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30 15:47
10月30日消息,微軟發佈了超出市場預期的2026財年第一財季(對應自然年2025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其Azure雲業務營收暴增40%。然而,由於財務總監艾米·胡德表示2026財年資本支出增速將加快,促使微軟股價在盤后交易中下跌近4%。
財報發佈后,微軟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薩提亞·納德拉、首席財務官艾米·胡德等高管出席了分析師電話會議,解讀財報並回答了分析師提問。
首先,納德拉在開場白中解讀了公司業績,並分享了AI領域取得的諸多進展。他指出,市場對微軟AI平臺及Copilot系列產品的需求持續攀升、滲透加深,正驅動該公司在資本與人才領域持續加大投入。
納德拉強調,微軟正在構建服務於全球市場的AI數據中心網絡,致力於提高token的處理效率,同時全力滿足客户需求。微軟正在信息處理、編程、安全、科學、健康及消費等高價值領域快速迭代Copilot產品矩陣。
微軟正在全球範圍內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擴建AI數據中心集羣,計劃在今年將AI總算力提升80%以上,並在未來兩年實現數據中心總規模翻番。目前,微軟已部署全球首個大規模英偉達GB300集羣。
與此同時,微軟構建了可「互換」的通用計算集羣架構,支持從預訓練、后訓練、合成數據生成到推理的完整AI開發生命周期。該架構不僅適用於生成式AI,也服務於推薦系統、數據庫與流媒體等多種負載。
基於上述基礎設施,微軟推出Azure AI Foundry平臺,支持客户構建自有AI應用與智能體。該平臺已服務8萬家企業客户,覆蓋80%的財富500強公司。微軟為開發者提供超過1.1萬種模型的接入能力,規模居行業之首,本季度新增支持OpenAI GPT-5與xAI GRAQ-4等前沿模型。
在自研模型方面,微軟MAI系列文本、語音與圖像生成模型在多項行業評測中領先。同時,Phi系列輕量化語言模型累計下載量突破6000萬,同比增長三倍。
納德拉透露,微軟AI功能的月活躍用户數已達9億,其中Copilot系列自有產品的月活用户突破1.5億,覆蓋信息工作、編程、安全、科學、健康與消費等多元場景。
在編程領域,GitHub Copilot已成為全球最受歡迎的AI編程助手,用户超2600萬。GitHub平臺匯聚逾1.8億開發者,平均每秒新增一位註冊用户。
在消費級市場,Copilot在Windows系統中深化整合。目前每一臺Windows 11 PC均具備原生AI能力。Copilot不僅可「看到」屏幕內容並實時響應用户需求,還能在網頁及桌面應用中代表用户執行實際操作。
納德拉總結道,微軟將持續加大在AI領域的資本與人才投入,以把握這一時代的重大機遇。
他特別提到,微軟與OpenAI已簽署新一輪正式協議,標誌着「雙方史上最成功的合作與投資進入新階段」。該協議為微軟帶來約10倍的投資回報。
問:AGI的演進或計算架構的變革,是否會動搖微軟現有的市場優勢?在生成式AI模型的發展中,哪些潛在風險最值得警惕?
薩提亞·納德拉:首先,我們與OpenAI的新合作協議進一步夯實了雙方在AGI相關知識產權領域的共識,這為未來發展提供了更清晰的框架。但更深層的議題在於,AI技術如何真正轉化為實際價值?這既關乎客户能否獲得可衡量的回報,也關係到技術提供商能否建立可持續的商業模式。
當前AI發展呈現一個顯著特徵:即便模型智能水平呈指數級提升,其能力演進仍存在明顯的不均衡性。業界稱之為"鋸齒智能"現象,即模型在特定任務上表現卓越,但整體能力演進並非勻速推進。正因如此,我們需要構建如GitHub、AgentHQ和Microsoft 365 Copilot這樣的系統化平臺(請將其視為有機整體而非孤立產品),它們的核心價值正是通過架構設計來彌合這些能力斷層。
以Microsoft 365 Copilot為例,當系統生成Excel表格時,它不僅能調用OfficeJS接口和公式引擎,更能展現出專業建模師水準的表格設計能力。更具突破性的是,用户可以在Excel中啟動代理模式,在預設邊界內持續優化模型,甚至將成果移交分析智能體進行專業級數據解讀。
我之所以詳細介紹這個案例,是因為即便未來出現更強大的基礎模型,這種系統化構建思維依然不可或缺。我們很可能將長期處於"鋸齒智能"階段,因此在GitHub、AgentHQ和Microsoft 365這三個核心領域,我們正全力構建智能體協調層,幫助客户駕馭這種複雜性。這套方法論已延伸至面向第三方客户的Foundry平臺,這恰恰是構建可靠多智能體系統的關鍵路徑。
關於AGI,根據我們與OpenAI簽署協議中的明確定義,我認為短期內難以實現。但我堅信,通過持續完善這些系統架構,我們完全能夠藉助AI模型的技術進步為客户創造實質性價值。這個認知至關重要,而我們對實現這一目標的能力充滿信心。
問:從微軟51%的未履約合同和超過110%的預訂增長中,我們應如何理解其在全球市場的業務廣度和深度?
