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公募基金三季報盤點:指數基金捲土重來,兩家頭部公募優勢擴大

2025-10-30 16:58

隨着10月28日,公募基金三季報披露完畢。公募市場的「江湖」看似平靜,其實背后仍舊暗流湧動。今天我們就透過數據看看公募基金背后的邏輯主線。

從數據看,共162家公募基金管理人披露了2025年三季報,整體規模為36.45萬億元,環比2025年二季度34.05萬億規模增長7.07%,同比2024年三季度31.71萬億規模增長14.96%。

全年來看,公募基金規模逼近36萬億,當年增5萬億,全行業增速達到17%。貨幣基金增1萬億,來到14.7萬億,增速8%,隨不及去年,但仍非常可觀;債券型基金尤其機構型產品增幅回撤,債券型ETF逐漸成為投資者參與債市投資的便捷方式,國債ETF、可轉債ETF等場內品種規模增幅不小,科創債ETF的新發也顯著上量。

基金市場規模變化

image

數據來源:同花順iFinD 截至:2025.10.29

首先我們能注意到的就是,在指數基金「捲土重來」規模躍升。在被動投資這一關鍵賽道,大型公募基金佈局最為積極,也成為指數基金規模狂飆中的主要受益者。最新數據顯示,在這輪搶佔指數基金份額大戰中,頭部基金公司表現突出,指數產品規模增幅顯著。

image

數據來源:同花順iFinD 截至:2025.10.29

究其原因,創新葯、科技等熱門賽道的行情驅動,成為驅動公募第二增長曲線的關鍵。今年來,公募基金佈局在創新葯、科技領域的指數基金產品,紛紛迎來大豐收,甚至出現次新基金產品年內募集時表現平淡,卻在幾個月后出現規模暴增的現象。

例如,易方達基金今年3月中旬推出易方達恆生港股通創新葯ETF(159316),該產品在當時募集結束后,最終募資僅有約2.86億元,令市場意想不到的是,僅僅6個月后,這隻產品就成為投資者眼中的寵兒,大量資金在三季度踴躍申購。

再舉個例子,華寶基金旗下的華寶恆生創新葯精選指數基金,該基金6月成立之初規模約4.34億元,但僅僅過了3個月,這隻指數基金的規模就躍升到18.3億元。這反映出投資者已經意識到指數基金產品成為抓機會的便利工具。

易方達恆生港股通創新葯ETF三季度資金大量湧入

image

數據來源:同花順iFinD 截至:2025.10.29

基金公司方面,兩家頭部公募優勢擴大,中游機構競爭激烈。易方達基金和華夏基金作為行業雙雄,規模增量分別高達2866億元和1951億元,遠超同業,領先優勢進一步擴大

而其他頭部基金公司同樣不甘示弱,富國基金增長強勁:富國基金以1541億元的增量位居第三,規模站穩9000億關口。其中富國中證港股通互聯網ETF(159792)三季度份額增長近370億份,成為其當家明星產品。而富國中證軍工龍頭ETF(512710)同樣表現不俗,三季度申購超250億份。

三季度基金公司管理規模排名

image

數據來源:同花順iFinD 截至:2025.10.29

此外,排名第9的匯添富基金增量接近千億,華泰柏瑞基金增量超千億。新晉前十的景順長城基金,其增量高達973.75億元,增速超過20%。

值得一提的是,三季度中景順長城表現尤其出色,基金規模排名提升2位,成功躋身前十。其優異的業績或產品佈局實現了規模的跨越式增長和排名的快速提升。其中明星產品景順長城中證港股通科技ETF(513980)份額接近300億份,三季度申購超85億份。

在成長類風格佔優的三季度,佈局更加激進的中小基金公司在增幅上要明顯優於中大型公司,中航基金以1212.04% 增幅領跑,格林、永贏、百嘉等增幅超 4 倍,興合、富榮等 10 家公司環比翻倍,「鋭度產品」 獲市場追捧。

其中永贏基金作為主動權益基金新秀,旗下各賽道型基金已經是耳熟能詳。前三季度永贏旗下機器人主題、海外算力主題基金增量均超過百億,永贏在中型基金公司中,憑藉特色主題賽道型主動權益基金成功突圍。

業內人士認為,主動權益基金依然是不少基金公司實現規模增長的重要抓手。三季度市場賺錢效應釋放,疊加優質基金經理的專業投研能力與長期業績背書,不僅推動頭部公司規模持續領跑,也讓部分發力主動權益的中小公司實現跨越式增長。

隨着投資者對長期穩健回報的需求提升,具備紮實投研功底、清晰策略體系的主動權益產品,仍將是基金公司爭奪市場份額的核心發力點。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