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卡位「十五五」AI與養老戰略規劃,拆解平安好醫生(1833.HK)三季報背后的估值錨點

2025-10-30 14:48

三季報披露季,平安好醫生(1833.HK)再次交出一份營收與淨利潤同比雙位數增長的亮眼成績,營收同比增長13.6%,環比增長48.9%,淨利潤同比增長72.6%,環比增長37.3%。

然而,資本市場的表現卻並未與業績同步。平安好醫生在季報發佈當日股價出現波動,收盤迴撤4.33%。

一邊是穩健增長的業務基本面,一邊是震盪走低的股價表現。這一反差背后,究竟是市場對業績的「不及預期」的即時反應,還是暗含着對互聯網醫療行業更深層次的認知分歧?又或者,這份三季報中隱藏着尚未被充分解讀的價值信號?

 

「穩增長、提質效」顯成效

 

先來看這份三季報透露出哪些關鍵信息。

整體來看,平安好醫生整體經營繼續延續增長態勢。根據公司公告顯示,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營業收入37.25億元,同比增長13.6%,環比增長48.9%。

在利潤端,公司也表現搶眼,展現出更高的盈利增速以及盈利能力,反映了公司業務結構的優化和盈利能力的質變。2025前三季度公司淨利潤1.84億元,同比增長72.6%,環比增長37.3%;剔除股份支付以及外匯匯兌虧損影響后的經調整淨利潤為2.16億元,同比增長45.7%,環比增長31.2%。

增長的核心引擎來自於F端(綜合金融客户端)和B端(企業端)業務。其中,F端及B端企康業務收入同比增長21.5%,表現亮眼。截至2025年9月30日,公司累計服務的企業客户數量已超過4500家,B端付費用户數較去年同期增長達30.6%。這一結構性變化表明,公司已成功建立起通過服務企業與金融客户來獲取精準、高價值用户羣體的高效通路,此類客户通常具有更高的付費意願和黏性,為公司的持續盈利奠定了堅實基礎。

圖表一:平安好醫生營業收入和淨利潤情況

數據來源:WIND,格隆匯整理

這份成績單背后,平安好醫生在多個關鍵維度展現出持續向好的邊際變化,值得深入關注:

第一,醫險協同持續深化:從「單向導流」邁向「價值循環」。

平安好醫生與平安集團的協同已超越早期的簡單客户導流,進入深度能力融合階段。雙方共同打造的「商業保險+健康保障委託+醫療健康服務」一體化解決方案,將醫療服務系統性嵌入保險產品的設計、風控與服務全流程。

截至2025年9月末,在平安近2.50億的個人客户中有近63%的客户同時享有醫療養老生態圈提供的服務權益,其客均合同數約3.38個、客均AUM 達6.34萬元,分別為不享有醫療養老生態圈服務權益的個人客户的1.6倍、4.0 倍。2025年前三季度,享有醫療養老生態圈服務權益的客户,已覆蓋平安人壽近70%的新業務價值。這些數據充分表明,醫險協同已從附加服務演進為平安集團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形成雙向賦能的「價值閉環」。

第二,AI全面賦能:從「提升效率」到「重構模式」。

2025年6月,伴隨品牌戰略煥新,平安好醫生發布了覆蓋全場景、全周期、全生態的 「7+N+1」AI醫療產品矩陣。AI的深度應用正推動一場效率與體驗的雙重革命:複雜疾病MDT(多學科會診)治療方案准確率進一步提升至近90%;AI賦能使家庭醫生客均服務成本同比下降約52%;AI輔助全面提升了專業醫療服務的質量與運營效率。

第三,家庭醫生與居家養老:夯實核心服務網絡壁壘。

依託強大的線下資源與北京大學國際醫院、世界家庭醫生組織的雙重認證背書,平安好醫生建立起覆蓋用户全生命周期的主動健康管理服務體系。截至報告期末,家醫會員權益覆蓋用户數已突破4000萬人。在居家養老領域,公司持續打磨醫療服務、健康管理、急難救援、遠程照護等核心能力,推動居家養老服務權益用户數較2024年末顯著增長41%,進一步鞏固其在「醫養結合」賽道中的領先地位。

 

政策東風:十五五規劃錨定長期發展航向

 

從行業發展的宏觀視角看,頂層設計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聚焦於「人工智能+」與醫養結合領域,而平安好醫生的業務佈局,恰恰與國家戰略形成了高度契合。

2025年,時值「十四五」規劃收官與「十五五」規劃建議出臺的關鍵交匯點。10月24日,《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正式通過,明確提出「全面實施人工智能+行動」「推動老有所養、老有所為」等戰略方向,為相關產業擘畫了清晰的發展路徑。