艾米·胡德:當未履約合同規模達到近4000億美元時,理解其構成確實至關重要。我想從三個維度來闡釋:
首先,這筆余額代表了極其多元的業務佈局。它覆蓋了從基礎設施到應用層的全棧產品,服務對象既包括財富500強企業,也涵蓋新興的數字化原生企業,並橫跨薩提亞強調的智能雲、生產力工具和個人計算三大業務板塊。
其次,合同的加權平均期限僅為兩年,這表明大部分合約將在近期轉化為實際收入。在商業實踐中,只有真正為客户創造可衡量的價值,才能維持這種規模的合約消耗速度。而這恰恰印證了我們AI解決方案的市場接受度。
第三,這些合約來源於全球數千家客户,OpenAI僅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合作伙伴之一。通過與這些前沿客户的深度合作,我們正在構建能夠惠及整個生態的先進系統。比如我們從大規模模型部署中積累的經驗,已直接提升了對所有企業客户的服務能力。
問:你們如何看待當前全球對AI領域的鉅額投資?我們是否正身處泡沫?你們會關注哪些指標來確保投資規模與實際需求匹配?
艾米·胡德:我們目前面臨的4000億美元未履約合同都是具有明確交付時間表的真實需求,這還不包括本季度新增的業務。值得關注的是,我們正在優化資產配置策略,通過增加GPU和CPU等短期資產的投入,使投資周期與合同履約期限實現精準匹配。
在風險管理方面,關鍵是要認識到這些短期資產的生命周期與合同收入確認周期天然契合。這意味着當我們在進行資產折舊時,對應的收入也正在同步實現,這種財務上的對稱性有效降低了投資風險。
回顧過去幾年的瓶頸,制約因素並非芯片本身,而是數據中心的空間和電力基礎設施。現在我們通過混合使用租賃與自建模式(資產壽命15-20年)來構建長期基礎設施,這種模式讓我們對投資的長期價值充滿信心。
我們觀察到產品使用量正在全平臺持續增長,新推出的AI服務也以超預期的速度被市場接受。真正的需求來自於客户在實際使用中驗證的價值,當他們看到明確的投資回報時,自然會擴大使用規模。
當前我們仍然面臨產能不足的局面,需要優先保障Azure雲服務和第一方應用的資源需求,同時持續推進產品研發和設備更新。這些投入關乎基礎設施現代化、服務質量和客户滿意度,我們對目前的投資效率和持續增長的業務基礎抱有信心。
薩提亞·納德拉:我補充兩個觀點:首先,我們正在構建的"行星級計算工廠"的核心優勢在於其卓越的運行效率。通過在全球部署可靈活調配的算力集羣,我們能夠支持從模型訓練到推理應用的完整AI工作負載,這種架構的通用性至關重要。
其次,我們通過持續的硬件迭代和軟件優化不斷提升能效。例如最近通過軟件升級,我們使GPT-4.1和GPT-5模型的服務效率提升了30%,這種優化能力可以跨越不同代際的硬件平臺,這正是我們算力基礎設施的核心競爭力。
從業務前景來看,我們在高價值領域建立的智能體系統正在創造新的增長範式。以Copilot為例,其用户價值顯著超越了傳統的Microsoft 365套件,這種擴張效應讓人聯想到當年從本地服務器向雲計算轉型時的市場機遇。
同樣,在開發工具、安全防護和健康醫療等領域,AI正在開闢比傳統解決方案更廣闊的市場空間。即使在消費級市場,我們也從單一的廣告模式成功拓展至訂閲服務等多元變現渠道。
當我們同時擁有領先的智能體系統和高效率的算力基礎設施時,就有充分理由相信:當前的投資戰略不僅能夠滿足市場需求,更將為我們贏得長期的競爭優勢。
問:當前部分AI初創企業簽下的合同金額遠超其現有營收規模,你們如何評估其履約能力?微軟又如何管理這類大額訂單帶來的客户集中度風險?
