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A股突發!市場尾盤大幅異動→

2025-10-30 16:45

(來源:中國商報)

轉自:中國商報

中國商報(記者 王彤旭)今天A股突然開啟「防禦模式」,市場尾盤大幅異動!發生了什麼?一起來看——

10月30日,A股三大指數集體下跌。截至收盤,上證指數跌0.73%,深證成指跌1.16%,創業板指跌1.84%,北證50跌1.3%。滬深京三市全天成交額為24643億元,較上一日增量1736億元。全市場4100只個股下跌。

在板塊題材上,鋼鐵、量子科技、電池、能源金屬等漲幅居前。下跌一側,科技股普遍調整。尤其算力產業鏈的熱門個股,並未受隔夜英偉達市值突破5萬億美元的提振,如工業富聯,早盤創出歷史新高后回落翻綠。 「易中天」中的新易盛天孚通信則雙雙走弱。

在消息面上,北京時間10月30日凌晨,美聯儲宣佈降息25個基點,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下調至3.75%—4.00%。

短線而言,有分析認為,指數雖震盪整理,但仍維持較強的承接動能,並且熱點也以常規的高低切輪動為主,並沒有涌現過多的虧錢效應。因此后市仍以震盪向上結構為主,把握熱門板塊輪動過程中的低吸機會或是關鍵。

國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宋雪濤表示,從短期來看,政策合力將加速A股的長期估值修復進程;從中長期看,在全球資金再配置的大背景下,一個更具包容性、適應性和吸引力的資本市場將有力支持實體經濟,並在此過程中實現自身的健康發展。一個服務於科技創新、讓投資者有獲得感、與國際規則接軌的資本市場,其長期投資邏輯也日益堅實。

PART1

量子科技概念上行

今天,量子科技概念漲幅靠前,截至收盤,上漲1.27%。其中,富士達漲幅近20%,國盾量子緯德信息等跟漲,格爾軟件神州信息等漲停。

在消息面上,英偉達推出NVQLink,為17家量子計算公司和9家科研實驗室連接量子與GPU計算。美東時間10月28日,英偉達CEO黃仁勛在華盛頓舉行的GTC大會上正式發佈NVQLink互聯繫統——這項技術能將量子處理器與其高效運行所需的AI超級計算機相連接,為新一代超級計算機鋪路,有助於降低量子比特的錯誤率。

同時,國內量子科技賽道再次迎來重磅政策利好。10月28日,《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發佈,其中指出,推動量子科技、生物製造、氫能和核聚變能、腦機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動通信等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中信證券表示,從國內外來看,量子計算、量子通信及量子精密測量的商業化均有所加速,建議關注量子信息領域相關投資機會。

國泰海通證券發佈的研報稱,量子計算已成為具有顛覆性的前沿技術之一,根據IBM和中國信通院報告,量子計算目前還處於早期技術攻關階段,預計未來5到10年有可能出現實質性進展。量子安全在應用領域還處於起步階段,但未來的發展空間很大。中國在QKD量子安全領域處於領先地位,已經形成了以QKD技術為核心的較為完整的量子保密通信產業鏈。量子測量產業當前則已進入多元化發展周期。

PART2

港口航運板塊表現活躍

今天,港口航運板塊表現活躍,多股漲停。

在消息面上,近期,板塊內多重利好共振,包括集運歐線上漲、油運旺季,以及國內產業合併重組、三季報業績兑現等。

10月以來,超大型油輪(VLCC)運費大幅攀升,大國港口費税以及強勁的原油產量支撐了旺盛的運輸需求。隨着歐佩克(OPEC)自4月起已通過連續數月增產,疊加冬季季節性補庫存需求升溫,油輪運輸需求有望進一步釋放,推動運價繼續上行,尤其在年底前或將迎來新一輪高峰。

華源證券日前表示,建議把握油運旺季運價主升浪的節奏。

此外,國內行業併購重組也在加快。中遠海能10月29日發佈公告,擬以約5.98億元人民幣收購上海中遠海運液化氣運輸有限公司100%股權。

三季報業績也傳出捷報。中國船舶10月29日發佈公告稱,第三季度營收為347.63億元,同比增長4.76%;歸母淨利潤為20.74億元,同比增長97.56%。

PART3

電池板塊漲幅居前

今天,電池板塊漲幅居前,多股漲停。

在消息面上,近期鋰電行業電解液材料價格普遍上漲,六氟磷酸鋰、VC添加劑等因供需緊平衡出現明顯價格波動。下游儲能等行業需求量大且行業發展前景有較好預期。

在儲能方面,「十五五」規劃建議全文發佈,其中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新型儲能,並加快健全適應新型能源體系的市場和價格機制。有分析認為,在頂層設計下,儲能行業迎來發展拐點,新能源全面入市交易導致電價下降,使得儲能的必要性顯著提升;在容量電價、峰谷套利等新盈利模式下,儲能項目盈利能力大幅改善,行業需求迎來高速增長期。

此外,2025固態電池智造和產業鏈創新論壇於10月30日至11月1日召開。近日,固態電池相關新進展不斷。10月16日消息,我國科學家成功攻克全固態金屬鋰電池技術難關,讓固態電池性能實現跨越式升級,以前100公斤電池最多支持500公里續航,如今有望突破1000公里天花板。

開源證券認為,當前固態電池正逐步從實驗室階段到量產驗證階段發展,預計2025年年底小批量裝車試驗,2026年至2027年普遍裝車試驗。此外,低空、機器人、AI等新興應用場景打開固態電池市場空間,產業化落地有望提速。

(注:圖片源自同花順,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