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30 15:58
小程序:每日全球外匯市場要聞速遞
國外
1. 野村證券:撤回對美聯儲在12月再次降息的預期
野村證券取消了對美聯儲12月再次降息的預期,這是在美聯儲公佈10月利率決議和鮑威爾的新聞發佈會后做出的決定。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12月加息「並非板上釘釘」。這完全符合鮑威爾當前階段的表態預期——他不可能提前承諾任何事情,尤其在政府停擺已持續一個月、嚴重影響經濟數據發佈的背景下。野村證券此前曾預測,美聯儲將在12月再次降息25個基點。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聯邦基金期貨市場預期在年底前再次降息的可能性約為72%,低於美聯儲決議前約91%的可能性。
2. 巴克萊:股市將出現「年末漲勢」,整體市場環境對股市進一步上漲構成有利支撐
金十數據10月29日訊,巴克萊預計股市將出現年末漲勢,理由包括:市場頭寸更趨潔淨、季節性積極因素、韌性十足的企業盈利、股份回購重啟以及量化緊縮可能提前結束。巴克萊分析師Emmanuel Cau指出,經歷10月回調后股票持倉已迴歸中性水平,為市場奠定了更健康的基礎。美國市場強勁的資金流入態勢有望延續,同時歐盟與英國市場情緒也在改善。追逐企業業績的表現資金在年末可能更青睞周期股,整體市場環境對進一步上漲構成有利支撐。
3. 法國外貿銀行:鮑威爾對聯儲掌控趨弱,分裂將出現的更頻繁
法國外貿銀行美國首席經濟學家Christopher Hodge表示,這次會議中最令人意外的部分是施密德的反對票。鮑威爾一直很擅長讓FOMC達成共識(米蘭除外),並且似乎願意在溝通措辭上做出妥協,以換取多數派的支持。我認為,隨着鮑威爾任期即將結束、而美聯儲的職責在兩端被不斷拉扯,我們可能會看到更多類似的情況發生。
4. 匯豐:風險轉向日本央行加息時機,存在提前行動的可能
匯豐銀行首席亞洲經濟學家Fred Neumann表示,日本央行正小心翼翼地邁向加息。隨着通脹居高不下、經濟表現穩健、財政順風加速,問題已不在於是否會加息,而是何時加息。儘管市場延后了對日本央行收緊貨幣政策的預期,但官員們可能會選擇提前行動,而不是更晚。國債市場動盪、匯率走勢不穩,也顯示金融市場正尋求一個定錨點,若日本央行適時加息,將有助於穩定物價預期。而由於10月錯失加息的機會,市場目光已轉向12月,屆時似乎有采取行動的可能。
5. 瑞穗銀行:日本央行重申利率邁向「正常化」立場,市場提前加息預期
瑞穗銀行首席策略師Shoki Omori表示,日本央行的聲明重申當局致力於「逐步正常化」的政策立場,並促使市場參與者將下一次政策調整的預期時間提前。儘管貨幣政策的潛在走向依然審慎,但明確確認穩步邁向正常化路徑,促使投資者比先前預期更早地考量進一步收緊政策的可能性。從現在到12月,一系列關鍵指標將顯得尤為重要。其中最為關鍵的是即將到來的春季工資談判結果、服務業價格走勢,以及外部經濟與貿易政策動態。當局傳遞的信息很明確:儘管12月至下一財年初之間再次加息的可能性提升,但並不打算立即採取行動。因此,政策正常化的節奏與頻次仍將保持漸進且取決於數據表現,並關注國內外環境變化。
6. 盛寶銀行:日本央行仍保持謹慎,12月加息可能性並未上升
盛寶銀行首席投資策略師Charu Chanana表示,鑑於本次會議與上月會議一致,同樣是有兩名官員持不同意見,以及對今年經濟增長預期的温和上調,日本央行顯然在保持謹慎,仍然很難支持12月加息的可能性增加。除非日本央行行長植田和男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現得更加強硬,否則看空日元的人可能會更加大膽……尤其是在鮑威爾講話后,美國國債收益率仍處於高位的情況下。
7. 新加坡華僑銀行:市場對日本央行缺乏鷹派傾向感到失望,日元多頭離場
新加坡華僑銀行外匯策略師Christopher Wong表示,市場因日本央行缺乏鷹派傾向而失望,日元多頭紛紛離場。投資者正等待日本央行行長植田和男在記者會上公佈更多細節,但日本央行政策正常化的方向終究指向加息。美聯儲與日本央行的政策分歧應有助於支撐美元/日元匯率的下行趨勢,儘管日本央行緩慢的政策正常化步伐可能會讓做空美元兑日元的投資者感到失望。
8. 華僑銀行:日本央行在獲得明確經濟信息前料保持謹慎,美聯儲未來行動或令日元承壓
新加坡華僑銀行投資策略董事總經理Vasu Menon表示,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央行強調了下一財年經濟存在下行風險,並指出貿易政策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存在不確定性。日本央行在確信經濟步入平穩軌道前暫不急於大幅加息,這並不令人意外。此次政策決議因市場預期而對日元匯率未產生實質影響。然而,美聯儲在最新Fomc會議后是否會在12月降息仍存不確定性,這可能短期內限制日元兑美元匯率的上行空間。
9. 德商銀行:如果加拿大央行維持利率不變,加元可能在短期內上漲