《建議》強調將「深入推進數字中國建設」,具體包括「建設開放共享安全的全國一體化數據市場」「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並明確要「加快人工智能等數智技術創新,強化算力、算法、數據等高效供給」

在這一系列佈局中,平安好醫生所深耕的AI醫療,正是「人工智能+」最具現實意義與商業價值的落地場景之一。其構建的「7+N+1」AI產品矩陣,不僅是對政策方向的積極響應,更是在技術融合與模式創新上的系統實踐。同時,公司多年來打造的線上線下融合的O2O健康服務模式,也成為「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生動範例。

在人口高質量發展方面,《建議》將「推動老有所養」置於重要位置,提出「健全養老事業和產業協同發展政策機制」,並具體部署「優化基本養老服務供給,發展醫養結合服務」。平安好醫生近年來重點拓展的居家養老業務,正是精準卡位「銀發經濟」這一廣闊市場,其在醫療護理、健康管理、遠程照護等服務的持續投入,與國家推動的「醫養結合」方向高度一致。

可以預見,隨着國家頂層設計的進一步明晰,平安好醫生在AI醫療、數字健康與居家養老等核心業務領域,將獲得更明確的政策支持與更廣闊的發展空間。這一系列戰略契合,不僅為其未來三至五年的發展路徑提供了強有力的確定性,也為其長期成長打開了更具想象力的戰略空間。

 

「不及預期」還是「黃金坑」?

 

回到我們最初的核心問題:這份引發市場分歧的三季報,究竟是增長不及預期,還是市場情緒波動帶來的「黃金坑」?

除了堅實的基本面和對國家戰略的精準卡位,公司的估值與技術面同樣傳遞出值得關注的信號。

根據WIND數據,在過去兩年間,隨着平安好醫生實現業績扭虧為盈、完成品牌戰略煥新等一系列利好兑現,其市值經歷了一輪顯著的上升周期。特別是在今年6月品牌升級后,股價一度強勢上攻至24.4港元的高點,技術層面當時已進入超買區間,運行於布林通道上軌之上。隨后的回調,可視為市場自然的獲利了結與估值消化過程,當前股價已回落至布林通道下軌附近,技術壓力得到有效釋放。

圖表二:公司近兩年股價走勢圖

數據來源:WIND,格隆匯整理 數據截至2025年10月28日收盤

然而,在一片謹慎情緒中,一個關鍵指標尤為醒目——聰明資金已開始悄然佈局這個潛在的「黃金坑」。

WIND數據顯示,儘管三季報發佈當日股價收跌,但資金流向卻暗藏玄機:當日主力資金淨流入高達2334萬元,其中超大單淨流入達2046萬元,呈現出明顯的「主力吸籌」跡象。這表明,具備信息與資金優勢的機構投資者,正將此次回調視為難得的配置機會。

圖表三:公司資金流入情況

數據來源:WIND,格隆匯整理 數據截至2025年10月24日收盤

將時間拉長,可以發現平安好醫生估值還是充滿吸引力,投資收益率處於行業前列。

根據WIND數據顯示,在AI醫療板塊中,平安好醫生雖然近期股價回調,但年初至今漲幅達到130.65%,位列第二,大幅跑贏同業平均水平。

圖表四:同業表現情況

數據來源:WIND,格隆匯整理 數據截至2025年10月28日收盤

機構的看法與此不謀而合。儘管面臨短期波動,多家券商仍堅定看好其長期增長潛力。

摩根士丹利明確指出,公司當前在平安集團金融及企業用户中的滲透率仍處於低位(分別約為8% 和 5%),這恰恰意味着未來廣闊的提升空間和巨大的戰略價值,故給予「與大市同步」評級,目標價16.3港元。

花旗同樣重申「買入」評級,目標價20港元,其報告強調,公司聚焦F端和B端的戰略清晰,與母集團的協同效應將持續深化。

綜合來看,當短期股價表現與穩健的基本面、明確的政策紅利、悄然流入的聰明資金以及機構的一致看好形成背離時,所謂的「不及預期」,或許正是一個被市場情緒錯殺的「黃金坑」。

 

小結

 

縱觀平安好醫生的2025年第三季度,一條清晰的進化脈絡已然顯現:它正從一個高效的"醫療服務提供者",進化成為國民健康管理中不可或缺的"生態構建者"與"系統賦能者"。

然而,將視角拉長,公司的投資邏輯已然發生深刻變化。其股價的支撐不再依賴於單一的用户增長故事,而是AI技術變現能力的證實、醫險協同模式下盈利質量的不斷提升,以及在「十五五」政策紅利下的長期成長確定性。

它的敍事,正從一家企業的業績成長史,升維為如何藉助科技與生態的力量,積極參與並塑造中國未來健康產業格局的宏大篇章。在政策與技術的雙輪驅動下,其價值的深度與廣度,無疑值得市場長期關注。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