薩提亞·納德拉:這個問題觸及了我們戰略規劃的核心。我們的基本原則是:構建具備高度彈性的基礎設施架構,同時維持均衡的業務組合。
在客户結構上,我們既服務傳統企業客户,也支持數字原生企業,后者往往是技術創新的先行者,會催生引領行業的現象級應用,隨后推動企業級市場的全面普及。從長期發展來看,第三方客户的佔比將持續提升。
在業務佈局上,我們既發展第一方應用,也構建第三方服務生態。早期通過第一方爆款應用快速建立規模優勢至關重要,但前提是這些資源必須能夠靈活調度。我們不願僅僅成為AI企業的託管服務商,而是致力於打造通用型技術能力。
這種平衡策略體現在多個方面:我們的產品組合覆蓋信息處理、軟件開發、安全防護和健康醫療等高價值領域,這種多元化佈局既確保了基礎設施的充分利用,也有效分散了風險。考慮到數據中心等資產往往具有15-20年的生命周期,其間將經歷多輪技術迭代,我們必須確保基礎設施規劃既滿足當下需求,又具備面向未來的適應性。
通過這種全方位考量,我們能夠在大額訂單與風險管控之間找到最佳平衡點。
問:Azure產能短缺對收入的具體影響有多大?是否可能導致客户工作負載向其他平臺遷移?微軟採取了哪些應對措施?
艾米·胡德:這個問題非常關鍵。雖然很難精確量化產能短缺對當季收入的具體影響數值,但可以明確的是,Azure確實是受影響最直接的業務板塊。
在資源分配策略上,我們確立了清晰的優先級:首先保障Microsoft 365 Copilot快速增長的使用需求和銷售訂單,支持Copilot聊天功能展現出的創新應用模式,滿足安全解決方案加速普及帶來的算力需求,同時維持GitHub業務的強勁發展勢頭。這些核心業務領域享有資源分配的優先權。
關於工作負載遷移的風險,我們正在通過多維度策略積極應對。除了上述業務重點,我們還要確保產品團隊和過去18個月引入的AI人才能夠獲得充足的算力資源。我們觀察到,充足的資源投入能夠通過正向循環持續提升產品體驗,這種提升直接體現在用户的實際工作場景中。因此,保障研發團隊和產品工程團隊的資源需求具有戰略重要性。
不可否認,這種優先級安排確實對Azure業務造成了直接影響。儘管無法提供具體數字,但可以肯定地説,如果沒有產能限制,本季度的收入表現將會更加亮眼。
問:近期業內傳言有云服務商搶佔了微軟的業務機會。你們如何看待這一現象?這背后是否反映了微軟在選擇業務時的特定標準或戰略考量?
薩提亞·納德拉:我們的決策始終基於一個核心原則:構建真正具備全球調度能力的算力基礎設施,使其能夠同時高效支撐第三方客户、第一方業務和前沿研發需求。當某些業務機會與這一戰略目標出現偏差時——無論是客户集中度、地域分佈還是業務結構方面的失衡——我們都會選擇謹慎對待。
作為全球領先的雲服務提供商,我們始終關注健康的利潤結構,這包括AI加速計算、通用計算和存儲服務的均衡發展。如果業務需求過度集中於單一服務領域,即便來自重要客户,也不符合我們構建可持續業務模式的長期理念。
我們始終注重平衡第三方業務與第一方應用的發展。第一方業務不僅為我們帶來差異化的利潤結構,更是我們技術創新的試驗場。同時,我們持續投入自有模型和核心技術的研發,因為這纔是建立長期競爭優勢的關鍵。
在綜合評估業務機會時,我們既會積極承接符合戰略方向的需求,也會果斷拒絕那些可能影響長期發展的短期機會。這套決策機制經過充分驗證,我們對其充滿信心。實踐表明,每一次對非戰略性業務的拒絕,都讓我們更加堅定地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本文來自「騰訊科技」,作者:金鹿,36氪經授權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