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ETF收評:稀有金屬ETF領漲2.77%,創業板50ETF富國領跌9.67%

2025-10-30 15:00

(來源:科創100ETF基金)

A股三大指數今日集體下跌,截至收盤,上證指數跌0.73%,深證成指跌1.16%,創業板指跌1.84%,北證50跌1.3%。滬深京三市全天成交額24643億元,較上日放量1736億元。全市場4100只個股下跌。

  ETF收盤漲跌不一,稀有金屬ETF(159608)領漲2.77%,稀有金屬ETF基金(159671)漲2.53%,稀有金屬ETF基金(561800)漲2.46%。

  創業板50ETF富國(159371)領跌9.67%,港股通創新葯ETF南方(159297)跌4.31%,創業板成長ETF(159967)跌3.84%。

  10月30日,受美聯儲降息等利好提振,有色板塊再度衝高。鋰等能源金屬反彈,銅、鋁等工業金屬衝高,稀土亦強勢大漲,天齊鋰業(002466)10cm漲停,贛鋒鋰業(002460)漲超7%,此外華友鈷業(603799)、中國鋁業(601600)漲超5%,北方稀土(600111)漲超3%,江西銅業(600362)漲近2%,紫金礦業(601899)、洛陽鉬業(603993)等漲幅居前,中國黃金(600916)、山東黃金(600547)等回調。消息面,天齊鋰業公佈三季報,前三季度淨利同比扭虧!昨日倫銅盤中創新高。10月30日, 碳酸鋰延續上漲行情,盤中大漲1.77%,近期全球儲能需求或將上一臺階,供給端消息面反覆擾動,碳酸鋰現貨和期貨共振上漲。

中信證券認為,展望四季度,銅、鈷價格受供給緊張提振將「繼續上行」,鋰價則受益於儲能需求超預期上漲,貴金屬價格雖經歷衝高回落行情,但整體看漲思路並未改變。在流動性寬松、各國加強關鍵資源獲取力度背景下,大宗商品投資熱度有望延續!

國金證券指出,今年以來,有色金屬整體行情呈現出「供給收縮、庫存修復與金融驅動」三重共振的格局。從行業視角來看,供給端的緊約束是行情的底層邏輯。過去十年全球資源資本開支顯著不足,新增礦山開發周期長、品位下滑、審批嚴格,疊加資源安全監管趨嚴,使得供給端彈性明顯下降。與此同時,庫存長期處於低位,製造業修復、能源轉型建設、電網與數據中心投資帶來的階段性需求反彈,使得低庫存環境下的邊際需求改善被迅速放大。

  供給方面,中信建投(601066)指出,四季度全球銅礦供給或將陷入負增長。繼2024年上一輪銅礦供給釋放進入尾聲,疊加生產擾動不斷,今年全球銅礦供給增速系統性回落。受近期自由港、泰克資源陸續大幅下調產量指導影響,最新預測全球主要銅儲量2025-2026 年產量變化為-19.7 萬噸/+35.3 萬歐元(同期增速為-1.4%/ + 2.5%),較此前預期的進一步下降。梳理2025Q1-2 全球主要銅產量同期增長為+2.3%,因此下半年(尤其是Q4)或將進入負增長。

  需求方面,東方證券指出,傳統新能源(風+光)增速階段放緩,但新能源汽車需求偏強;新興需求中,AI數據中心需求與配套需求+儲能需求,強勁增長。

  具體到新興需求方面,AI數據中心或成為 「吞銅獸」。摩根士丹利在最新報告中表示,隨着AI技術快速發展,銅需求將顯著增長,其中AI數據中心將成為銅需求新的增長點。在2024年-2027年,全球AI數據中心對電力的需求將以18%的複合年增長率增長。AI數據中心的銅需求或將從2023年的每年20萬噸-50萬噸增長至2027年的50萬噸-120萬噸,複合年增長率達到26%。到2027年,AI數據中心對銅的需求可能佔到全球銅需求的3.3%(相比之下,電動汽車的需求佔比或僅為5.2%),這將推動銅價上行,並對全球銅市場產生深遠影響。東方證券進一步指出,在供給強約束、需求強韌性背景下,全球仍處於庫存去化周期。2022-2026年全球銅供需正在經歷「弱短缺-缺口擴大-缺口擴大-缺口縮小-缺口擴大」。

  當前在全球地緣衝突加劇+美元信用風險的背景下,銅作為工業金屬中金融屬性最顯著的品種,或類似於各國用黃金儲備取代美元儲備,銅等作為各國關鍵礦產,儲備和庫存可能顯著上升。此外,美聯儲處於降息周期,本次議息會議中,美聯儲決定下調利率25bp至3.75%-4%的目標範圍內,在12月1日停止縮表,並逐漸用短期國債置換表內的MBS。降息周期下,以美元計價的實物資產,如銅等有色金屬性價比有望抬升。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