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30 15:53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網易科技)
近年來,國內智能手機市場競爭激烈,頭部廠商憑技術、品牌優勢持續擴大份額,部分品牌逐漸邊緣化。
過去一年多,榮耀市場份額明顯下滑。IDC數據顯示,2025年第三季度,榮耀重回中國出貨量排進前五,佔比14.4%,但出貨量同比下降2.1%。
榮耀發佈了阿爾法戰略,在10月23日召開的榮耀首屆全球開發者大會暨AI終端生態大會上,公司董事長吳暉表示,榮耀已累計投入超100億元用於AI研發,並且正在轉型為AI終端生態公司。
失去"華為光環"的榮耀需要講出獨屬於自己的故事線。
本文我們試圖釐清三個問題:
榮耀市場份額的變化情況。
IPO故事的進展。
榮耀能否講好發展故事。
市場份額下滑
榮耀最初是華為的互聯網子品牌,瞄準年輕用户主打性價比,與小米競爭。
2020年,華為深陷制裁,供應鏈被封鎖,芯片被斷供。在此背景下,榮耀被正式出售,成為完全獨立的品牌,隨后在供應鏈、渠道和產品等多方面開啟重塑之路。
2024年一季度,榮耀在中國手機市場表現亮眼,以超過17%的市場份額與華為並列第一,躋身頭部廠商行列。
然而,好景不長,年中榮耀啟動股改,管理層調整信號逐漸釋放,市場份額也隨之開始下滑。二季度份額降至14.5%,同比下滑3.7%,排名跌至第四;三季度以14.6%位列第五;四季度雖仍保持在第五,但13.7%的份額已與OPPO並列處於前五末位。
2025年是榮耀的"失速年"。1月的時候,李健接替趙明出任CEO,此時榮耀數據面臨持續下滑的態勢。李健曾公開表示,團隊內部並不認為這是特別大的挑戰。
IDC數據顯示,2025年第三季度,榮耀重回中國智能手機廠商出貨量TOP5,市場份額為14.4%,與OPPO僅相差0.1個百分點,上半年新機銷售起到了一定推動作用。不過,與去年相比,榮耀第三季度出貨量下降了2.1%,增幅不及蘋果、小米、華為等品牌。
另據Omdia研究顯示,2025年第三季度,榮耀在中國大陸智能手機市場頭部品牌出貨量份額統計中跌出前五,被歸為"其他"。
放眼全球市場,榮耀處境有些不妙。2025年第三季度,三星、蘋果、小米、傳音和vivo穩居全球出貨量前五,其他廠商共享約31.4%的市場份額。結合2024年數據,榮耀全球市場份額約在4%-5%,與TOP5差距明顯,短期內突圍難度較大。
榮耀手機逐漸"邊緣化",根源在於產品競爭力與品牌心智雙重減弱。
在技術快速迭代的智能手機行業,產品競爭力決定市場地位,榮耀卻深陷同質化與創新乏力困境。
以Magic7系列為例,雖全面引入AI技術,但市場反饋不佳,發佈不足數月便多次降價,部分機型2025年2月已跌至3799元,產品創新未能轉化為用户購買力。
消費者對品牌的信任感與忠誠度需要長期培育,榮耀在品牌敍事上仍缺乏鮮明"標籤"。其曾憑藉華為業務調整出現的紅利窗口實現規模快速擴張,但未能將這一短期市場機遇轉化為可持續的品牌資產。
IPO故事
榮耀獨立后,在資本市場上市成為其必然選擇。2023年11月,榮耀官宣啟動IPO進程,此后資本動作不斷。
2024年8月,榮耀獲中國移動投資;10月,公司吸引中國電信、中金旗下基金等機構入場,註冊資本金與股東陣容進一步擴充。同年最后幾天,榮耀完成從"有限公司"到"股份有限公司"的轉變,股改工作完成。
2025年年初,榮耀剛剛完成換帥的時候,就有很多媒體猜測,這是榮耀在為衝擊IPO做準備。
6月,榮耀在深圳證監局獲上市輔導備案,正式開啟A股IPO關鍵征程。根據此前披露的輔導備案報告,上市輔導工作分三個階段,時間跨度從2025年6月至2026年3月。
