.67億美元,同比增長17.7%。
得益於這一強勢生態,貨拉拉的財務數據也展現出強勁韌性。
招股書顯示,貨拉拉2022年、2023年、2024年營收分別為10.36億美元、13.34億美元、15.93億美元(約116億元人民幣)。
但值得關注的是貨拉拉在中國內地的貨運平臺服務變現率卻出現三連降。招股書顯示,貨拉拉在中國內地的貨運平臺服務變現率由2023年的10.3%微跌至2024年的9.6%,並由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的9.7%減少至2025年同期的9.2%。
「一方面要降傭留司機,另一方面對手分流不敢提價,兩頭擠壓導致變現率下滑。」一位物流行業分析師向《節點財經》表示,在市場份額已接近飽和的情況下,貨拉拉麪臨「保規模」與「保利潤」的兩難。
從行業地位看,貨拉拉已經建立起一道難以複製的護城河。
2024年,貨拉拉平臺促成的已完成訂單超7.79億筆,全球貨運GTV達102.74億美元,並有平均月活商户約1670萬個,平均月活司機約170萬名。2025年上半年,貨拉拉平臺促成的已完成訂單超過4.55億筆,全球貨運GTV達55.36億美元,平均月活商户約1970萬個,平均月活司機約200萬名。
這些數字,驗證了貨拉拉當前的實力——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貨拉拉是2025年上半年全球閉環貨運交易總值(或閉環貨運GTV*)最大的物流交易平臺,市場份額為53.3%;2025年上半年全球閉環貨運GTV最大的同城物流交易平臺;2025年上半年全球已完成訂單數量最多的物流交易平臺;及2025年上半年全球平均月活商户最多的物流交易平臺。
不過,業績亮眼的貨拉拉也有煩惱。
距離遞表僅一個月前,2025年9月23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因反壟斷問題專項約談貨拉拉,要求其「規範定價行為、推動算法透明化、保障司機與消費者合法權益」。這一約談被市場解讀為監管層對其行業支配地位的關注。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市場份額達50%即可被推定具有市場支配地位,而貨拉拉的份額已超紅線。
市場監管總局對貨拉拉提出了幾點要求:落實反壟斷合規主體責任,及時規範經營行為,公平參與市場競爭,維護貨車司機、消費者等相關主體合法權益,推動平臺規則和算法公平公正、公開透明,促進行業規範健康發展。
在監管的壓力之下,貨拉拉的資本之路也並不順暢。
事實上,自2022年以來,貨拉拉曾多次被交通運輸主管部門約談,歷次通報主要集中在隨意調整計價規則、惡意壓價競爭、抽成比例或會員費過高等問題。這些問題也是貨拉拉平臺和司機之間的矛盾所在。
貨拉拉自2023年實現扭虧為盈,2024年繼續盈利。不過,在貨拉拉成功降低成本、業績向好的背后,卻面臨着「壓榨司機」的質疑。2022年11月,貨拉拉司機在全國多地停運抗議一事引起廣泛關注,隨后貨拉拉被有關部門約談。
再如2023年4月7日,監管約談貨拉拉,要求進一步研究降低本平臺過高的抽成比例或會員費,杜絕惡意壓價競爭,保障從業人員合理勞動報酬水平。2023年12月5日,交通運輸新業態協同監管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對貨拉拉進行約談,要求貨拉拉立即落實約談要求,採取針對性措施,確保全面整改到位。
由歷次通報來看,貨拉拉平臺存在的主要問題集中在隨意調整計價規則、多重收費、惡意壓價競爭、抽成比例或會員費過高等。
被監管約談,對貨拉拉的IPO進程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公開信息顯示,貨拉拉此前五次遞表分別發生於2023年3月28日、9月28日,2024年4月2日、10月2日及2025年4月3日,均因港交所規定的6個月招股書有效期屆滿未完成聆訊而失效。這六次遞表的軌跡,實則勾勒出公司在規模擴張、合規整改與資本市場期待間的持續博弈。
此次第六次遞表,招股書開篇即援引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強調其「四項全球第一」的行業地位,試圖以行業龍頭姿態打消資本市場對其競爭力的疑慮。
《節點財經》看來,對於貨拉拉而言,第六次上市衝刺不僅是資本徵程的關鍵一戰,更是商業模式轉型的「關鍵考驗」。若能在合規框架下平衡各方利益,這家貨運巨頭或將真正敲開資本市場的大門。
對於貨拉拉此次能否成功上市,多位投行人士向《節點財經》表示,關鍵在於能否向港交所與投資者清晰迴應三大核心問題,這直接決定其估值與上市進程。
第一重門:盈利可持續性——如何平衡司機權益與變現率?
這一點上,貨拉拉當前的挑戰在於,如何持續提升會員滲透率、優化非核心訂單佣金率、增加高毛利的企業服務佔比來對衝減傭影響。
只有平衡好司機的權益,並不斷優化變現率,才能真正讓貨拉拉實現可持續的盈利。
第二重門:合規確定性——反壟斷整改如何落地?
公開資料顯示,貨拉拉自2024年以來不斷發起為司機降費的動作,且持續在司機權益保障上加大主動投入。
爲了解決合規問題。今年5月,貨拉拉召開算法研討會,宣佈2025年以來平臺拼車、用户出價訂單抽傭比例平均降低6%,100公里以上長里程訂單抽傭比例平均降低4%,預計2025年將降低抽傭共2.3億元。
第三重門:增長想象力——海外與新業務的盈利時間表?
對於貨拉拉而言,當前海外市場能否給出更好的成績,決定了其在資本市場的想象力。投資者們更希望看到的是一個具有國際化視野的企業。泰國市場何時實現盈虧平衡?墨西哥的合規成本如何降低?零擔業務能否超越滿幫?「若能回答好這些問題,估值可能更具想象力。」上述投行人士對《節點財經》表示。
從行業趨勢看,同城貨運市場的競爭已從「規模戰」轉向「價值戰」,貨拉拉的第六次衝刺,本質上是平臺經濟從「野蠻生長」向「合規發展」轉型的縮影。若能在司機權益、商業利益與監管要求間找到平衡點,這家貨運巨頭或將真正敲開資本市場的大門,為行業樹立新標杆。
這場持續兩年半的上市「持久戰」,正迎來最關鍵的決勝時刻。
*題圖由AI生成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節點財經」,作者:零度,36氪經授權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