德國商業銀行分析師Michael Pfister在一份報告中表示,如果今晚加拿大央行決定維持利率不變,加元可能在短期內上漲。LSEG的數據顯示,市場預期美聯儲再次降息25個基點的可能性為80%。Pfister表示:「説實話,我們並不像市場那樣確定,加拿大通脹最近超過預期,勞動力市場波動,美國關税也存在不確定性。可能更適合在12月再次降息。」
10. 摩根大通:西班牙第三季度經濟略微放緩,但表現仍將優於其他歐盟國家
摩根大通經濟學家Mariana Monteiro在一份報告中説,儘管第三季度經濟放緩,但西班牙經濟仍在快速增長。第三季度GDP增長0.6%,低於第二季度的0.8%。Monteiro表示,數據的細節令人印象深刻,西班牙強勁的國內消費完全抵消了淨出口下降帶來的拖累。雖然政府消費出現反彈,但強勁的家庭支出和固定投資提振了國內銷售。總而言之,這很可能意味着西班牙的表現將繼續優於該地區其他國家。德國、法國和整個歐元區的GDP數據將於周四公佈。
11. 荷蘭國際:英國降息預期上升導致英國國債收益率和英鎊雙雙走低
荷蘭國際集團分析師Chris Turner表示,最近英國通脹和就業數據弱於預期后,市場對英國央行降息的預期有所上升,這打壓了英鎊和英國國債收益率。此外,將於11月26日公佈的英國秋季預算中可能出現的財政緊縮政策,應該會支持英國央行更早降息。數據顯示,市場預期12月降息的可能性為74%,而10月初的預期為44%。
國內
1. 中金:美聯儲降息節奏可能放緩,不宜抱過度樂觀預期
中金認為,美聯儲在10月會議如預期降息25個基點,但鮑威爾的言論明顯偏「鷹」,暗示12月降息絕非鐵板釘釘。這表明美聯儲內部支持暫停降息的觀點正在佔據上風。展望未來,儘管聯儲仍具備一定的寬松空間,但降息節奏可能放緩,不宜抱過度樂觀預期。同時,本輪降息的刺激效應或將弱於以往周期,部分原因在於「再融資效應」明顯減弱。美聯儲還宣佈將於12月結束量化緊縮(QT),我們認為這更多是出於技術性考量,不宜過度解讀;在政策利率仍具有較大下調空間的情況下,購買非常規的金融資產的必要性不大。
2. 中金:測算美聯儲還有3次降息空間,新掌門人是利率路徑的最大變數
中金研報稱,「自然情況」下,我們測算本輪美聯儲仍有3次的降息空間,對應長端利率3.8~4.0%。當前美國實際利率和自然利率之差為0.8%,再降3次25bp可以使得融資成本和投資回報率「打平」,對應名義中性利率3.5%。假設期限溢價30~50bp,對應10年美債利率3.8~4.0%。短期降息路徑將更多取決於政府關門和數據,比如政府關門何時解決以披露新的就業數據,后續路徑也受通脹走勢影響。相比之下,新聯儲主席及美聯儲獨立性是明年降息路徑的最大變數,有可能加大2026年二季度后政策不確定性。
3. 中信證券:預計美聯儲將在下次議息會議再次降息25bps
中信證券研報稱,美聯儲2025年10月議息會議降息25bps,符合市場預期。鮑威爾對經濟形勢的判斷與9月相近,談及FOMC對12月是否繼續降息分歧很大,表示12月降息並非「板上釘釘」。不過,我們認為12月不降息需要美國政府恢復正常運行,且發佈不支持繼續降息的經濟數據,這比繼續降息門檻更高。另外,我們認為當前12位2025年票委中,支持12月降息的人數仍然更多,預計12月或是一次「close call」降息。我們延續此前觀點,預計美聯儲將在下次議息會議再次降息25bps。鮑威爾淡化降息預期后,美元和美債利率上行、美股和黃金有所受挫,我們預計短期市場或會繼續交易降息預期削減這一變化。
4. 中信證券:預計供給緊張將有望推動銅鈷等商品價格繼續上行
中信證券研報稱,展望25Q4,我們預計供給緊張將有望推動銅鈷等商品價格繼續上行,鋰價則受益於儲能需求超預期有望上漲。貴金屬價格雖然經歷衝高回落行情,但整體看漲思路並未改變,隨着市場對高位品種的風險擔憂加深,煤炭、電解鋁等年內滯漲品種或將在四季度獲得更高關注度。其他商品方面,原油和鋼鐵/鐵礦石價格預計延續弱勢,硅產品價格或將小幅上行。我們預計在流動性寬松以及各國加強關鍵資源獲取力度的背景下,大宗商品的投資熱度有望延續。
5. 中信證券:貴金屬價格高位回落,延續長期看多思路
中信證券研報稱,2025年8月以來金銀價格持續大漲,創出歷史新高,10月中旬受獲利了結等因素影響,金銀價格出現大幅調整。展望后市,我們預計在流動性寬松環境下,ETF持續流入將成為貴金屬價格的重要支撐,此外避險情緒、去美元化等利多因素也未出現重大變化,貴金屬價格長期看多思路並未改變,黃金白銀等商品價格有望在經歷階段性調整后重回漲勢,並繼續作為25Q4至2026年的商品主線行情之一。
6. 華泰證券:政策為地產行業長期發展賦能,為板塊提供估值修復空間
10月30日,華泰證券發佈地產行業研報稱,「十五五」規劃建議圍繞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從長期視角為行業持續賦能,政策紅利有望打開板塊估值修復空間。報告提出,「好房子」正上升爲行業新標準,將放大企業產品能力差異,加速競爭格局重塑。標的篩選邏輯延續「好信用、好城市、好產品」的「三好」框架,同時建議配置分紅率與業績表現穩健的頭部物管公司,以捕捉政策催化下的估值回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