根據中信證券發佈的《關於榮耀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輔導工作進展情況報告(第一期)》。輔導備案報告,首期輔導時間為2025年6月26日至9月30日,主要內容圍繞四個方面展開:一是持續開展全面盡職調查,瞭解公司法律、財務及業務狀況;二是召開項目工作會議;三是協助完善公司治理制度;四是協助輔導對象論證募集資金投資項目。
中信證券表示,輔導期內,根據榮耀實際資金需求、現有業務情況和未來發展戰略規劃,輔導機構與公司進行了充分討論,協助公司儘快確定募集資金投資方向,並督促公司積極推進落實募投項目的各項工作。
榮耀的估值出現了縮水。公司的Pre-IPO估值約為2000億元,其在2020年從華為剝離時估值一度高達2600億元,意味着榮耀市場估值縮水了約23%。
當下全球手機市場增長趨緩、國內市場競爭愈發激烈的現狀,榮耀若想在上市時斬獲更高估值,需要向市場傳遞清晰的價值邏輯。
當然,上市后要想股價好看,還需要綜合包括市場信心、企業定位、業務前景等多種因素。
這也能理解榮耀不甘囿於"手機公司",堅定向"AI終端生態公司"轉型。
然而,AI概念雖熱,但需業務載體,無論是大模型、MaaS還是人形機器人,榮耀本質上仍需藉助手機拓展業務版圖。榮耀"AI化"最終能否成功還需消費者和市場認可。
走出華為"影子"
榮耀需要講出獨屬於自己的故事線。
10月11日,榮耀Magic 8系列預熱海報刷屏,謝霆鋒手持新機出鏡。對熟悉華為的用户來説,這張面孔並不陌生。
兩年前,謝霆鋒作為華為代言人蔘演微電影,手持華為Mate X5摺疊屏手機,該片成為經典營銷場景。
如今,同一張面孔出現在榮耀海報中,"榮耀向華為靠攏"的舊議再度被點燃。此前,榮耀多款機型就因配色、命名以及攝像頭模組佈局等方面,被網友指出"模仿華為"。
華為,是榮耀難以繞過的存在,如何證明自己不是華為的"替代品",而是擁有獨立靈魂的品牌,已成為榮耀亟待解決的難題。
在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競爭極致內卷的當下,榮耀正試圖開闢出新的"戰線"以尋求破局——全面押注AI。
今年3月,榮耀發佈了阿爾法戰略,宣佈未來五年投入100億美元構建全球AI終端生態,從智能手機制造商向全球領先的AI終端生態公司轉型。
10月23日,2025年榮耀全球開發者大會上,榮耀董事長吳暉表示,"得AI者得天下,得終端者得未來。"AI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重塑終端生態,智能體將成為新的"超級入口",推動人機交互向自然語言驅動演進。目前,榮耀已為AI研發累計投入超100億元。
AI時代的智慧體驗講究跨場景、跨設備的無縫流轉,僅靠一家廠商難以滿足用户全場景的複雜需求,硬件廠商深耕AI須得到生態體系支撐,已是行業共識。
榮耀的發佈了的"1×3×N"生態戰略。旨在打造跨品牌、場景、設備的智能互聯生態。"1"是HONOR AI Connect平臺,開放榮耀AI能力;"3"為生態、渠道、技術與品牌三種賦能模式;"N"涵蓋教育辦公、智能家居等多個產業集羣。
當前AI領域可謂巨頭環伺,蘋果、華為、三星及小米等廠商均在AI方面投入巨大,且在品牌方面有着更強的號召力,以及在生態方面也有強大掌控力。榮耀的"阿爾法戰略"着眼長遠佈局,短期內扭轉其在高端市場"跟隨者"的形象難度不小。
就目前情況來看,智能手機業務仍是榮耀的核心業務,而其未來前景,很大程度上仍取決於智能手機的出貨量。
當前手機銷量面臨壓力、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榮耀試圖通過IPO上市引入資本市場助力,不失為明智之舉。然而,百億投入的AI戰略見效周期漫長,其描繪的AI生態藍圖能否獲資本市場認可,尚待時間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